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芍药黑斑病发病规律

1、栽植:

(1)观赏型:芍药栽植,除花后孕芽到芽满期间不宜栽植外,其它时期都可栽植。一般是与分株繁殖同时进行,春季虽可栽植,但栽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能力较差,住往生长发育不旺。栽植的行距和株距是70×90—100厘米(作切花用的栽培是50×60厘米)。

栽植点的排列,要便于观赏和富有层次变化,若为置台,可呈“梅花档子”(即品字形);如果置圃,为了便于管理,大多作”豆腐块子”(即方形排列)。挖穴时穴深21—24厘米,入口直径18厘米,最好上狭下宽;然后将分株的植株,展根平放在穴内。当填入细土到一半时,将根稍稍上提,使根与土壤结合紧密。

上提高度,以U其芽平地为准。栽植过深或过浅都不适宜;过深,芽不容易顶出土面,就是顶出土面了,叶子和植株生长发育都不旺盛;过浅,根须露出地面,夏季曝晒,植株容易死亡。最后填土至穴满,捣实并覆9—12厘米高土堆,以资识别。

(2)药用型:栽植前,先按栽植行距开挖与地平面成35-40°角,25—28厘米深的斜沟,并将斜面的泥土压实。

在已准备好的畦上,以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进行密植。栽植时,芍药根带芽不宜过多,一般用2条芍药根带1-3个芽,也可用1条芍药根带1个芽。否则地上部分技叶徒长,会影响根的生长。芍药根按株距栽植在斜面上。如果芍药根弯曲,在覆土时,可稍用力压直,再覆土压实,使主根变直,抑制侧根的发生,促使主根粗壮。

2、管理:

(1)扒土:上一年冬季的堆土必须在芍药嫩芽出土前4—5天扒除、平整。如此项工作不及时做,嫩茎已向上顶,用锄扒土时,必须注意不能把嫩茎扒断。如不扒土,则嫩茎基部衰弱,影响生长。

(2)中耕除草:扒土后至绿叶枯落期间,需要经常中耕除草。

中耕时,绿叶封田前和花期前后要耕得深,孕芽后要耕得浅。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应中耕除草10-12次。

(3)施肥:芍药好肥性强,特别是花蕾显色后及孕芽时,对肥料要求更为迫切。根据芍药不同时期的需要,施肥期:一、展叶显蕾后,绿叶全面展开,花蕾发育旺盛,需肥量大;二、花才开过,花后孕芽,消耗养料很多,是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肥料最迫切的时期。

这时如果肥料跟不上,会影响新芽饱满和翌年生长发育;三、为促进萌芽,需要在霜降后,结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用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特别对含有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尤为需要。

(4)浇水:芍药不耐涝,但过于干燥也会生长不良。

适度湿润是它良好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干旱时要注意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

(5)摘侧蕾:芍药开花前除顶蕾外,其下有侧蕾3—4个,为了顶蕾花大色艳,应在花蕾显现后不久,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于顶蕾。但是为了防止顶蕾受损,除顶蕾外,可先留一个侧蕾,待顶蕾开始膨大,正常发育不成问题时,再将留下的侧蕾迅速除去。

(6)立支柱:芍药花杆软,多数品种开花时往往花头下垂,容易倒伏。可在花蕾显色后,设立支柱,支柱形式有两种:一是单杆式,以扶持花特大而杆又软的品种。绑扎时,用小水竹竿插于花杆背部土上,然后用细麻丝分三道呈“8”字形绑扎。

但不能绑扎太高,太高花头僵硬,有失美观;二是圈套式,用于一般品种,将松散植株用塑料圈围起来,使花杆相互依附而挺立,切忌缚扎茎杆。否则茎秆中的养液受阻,会导致种子尚未成熟而植株已经枯萎。塑料圈的大小要适当,太大仍旧松散,无法依附;太小紧拢在一起,有失美观,以舒适又能相依挺立为好。

(7)搭花棚:芍药开花时,气温已较高,同时雨水多,为了免遭雨打,遮蔽日光、调节棚下小气候,以延长花期,保持花色艳丽,可搭棚架。棚高约2。5米,遮以苇帘。有花棚遮盖的芍药,可延长花期8-10天。

(8)割秆封土:芍药开花后,有些品种能够结实,除有目的保留外,一般都将果实剪去,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不是种在游览观赏区的芍药,有时还用草将植株下部绑缚,促使养科下贮,以利孕芽。霜降后,芍药地上部分枯萎,这时应剪去枝杆,扫除枯叶,集中烧毁,以防止黑斑病菌下土越冬,同时施冬肥,封土。

