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园林介绍

北京园林大学应该是北京市属大学,全国排名不会靠前的

2. 北京园林简介

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具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 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个 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调对比却 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 宇要建得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3. 北京著名园林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又称“猿人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大街,是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出土地点。1921年和1923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发现并进行了试掘。1927年开始正式发掘,发现了一颗保存很好的人类下臼齿化石,步达生经过仔细的研究,提议给这种中国古代的人类一个古生物学的学名:“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胫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烬遗址和烧石、烧骨等。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男156厘米,女150厘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二、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它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1987年12月,以八达岭长城为精华的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八达岭长城海拔高达1015米,也是居庸关的前哨。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分为南长城和北长城两部分,南长城有7处敌楼,游客相对较少,北长城有12处敌楼,比较难爬。

三、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大、建筑雄伟、保存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之一。故宫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故宫是北京的地标建筑,从明朝迁都到现在,一直坐落于此。1987年12月,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四、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

五、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有两重坛墙环绕,将坛域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均为南方北圆。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坛的的轴线,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圜丘坛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坛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主体建筑即祈年殿,坛中还有祈年门、皇乾殿、东西配殿、燔柴炉、瘗坎、砖门等建筑,附属建筑有72连房、神厨、宰牲亭等。圜丘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多在其东,这种布局使天坛西部坛域开阔。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祀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相比故宫,天坛是单体建筑,更能突出天坛的宏伟气势。

六、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地处天寿山麓,距离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该陵园建于1409年,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较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之一。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后共计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这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分别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寝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七、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又名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春秋吴国时期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至今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中国大运河是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个区,沿线分布有白浮泉遗址、昆明湖、广源闸、万宁桥、东不压桥、南新仓、永通桥、通运桥、张家湾古城等。北京的通州依运河而生,依运河而繁荣。通州运河公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与芙蓉西路交汇,里面很长,可以沿着河边走,两岸都有翠绿的柳树和鲜美的花,也可以坐游船,尽享两岸风景。

4. 北京园林介绍80字左右

①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北京园林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中外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建筑金碧辉煌,布局极为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熊猫或麒麟,大门多是左、中、右三扇。殿的梁、柱宽敞。房屋高大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 A 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 B 的雕刻,无不在烘托气氛中起着 C 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一华里,分成十几段,每段房上的彩绘或山,或水,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 D ,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细细地寻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过于庄重,而幽雅倒显得欠缺了一点。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都是灰暗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5. 北京景观园林

答:其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北京园林,特别是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园林,多属帝王宫宛,园内建筑物体高大,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并在全园布局上分前殿、中殿和后殿,采取中轴对称形式,以显示封建帝王的权力至高无尚.这些皇家园林都属离宫别苑,有的还承担着处理朝政的功能,所以,建筑宏伟、金碧辉煌,显示出富丽豪华、赫赫无比的气派,加上北方气候和地理的因素,就形成了北京园林独特风格和特色.

其二,名园荟萃、集锦式园林.所谓集锦式的园林体系,主要是指凭借封建帝王的权势,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和能工巧匠,将国内国外各类园林的精华,以及山水诗、山水画中所描绘的自然情致,仙居幻境,移植仿建于皇家苑囿之中,形成荟萃名园、景象万千的园林景观.这是北京乃至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一个显著标志.

其三,北京园林多为大幅度的平地造园以及相应出现的小园集群的规划布局的特点,这也是北京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的一大特色.北京园林建筑,为了与山水地形自然协调,力求避免呆板凝滞,在原本是一片平地上,挖湖堆山,分割成不同景区,而在各组建筑群之间,则用人工自然起伏的土丘加以分隔,使其构成各自互不干扰而又协调一致的景区.

其四,再现自然,模仿江南.北京园林在保持北方传统风格上,借鉴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特别是清代康、乾二帝多次下江南巡视,深受南方清雅秀丽的江南园林影响,并在北京皇家园林中加以效仿,极大地丰富了北京皇家园林的内容,达到了封建帝王造园艺术水平的顶峰.

