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见愁百科

别名有血见愁,血芙蓉等等

2. 血见愁又叫什么名字

它的名字叫做地锦草,又名血见愁、铺地红。

3. 血见愁学名

第一种“血见愁”产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海拔为120-1530米的山地林下润湿处。在日本,朝鲜,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野生品种分布。

这种“血见愁”的学名叫“山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匍匐茎。其茎直立,一般高30-70厘米,植株下部无毛或几近无毛,植株上部具有夹生腺毛的短柔毛。

这种“血见愁”的叶柄长1-3厘米,叶片呈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一般长约3-10厘米,叶片的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叶片基部呈圆形、阔楔形至楔形,叶片下延,边缘为带重齿的圆齿,有时数齿间具有较深的齿弯,叶片两面近无毛,或被有极稀的微柔毛。

这种“血见愁”的假穗状花序生于茎及短枝上部,由密集的轮伞花序组成,花冠为白色,淡红色或淡紫色,花冠长6.5-7.5毫米,花冠筒长3毫米左右。在长江流域,花期为7-9月,在广东、云南南部地区,花期为6-11月。花期过后即可结出扁球形的小坚果,长约1.3毫米左右,呈黄棕色。

这种“血见愁”的全草皆可入药,据《岭南采药录》中记载,这种“血见愁”具有“凉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疮毒,治蛇伤,消肠风下血”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抑制免疫功能、抗炎、抑菌的作用,还能够当作钙拮抗剂使用。被认定为用途广泛的优质中药材。

山藿香

第二种“血见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浙江、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区,为藜科藜属植物杂配藜,学名“大叶藜”。

这种“血见愁”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株高30-120厘米。其茎直立、粗壮,茎可单一形成或茎的上部有分枝,茎上具有淡黄色或紫色的条纹,无毛。单叶互生;叶柄一般长2-7厘米,叶片呈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片长4-15厘米,宽约2-12厘米,叶片先端急尖或渐尖,叶片基部呈微心形,叶片边缘上有不规则的波状浅裂。

4. 血见愁的用途

用来泡水喝。又名地锦草。

地锦草现在是植物的正式中名,记载于《中国植物志》和《秦岭植物志》中,这个植物在之前的《中国植物志》中记载为地锦,由于地锦与葡萄科地锦属植物地锦名称相同,容易引起混乱,故在新修订的《中国植物志》把大戟科的地锦改名为地锦草了;其学名为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是在1814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很多,在《台湾植物志》中记载为田代氏大戟;俗名叫铺地锦;各地还有雀卧单、卧蛋草、被单草、铺地红、千根草、小虫儿卧单、血见愁草、血见愁、草血竭、小红筋草、奶汁草、红丝草等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大戟科大戟属地锦草亚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5. 血见愁有几种

茜草,幸运草,四叶草,四叶参……

农村有一种茜草,在田间荒地,树林灌丛,甚至家里的墙角都能发现它的身影。生命力顽强,分布也非常广泛,基本各地都能见到。不同的地方对其也有着血见愁,风车草,八仙草,拉拉藤,破红草,染染草等等诸多称呼。过去人们对于这种草很少宝贝,甚至还有人会专门种上几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