3、病虫害的防治:

(1)黑斑病;危害严重。

先在叶面发生黑褐色小斑点,而后扩大成不整形轮纹,相互联接,使绿叶枯死。可喷射波尔多液,或500倍代森锌或代森锰;被害部分剪除烧毁;芍药栽后三、四年进行分株繁殖时,不再连作。

(2)白绢病:严重时全株死亡,或全叶枯死。

感染的病株基部,先发生黑褐色湿病,随后在土表或植株基部,出现白色菌丝体。在夏季多雨高温时节里,土壤潮湿,发病严重。为防治病害发生,可在栽植时,进行土壤消毒或更换无菌土壤;剪除或拔掉病株烧毁,发病前,定期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锈病:开花时,从叶面开始发生淡黄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出现橙黄色斑点,而后散出黄色粉末,就是孢子。

芍药的枝、叶、芽、果实都可受到伤害。可定期喷射500倍代森锌,或0。3-0。4%石硫波美合剂,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3—4次。

(4)蛴螬:4—9月危害最重,在地下咬食芍药根。严重时,能使地上部分枝叶变黄枯萎。防治法:冬耕深翻,可使蛴螬越冬代死亡;危害期间可喷射50%马拉松乳剂。

(5)蚜虫:以口器刺入叶子,吸食汁液,使叶缘向底面卷曲,变成黄色。待幼苗长大时,蚜虫又常聚集在嫩梢、花柄、叶背上,使幼苗茎叶卷曲萎缩,严重时全株枯萎。防治法:消除越冬杂草;喷射4%乐果或2.5%鱼藤精液;保护蚜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以虫灭虫。

2. 芍药褐斑病病原

  芍药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要进行施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打好基础。芍药花的养殖方法如下:  1、芍药繁殖  芍药繁殖可用播种、分株、嫁接、组培等方法。当果实采收后,放于室内或阴凉处,每2—3天翻1次,10—15天后,果皮自裂放出种子即可播种。播种前用水选法将水中下沉的饱满颗粒取出,用50~C的温水浸种,24—48小时后种皮脱胶变软,种皮厚的,可用硫酸浸种2—3分钟或用95%酒精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点播按行距6—9厘米,株距3—4厘米进行播种。播后覆土1—2厘米并盖地膜,地膜上覆土6—8厘米以保墒。1个月左右发出幼根,第二年3月中旬小苗基本出齐,2年生小苗可移栽。分株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嫁接多以野芍药根为砧木,选芍药1年生短枝作接穗,劈接或切接,多用于珍贵品种的繁殖。  2、芍药栽植  芍药喜阳光、耐寒,对气温要求宜凉怕热,夏季高温时生长不良。秋季是栽植芍药的最佳时期。地栽芍药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切忌栽在易积水的低洼处。芍药为肉质根,栽植时要选择疏松、肥沃⑸詈竦纳持释寥馈M寥来游⑺嵝浴⒅行缘轿⒓钚跃桑灾行晕茫裳渭钔痢M庇Ω菰耘嗄康难≡袷室说钠分帧T郧巴诤弥本?0—40厘米、深约50—60厘米的栽植穴,穴距约100厘米。穴内施人腐熟的有机肥、豆饼、骨粉等混合肥料。对根部适当修剪,剪去病根和折断的根,然后进行栽植,栽植以根茎交接处的原栽痕迹齐土面,坑土要肥而细。将芍药起出后,放在通风阴凉处2—3天,栽入坑内,覆土时把植株向上提一下,让根伸直并轻轻踏实土壤。如果芍药分栽时没有经过晾晒,栽植后需3—5天再浇水,这样不易烂根。冬初,在根的地表周围盖土,可防止冻害的发生,第二年2月初去掉防寒土。  3、肥水管理  芍药除自然降水外,地栽不需要经常浇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开花前后并遇春旱时才适当浇几次水,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宁干勿湿是芍药日常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浇水过勤反而会造成根系腐烂,引起枝叶枯萎下垂等生理现象:适时施肥是使芍药花大色艳的一项重要措施:追肥要控制,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叶及花蕾正伸展时,以施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花肥:第二次在花谢后半个月之内,此次施肥对植株以后的生长和花蕾的增多有很大的影响。肥效以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芽肥;第三次在秋冬,对增强植株春季的生长有重要作用,肥料以基肥为主。施肥的数量依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品种而定,一般五年生芍药每次施粉末状、经充分腐熟的饼肥0.5千克,或优质有机肥5千克。施肥方法以环状或辐射状开沟交替进行。  4、整形修剪  为了使芍药花多色艳,生长健壮,整形修剪是十分重要的。芍药整形主要包括定干、修枝、除芽、疏蕾、剪除残花等工作。芍药栽植2—3年即可进行定干。对生长势特强,生长旺盛的品种,可以修剪成独干的芍药。对生长势弱,发枝数量少的品种,一般剪除细弱枝,保留强枝。芍药定干后,每年进行除芽和剪除过多、过密的无用枝,使每株保留5—7个充实饱满、分布均匀的枝条。每个枝条保留2个外侧花芽,其余应全部剪除,这样可使养分集中,促进植株生长均衡,开花繁茂。  芍药地栽或盆栽一年内要修剪三次。第一次在3月初,每株留5—8个枝,每枝留花芽2个,其余部分剪去;第二次在花谢后,及时剪去残花,减少养分消耗;第三次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疏剪各种病虫枝、枯枝、重叠枝、内向枝、交叉枝和徒长枝。对于有发展空间的徒长枝,留适当长度进行短截,以填空补缺。对细弱枝和衰老枝,可重短截,刺激不定芽和隐芽萌发—修剪是为保持树势平衡,生长旺盛。  秋冬季清除芍药残叶,因为芍药病害是通过叶片传播的.所以,彻底清理芍药茎基部落下的叶片,可明显减少来年气害的发牛。  5、病虫害防治芍  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其防治方法有:  ①芍药生长期间,以临近发病期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续喷3—5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与夏季降温,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③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菌源;  ④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1800倍液;天牛、金龟子、蝼蛄可用40%乐果乳油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部。病虫害防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一旦有病虫害发生。要根据发生程度按上述用药剂量,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增加用药次数。

