1. 半湿润区的植被景观

包括。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

土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底平原区如华北、河流低洼地。

沙漠化是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石裸露,经风吹日晒,突然失去肥力,进而逐渐扩大成片,沙漠化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非常严重,沙漠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侵蚀耕地。是人类的癌症。。

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两侧及大陆内部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我国南方是世界“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是西北、内蒙古地区沙漠化却非常严重。

2. 干湿区植被

亚洲作为七大洲中最大的,有广大完整的面积,起伏极端的地形,尤其是多种多样的气候使亚洲自然植被和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最多,也有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以及亚寒带针叶林等 由于生物、气候都是重要的成土因素,因此,亚洲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分布在亚洲北部的是发育最年轻、种类较简单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它们受泛北极植物区系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只有较短的历史。分布在亚洲南部是发育历史悠久、种类非常复杂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如热带季风林和热带雨林—砖红壤化红壤和砖红壤。它们是受古热带植物区系自然历史因素的制约,发育都很古老,特别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迄今还保存着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在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零星分布着由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残遗树种所形成的森林(如鄂西的水杉、浙江的小片银杏等)。

以亚欧大陆整体来看,植被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尤其是在大陆偏北的平坦地区和从北亚经东亚至南亚一带,纬向地带性表现最明显。前者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森林草原—灰色森林土、温带草原—黑钙土和栗钙土、荒漠草原—棕色草原土、干旱荒漠—灰钙土和荒漠土;后者从北到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灰化土、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砖红壤化红壤、热带雨林—砖红壤。这种纬向地带性变化,既反映热量变化,也反映干湿变化。如森林的南北演替,主要由于热量变化;从森林到草原到荒漠的演替,主要由于干湿变化所致。

上述纬向地带分布,受到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构造地形等非地带因素的影响,使气候的干湿状况和植被土壤的分布,在亚欧大陆表现为从东西两边沿海向大陆中部有规律的演替。例如,在秦岭以北的东亚中纬度地带,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土壤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递变,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

亚洲中部多高大山脉和高原,由于山地的高度变化,引起生物、气候的垂直变化,打乱了植被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而形成植被土壤类型的垂直带结构。各个山地由于所在纬度和受山脉走向、坡向、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同,垂直带数目、类型、分布高度等也不一致,但其基本的植被类型与该山地所在纬度地带性或经度地带性的植被类型相一致。在北半球,海拔高度相等的山地,位置愈向北,其垂直带数目愈少;同一个植被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在一个山地的南坡比北坡高;此外,山地愈高,垂直带谱也愈完整,组成也较复杂

3. 湿润区自然景观

如果总降水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逐渐减少,降低。

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类型,它是难以比拟的。如上海和北京比上海多,但在整个上海或以上的降水在北京比北京夏季降水是必要的。

根据气候干湿程度,将全国划分成(湿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4个干湿区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中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4个干湿区类型的。

①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东部和东北部省份,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比蒸发,空气湿润,森林的自然景观,适合水田农业的发展。地区

②半湿润。包括中国北方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水资源短缺,森林和草原的自然景观,适当发展旱田农业,但不稳定的生产条件。

③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和代表的自然景观,草原,农业需要灌溉的发展,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④干旱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空气干燥,沙漠中的自然景观。充分利用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资源,解决灌溉问题,将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4. 半湿润地区植被

非洲的现代植被类型是在现代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是热带草原,但是也有热带沙漠(例如纳米比亚),还有少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区)和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后三种分布于南非极其狭小的范围内。

5. 半湿润区的植被景观是什么

黑龙江省位于长白植物区系、大兴安岭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汇合处,植物区系成分较复杂,并具有过渡性特征。全省可划分为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和松嫩平原植物区。

全省共有高等植物约183科、737属、2400余种,种类数量居东北地区首位。其中,种子植物176多种,占全国总种数的72%。

国家级珍贵保护树种现有10种,即一级保护树种有黄菠萝1种,二级保护树种有红松、樟子松、紫松、兴凯湖松、钻天柳、核桃楸、水曲柳、山槐、蒙古栎共9种。黑龙江省内特有种虽不多,但有不少种为国内分布的中心。

全省植被类型有森林、森林草甸、草甸草原以及隐域性草甸和沼泽。其水平分布特点是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小兴安岭及东南部山地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南北景观呈现鲜明的纬度地带分布规律。在中温带区域内,从东部湿润地区往西部半干旱地区依次出现湿润的针阔混交林带、森林草甸带、半湿润半干旱的草甸带和草原带。

黑龙江省植被景观有以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南部山地为分布中心的大森林,以松嫩平原为分布中心的大草原和以三江平原为分布中心的大湿地。

6. 半湿润区的植被景观有哪些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地球南北纬的25°至35°的大陆东岸,典型地区例如有我国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例如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毛竹林或竹木混交林等等。

7. 半湿润区的农业景观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他的单位是毫米。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12小时内 降水量小于 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mm的降雨 过程。

中雨: 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大雨 :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 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种。暴 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mm的降雨过程。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mm或24小时内降 水量100~250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mm或24小时内 降水量大于250mm的降雨过程。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mm或积雪深度达3C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8. 湿润区的天然植被

我国可以划分为四种干湿地区。

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可以种植水稻,原始植被是森林。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可以种植水小麦,原始植被是森林、森林草原。

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可以种植小麦、棉花,原始植被是草原。

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有水源的地方可以种植小麦、棉花,地表面景观以荒漠为主。

9. 半湿润区植被以什么为主

草原是天然植物群落;草原是地带性植被类型;草原植被在形成过程中不受地表水与地下水影响;草原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草原植被主要由耐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气候影响很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