其五,对西洋园林文化的引入.北京园林吸取西洋园林文化精华,并与中国皇家园林有机结合,这也是北京园林的特色之一.

可以说,北京园林发展的全部历史都反映了这些特点和过程.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乾隆时期,北京园林建筑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艺术水平之高,为历朝之冠.北京园林达到了鼎盛时期.

6. 北京园林介绍80字

北京被喻为“中国的心脏”,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让北京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也有许多现代建筑。

大家知道北京为什么会那么迷人?因为它是“现代”“古代”的结合体。古有“颐和园”、“故宫”、“长城”,现在“中华世纪坛”、“鸟巢”、“水立方”。应有尽有的景点会让你大饱眼福哦!

让我们首先看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皇家园林,里面又包含四个小园。它们像群星拱月似地环绕着颐和园。颐和园有几个亮点:一是长廊,二是昆明湖。

长廊是一个歇脚的好地方。你在休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看看头顶: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整齐地排列着。图里有《三国》、《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的人物肖像。可这里没有一幅是重复的!这就是长廊的精彩之处。

7. 北京园林介绍300字

散文。优美,括静。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8. 北京园林的图片

北京园林∶

中国的园林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最初的形式称为“囿”。

两周时代北京地区的诸侯国是燕国,它虽僻处一方,然而在礼制上却绝会不甘居人后,燕国的君主自然也要在国都附近建囿。今日北京的前身蓟城最迟在燕襄公时(前657年--前618年)就已经成为燕国的都城了,则北京园林的发端时间就可定在公元前七世纪的中后期。

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文献的不足,先秦时期北京的园林只能钩稽出很少的几条。文献中所载北京最早的园林建筑当是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到的“宁台”。园林是由囿、台发展而来的,台就是最早的园林建筑,是“为了观天象、通神明,用土石堆筑成高台,象征高山,帝王登上高台,便可通达天上的神明,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望察灾祥。”(周苏宁《园趣》)宁台是燕国的郊台,祭天之处,正具备上述之功能。此外在王子年的《拾遗记》中还有供燕昭王求仙的“崇霞之台”“通霞之台”,“左右种恒春之树,叶如莲花,芬芳似桂花,随四时之色”,更是典型的园林风光,虽是后世小说家言,亦当有所本。燕王的宫室中还凿池引水,点缀风景,《燕丹子》中就有太子丹与荆轲在东宫的池边观赏风景,荆轲捡拾瓦块投击池中青蛙的记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还记载有蓟城西郊燕王的旧园池---西湖(今莲花池),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绿水澄澹,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胜所也”,直到郦道元所处的北魏时期,还是蓟城的风景名胜。

9. 北京园林介绍简短50字

你好,威风啊!

10. 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园林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园林类型。它不像私家园林遍布全国各地,其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特征和民族风俗差异比较明显,也正因为如此,才使皇家园林具有多种风格和特征。

(二)第宅园林

所谓第宅园林是指古代士大夫在城中或郊外建园,园内筑室,兼有生活起居和观赏游憩两种功能的园林。我国第宅园林见于史籍的首推西汉茂陵富商袁广所建的“汉园”。

(三)寺观园林

“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寺观建在山水名区、风景如画之地,僧人、道士又以他们特有的闲情逸致去勾画经营,所以一些道观、寺院,本身就是一座绝妙的寺观园林。如南京灵谷寺、常熟县破山寺,为江南著名的寺观园林。

(四)名胜风景园林

所谓风景名胜园林是指非私人拥有而为大众所共有的园林,即今日所称的公园。东晋兰渚山下的兰亭可以说是见于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名胜风景园林建筑。苏州的虎丘是一处以山为主的自然风景园林,加上剑池等人文景观,也成为一处有名的名胜风景园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