3. 芍药黑斑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植物病虫害有如下类别:

一、植物病害:1、月季白粉病。2、月季黑斑病。3、山茶炭疽病。4、兰花炭疽病。5、玫瑰锈病。6、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7、仙客来灰霉病。8、幼苗猝倒病和立枯病。9、细叶结缕草锈病。10、瓜叶菊白粉病。11、梅花膏药病。12、牡丹(芍药)炭疽病。13、苗木紫纹羽病。14、菊花褐斑病。15、桂花叶斑病。16、水仙大褐斑病。17、丁香叶斑病。18、美人蕉花叶病。19、花木煤污病。20、百日草白星病。21、郁金香碎锦病。22、兰花白绢病。23、花木白纹羽病。24、樱花根癌病。25、竹秆锈病。26、竹丛枝病。27、泡桐丛枝病。

二、植物虫害:1、日本蜡蚧。2、樟蚕。3、绿尾天蚕蛾。4、樟青凤蝶。5、红蜡蚧。6、大袋蛾。7、星天牛。8、梧桐木虱。9、斜纹夜蛾。10、桃粉大尾蚜。11、银纹夜蛾。12、咖啡豹蠹蛾。13、扁刺蛾。14、黄刺蛾。15、乌桕黄毒蛾。16、梨冠网蝽。17、朱砂叶螨。18、马尾松毛虫。19、温室粉虱。20、褐带长卷叶蛾。21、棉卷叶野螟。22、竹小斑蛾。23、茶毒蛾。24、杨扇舟蛾。

4. 芍药出现黑色斑

常见花卉灰霉病的发生于防治方法

1、症状

(1)灰霉病又称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花瓣、果实和种子。

(2)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l-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11

(3)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1枯。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暗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4)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大小仅3-5毫米。叶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也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2、寄主:牡丹、芍药、仙客来、秋海棠、四季报春、翠菊、大丽花、倒挂金钟、蒲包花、大岩桐、金盏菊、天竺葵、八仙花、栀子、瓜叶菊、菊花、非洲菊、唐菖蒲、杜鹃、月季、玫瑰、茶花、一品红、鸢尾、含笑、金莲花、百合、郁金香等花卉。

3、发病规律

(1)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茎、枯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为害下部叶片。

(2)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茎、枯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为害下部叶片。

(3)一般病害始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

(4)种植过密,栽培管理不善的庭园发病较重。一般遭受冻害之后,植株抵抗力弱,病害严重。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差异。

4、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于15厘米以下土内,以减少翌年早初次侵染的病菌来源。

(2)加强管理,种植不宜过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3)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4次。

5. 芍药褐斑病防治方法

芍药别名白芍、杭芍、亳芍、川芍等,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丽,其根入药有平抑肝阳,敛阴养血,收汗缓中之功效,其栽培技术如下:

整地施基肥

选择土层浓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田块种植。每亩均匀撒施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60公斤作基肥,深翻60厘米,耙细整平。

选种繁殖

芍药的繁殖有分根繁殖和种子繁殖等方法,生产上多采用分根繁殖法。秋季结合收刨芍药,选取根粗长均匀、顶芽粗壮、无病虫害的芍药植株,把直径0.5厘米以上的大根切下入药,留下具有芽头(也称芍头)的根丛作种用。将作种用的芽头按大小及自然生长形状分块(也称芍芽),每块以带粗壮芽2--3个、厚度2厘米左右为宜。每亩芍药根的芍芽可定植3-5亩大田。芍芽应随切随栽,如一时栽不完,可将芍芽贮藏到20厘米深的湿沙坑内。

栽植浇水

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栽植,宜早不宜晚,最迟不超过10月下旬,否则芍芽已发新根,会影响芍药的产量和质量。为出苗整齐,便于管理,应将芍芽按大小分级进行穴栽。栽植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深12厘米、直径20厘米;穴内先浇足水,水渗下后在穴底铺4厘米厚的腐熟厩肥,其上覆土4厘米厚,压实后将芍芽芽尖朝上放入穴中间,每穴放芍芽1-2个。栽后每穴培土10-15厘米高。越冬前要浇足防冻水。

中耕除草

翌年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去除培土,并松土保墒,以利出苗。幼苗出土后的2年内,每年应中耕除草3-4次;以后每年在植株萌芽至封垄前应除草4--6次。夏季干旱时应中耕保墒;冬季结合中耕进行全面清园,以减轻病虫害。

肥水运筹

芍药是喜肥作物。除施足基肥外,从栽后第2年起,每年需追肥3次;第1次在3月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人畜粪肥水1500---2000公斤;第2次、第3次分别在5月和7月,每次每亩施人畜粪肥水1500公斤、饼肥25-3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芍药喜干怕涝,一般不需浇水,仅需在严重干旱时一次灌透水。多雨季节必须清沟排水,否则淹水6小时后会导致烂根而全株枯死。

剪花去蕾

药用芍药在栽后第3年开花。开花后除留种植株外,于4月底至5月初的早晨,将初绽的花蕾从花茎基部轻轻剪下,作插花或切花,以利于集中养分供应根部生长需要。

病虫害防治

危害芍药的病虫害有灰霉病、锈病、软腐病、蛴螬、小地老虎等。灰霉病可用甲霜灵、波尔多液等防治;锈病可用粉锈宁、敌唑酮、敌力脱等防治;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代森锰锌、加瑞农等防治;蛴螬、小地老虎等用甲基异柳磷、辛硫磷、呋喃丹等药剂灌根或顺垄撒施防治。

采收加工

一般于栽后第4年的8-9月,选晴天采收芍药的老根。采收时,先割去植株茎叶,然后挖出全根,除去泥土,将主根和侧根剪下待加工。

6. 芍药叶子黑斑

[中文名] 褐边绿刺蛾 [别名] 青刺蛾、褐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洋辣子   [学名] Latoia consocia Walker   [ 目 ] 鳞翅目   [ 科 ] 剌蛾科   [寄主] 大叶黄杨、硬化、月季、海棠、桂花、牡丹、芍药、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枣、柿、核桃、珊瑚、板栗、山楂等果树和杨、柳、悬铃木、榆等林木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老龄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时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编辑本段[特征描述]  成虫 体长15~16mm,翅展约36mm。触角棕色,雄栉齿状,雌丝状。头和胸部绿色,复眼黑色,雌虫触角褐色,丝状,雄虫触角基部2/3为短羽毛状。胸部中央有1条暗褐色背线。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暗褐色,外缘部灰黄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外缘线暗褐色。腹部和后翅灰黄色。 卵 扁椭圆形,长1.5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绿至淡黄色,数粒排列成块状。 幼虫 末龄体长约25mm,略呈长方形,圆柱状。初孵化时黄色,长大后变为绿色。头黄色,甚小,常缩在前胸内。前胸盾上有2个横列黑斑,腹部背线蓝色。胴部第二至末节每节有4个毛瘤,其上生一丛刚毛,第四节背面的1对毛瘤上各有3~6根红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个毛瘤上生蓝黑色刚毛丛,呈球状;背线绿色,两侧有深蓝色点。腹面浅绿色。胸足小,无腹足,第一至七节腹面中部各有1个扁圆形吸盘。 蛹 长约15mm,椭圆形,肥大,黄褐色。包被在椭圆形棕色或暗褐色长约16mm,似羊粪状的茧内。编辑本段[发生规律]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河南和长江下游地区发生2代,江西发生2或3代。在发生1代的地区,越冬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卵期7天左右。幼虫在6月下旬孵化,8月为害重,8月下旬至9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越冬;在发生2代区,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成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末至7月,成虫发生期在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在枝干上或树干基部周围的土中结茧越冬。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 2. 黑光灯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 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保护和引放寄生蜂;用每g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2龄幼虫;紫姬蜂、寄生蝇 4. 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50 %马拉硫磷乳油、25 %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湿性粉剂等900~10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鱼藤酮300~4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编辑本段[皮肤被蛰后处理]  1. 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浓肥皂水涂患处。可以重复一次。一般十分钟左右就会减轻。   2.中药喉症丸研碎,水调敷于患处。   3.有发烧,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应到医院治疗。  [别名] 青刺蛾、褐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洋辣子   [学名] Latoia consocia Walker   [ 目 ] 鳞翅目   [ 科 ] 剌蛾科   [寄主] 大叶黄杨、硬化、月季、海棠、桂花、牡丹、芍药、苹果、梨、桃、李、杏、梅、樱桃、枣、柿、核桃、珊瑚、板栗、山楂等果树和杨、柳、悬铃木、榆等林木   [为害特点] 幼虫取食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仅留表皮,老龄时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有时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编辑本段[特征描述]  成虫 体长15~16mm,翅展约36mm。触角棕色,雄栉齿状,雌丝状。头和胸部绿色,复眼黑色,雌虫触角褐色,丝状,雄虫触角基部2/3为短羽毛状。胸部中央有1条暗褐色背线。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暗褐色,外缘部灰黄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鳞片,内缘线和翅脉暗紫色,外缘线暗褐色。腹部和后翅灰黄色。 卵 扁椭圆形,长1.5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绿至淡黄色,数粒排列成块状。 幼虫 末龄体长约25mm,略呈长方形,圆柱状。初孵化时黄色,长大后变为绿色。头黄色,甚小,常缩在前胸内。前胸盾上有2个横列黑斑,腹部背线蓝色。胴部第二至末节每节有4个毛瘤,其上生一丛刚毛,第四节背面的1对毛瘤上各有3~6根红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个毛瘤上生蓝黑色刚毛丛,呈球状;背线绿色,两侧有深蓝色点。腹面浅绿色。胸足小,无腹足,第一至七节腹面中部各有1个扁圆形吸盘。 蛹 长约15mm,椭圆形,肥大,黄褐色。包被在椭圆形棕色或暗褐色长约16mm,似羊粪状的茧内。编辑本段[发生规律]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河南和长江下游地区发生2代,江西发生2或3代。在发生1代的地区,越冬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卵期7天左右。幼虫在6月下旬孵化,8月为害重,8月下旬至9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越冬;在发生2代区,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成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末至7月,成虫发生期在8月中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10月上旬幼虫陆续老熟,在枝干上或树干基部周围的土中结茧越冬。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1. 人工防治: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 2. 黑光灯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 生物防治:秋冬季摘虫茧,放入纱笼,保护和引放寄生蜂;用每g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2龄幼虫;紫姬蜂、寄生蝇 4. 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50 %马拉硫磷乳油、25 %亚胺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湿性粉剂等900~10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5%鱼藤酮300~4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陕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云南等地。编辑本段[皮肤被蛰后处理]  1. 洋辣子的毒是酸性的。可以用浓肥皂水涂患处。可以重复一次。一般十分钟左右就会减轻。   2.中药喉症丸研碎,水调敷于患处。   3.有发烧,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应到医院治疗。

7. 芍药黑斑病发病规律图片

1,分株繁殖的时间要把握准,一般应安排在秋季进行分株,选择3~5年生的芍药作为繁殖的母本,刚采挖出来的整株芍药,水分太大,不要马上进行分切,马上切开流出的液体太多对成活率稍有影响,新挖出的植株最好放置大约40个小时左右,根部养分回流,然后按照一丛株有1~2个芽,或3个芽儿为好,从连接处切开,由于分株的过程当中有新的伤口出现,这给根腐病带来了一定的侵染机会,常用新鲜的草木灰涂抹伤口,分切用的刀具,最好采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是用300倍液甲基托布津消毒。按照芍药的不同用途,定植的密度有一定的区分,作为药用芍药栽培,栽植的密度可按照行距35公分左右,株距25公分左右,观赏芍药花种植的密度应的稍微稀一些,行距50公分左右,株距30公分左右,一般每亩保苗3300~4200株左右就可以了。采用分株繁殖,不要在春夏冬三季进行,因为这三个季节分株繁殖的芍药不能够保证有理想的成活率。

2,芍药可秋播种,采用种子繁殖是一个快速繁育芍药的方法,芍药种子与其他农作物的种子不同,需得经过低温处理,发芽率才可提高,采集当年新种子秋季播种,将种子用40度温水浸泡,一天一夜,在8月末至9月末播种就可以了,有自然的冬季低温处理,第2年春天就可发芽生长。3, 病虫害防治,芍药褐斑病又叫红斑病,是危害芍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常见病害,可在发病初期叶面喷洒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芸苔素内酯。或者用杀毒矾600倍液喷洒。芍药还容易感染锈病,白粉病,黑斑病等病害,常用戊唑醇,粉锈宁,醚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药物防治。

4,追肥与中耕,芍药一年栽植之后,需经过3年以上收获。要想芍药生长得好,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但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最好,芍药喜欢农家肥,怕涝,种植的时候,要提前做好垄沟,每年都要追肥2~3次。勤中耕,松土,除草,培土,在入冬前,地面留8公分,剪掉上部枝叶,清理出田间,不要对芍药的根部造成伤害。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吧。

8. 芍药黑斑病病原

蚂蚁不会伤害芍药花,之所以蚂蚁会爬到上面,是因为上面有虫子的缘故。要么是为了直接捕食小虫,要么是为了吃某些虫子的排泄物,譬如,蚂蚁喜欢吃蚜虫的排泄物。蚜虫又叫蜜蚜,它的排泄物叫“蜜露”,是蚂蚁爱吃的东西。如果芍药花上有蚂蚁不停地在上面徘徊,很可能就是因为上面有蚜虫在危害。可以用吡虫啉、菊酯类或有机磷农药配成适宜的浓度进行喷杀。当蚜虫被彻底消灭后,蚂蚁也就不赖在上面了。

芍药虫害及防治方法

芍药虫害:蚜虫

春天芍药萌发后,即有蚜虫飞来危害,吸食叶片的汁液,使被害叶卷曲变黄,幼苗长大后,蚜虫常聚生于嫩梢、花梗、叶背等处,使花苗茎叶卷曲婆缩,以至全株枯萎死亡。

解决方法:保护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等,喷洒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剂1000~1500倍液来防治。芍药病虫害黑斑病防治: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有一定效果;花后、发病前,每隔7至10天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加以防治,直至秋后为止,这样做虽然不能根治这种病害,但是能减轻症状;集中烧毁枯枝、病枝等;用1誜100福尔马林液对土壤进行消毒;3至4年后不再连作。

9. 芍药红斑病

1、配制土壤

在种植芍药的时候,我们要先配制好土壤,比较好是选用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然后在土壤中施入底肥。在选择盆栽花盆的时候,我们比较好选用底部有孔的花盆,这样能够保证排水效果良好。

2、挑选根块

在选择芍药根块的时候,比较好是选择生长状态好的、根部比较粗壮的、带有芽的根块,每个根块上比较好有两到三个比较粗壮的芽,这样成活率会更高。

3、进行种植

芍药根块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的八月下旬到九月份,如果种植时间太晚的话,会影响到它的根部发芽生长效果,也会影响到后期的开花效果。种植时需要挖出一个小穴,然后将根块种植进去,注意要将发芽的芽尖朝上,然后覆盖上十厘米左右的土层,并且压实。最后需要给土壤施上足够的水。

4、养护防治

在种植结束后,还需要注意养护芍药。比如在幼苗出土后,如果有杂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除草。另外还是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常见的病害有芍药灰霉病,芍药褐斑病,芍药红斑病,芍药锈病。如果发现芍药的叶片出现粉斑等异常现象,一定要及时的对症处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