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珙桐在哪个地区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只有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珙桐幸存下来。
2. 珙桐在哪个地区生长
为珙桐属珙桐科珙桐树植物,落叶乔木。
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洛阳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
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 珙桐的分布地区在哪里
珙桐树是在4月下旬开花! 开的花是白色的,花形很像白鸽,所以别名叫鸽子树。 珙桐树分布在: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东南部南川、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云南东北部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等地。
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拥有最大面积的数四川省荥经县,拥有现存的世界上最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
4. 珙桐在哪个地方
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
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
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野生植物丰富,如珙桐、水杉、香果树、连香树、银杏、梭罗、红豆杉等。神农架也是一座天然百草药园,有中草药材2013种,如“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文王一笔枝”天麻,党参,当归等。
神农架凭借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至今较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素有科学迷宫之称,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
神农架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风景垭、板壁岩、大九湖、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
白色动物王国--白雕、白獐、白猴、白鹿、白松鼠、白蛇和白熊。
神农白熊,毛色纯白,性情温驯,头部很大,两耳竖立,一条不满二寸的小尾巴总是夹着,貌似大熊猫,只是嘴部比较突出。
它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笋、嫩叶为主要食物。神农白熊喜欢与人嬉闹,甚至主动爬到人们的怀里闭目养神。它的嗅觉灵敏,善于寻找食物,饱食后常手舞足蹈。神农白熊已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们视为国宝或神物。
獐、麂同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动物,古时统称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体毛色纯白,眼珠和皮呈粉红色。
野人之谜--神农架的奇幻、神秘、引人入胜还在于它拥有一种传奇性动物-“野人”(亦称“雪人”或“大脚怪”)。50年代以来,神农架不时有“野人”存在的报告传来。
1976年5月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鄂西北奇异动物考察队”深入神农架原始林区,探杳“野人”足迹。收集到了“野人”的烘便、毛发等实物,测杳了“野人”脚印。经初步鉴定,“野人”是一种接近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近几年来,又有多名考察队员和游人目睹了“野人”的存在。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捕获到一个活的“野人”,因此神农架“野人”仍是一个谜。
5. 珙桐属于哪里
经查询。山西没有珙桐县,有洪洞县,是属于临汾市。
6. 珙桐在哪个地区种植
珙桐又名鸽子树,开的花朵象飞翔的鸽子,珙桐适合海拔1000m上气候湿润的地方栽植!
7. 珙桐在中国哪里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像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属落叶乔木,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故答案为:√
8. 珙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个地方
珙桐生长在中国特有恐龙时代的南方地区。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花色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因此珙桐也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等。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现洛阳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成功。
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9. 珙桐分布在哪儿
珙桐树,花期4月,果期10月。以野生为主,人工种植很难开花。珙桐,主要野生分布于中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 珙桐,适合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林地,要求有较大的空气湿度。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
10. 珙桐现在所在地
恩施州主要历史名迹有:
恩施市
文昌祠 在恩施市鳌脊山顶。为清代佛教建筑。文昌庙原建于城南门外,嘉庆三年(1798年)移于今址。为双重檐歇山顶无斗拱砖木结构建筑,东西长25米,南北宽15米,占地375平方米。正门为牌坊式,出檐飞角。整个门墙富丽堂皇,为祠中建筑的精华。祠内分前中后三进,前为天井,中为卷厅,后为正殿。卷厅为木构建筑,高4.5米,进深7.5米,有圆柱8根顶撑屋面。正殿又名桂香殿,高10米,进深8.5米,以24根圆柱顶撑屋面。
叶挺囚居旧址 在恩施市老城西门外高井河西岸。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因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府主席陈诚与其同为原保定军官学校同窗,为做“转化工作”,于1942年冬,被国民党转囚于当时的湖北省府所在地恩施。囚居地背靠红色砂山,面对小河与城墙,与外界隔绝,其地形极易看守。旧址为土木构架,围以土墙,下屋3间,东厢房2间,建筑面积共180平方米。1943年夏曾转押广西桂林,至年底再次押囚恩施,直至1945年押往重庆。
连珠塔 在恩施市城东1公里清江峡口之上,五峰山巅。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营建,十三年建成。此山五峰并峙,素有珠玉相连之称,故为塔名。塔石质,7级,高30余米。塔座八角,均有石雕负塔力士,著土家族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内置旋梯,可达顶层,古城风貌,清江激流,一览无余。
利川市
太平塘摩崖 在利川市区北1公里许的山壁上。依崖切石而成,高5米,宽4.8米。中阴刻楷书“太平塘”三字,每字0.8米见方;左上角阴刻楷书“太平年”三字,每字0.2米见方。“太平”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年号,其部将明玉珍曾在利川建立忠路宣抚司地方政权,此系当年所留历史遗迹。其后绝壁之上,有一天然石洞,幽深宽广。
星斗山 在利川市毛坝。是我国著名的独特树种原始群落地。高1751米,周30余公里,层峦叠嶂,遍布林木。古老树种占极大比例,仅植物就有128科,519种。如水杉、水青树、台湾杉(西南台杉)、雅称“中国鸽子树”的珙桐、黄杉、铁杉、白楠、李榄、滇楸、金钱松、巴东木莲等等。所产生漆,在国内外极享盛名。
腾龙洞 在利川市东南郊区。主洞口大身长,形若巨龙起舞,故名。为我国已发现的最大洞穴群体之一,占地140万平方米。保持了不同时期发育完整和岩溶地貌,包括世界上主要岩溶形态。洞口呈纺锤形,高50米,宽57米。洞分干、水两段。小洞数百个,瀑布喷泻如练,暗河涛声似雷。
鱼木寨 在利川市大兴乡群山中。寨位于一垂直高500余米的悬崖顶部,古传要攻破它如缘木求鱼,因此得名。昔为土家族马土司固守处,清嘉庆间(1796-1820)曾予修葺。石砌寨门楼,横跨于通向山寨的狭窄山脊上,两侧墙壁与山脊绝崖取齐。进寨门,即几处条石插在绝壁上的悬空栈道。其中“亮梯子”,直上直下,长达60米,惊险异常;“九道拐”两旁,古木参天,怪石嵯峨。两道长约200余米、高5米、厚3米的石彻寨墙,峥嵘突兀,进入寨内,另一番景观,良田菜畦500余亩,檐牙屋角花木掩映,奇洞异穴清溪傍流,石板小径回环多曲,古墓、石碑、牌楼等雕刻精致,山寨是古时军事设施与生产生活结合的封闭式小天地。
大水井李氏宗祠及庄园 在利川市水井乡。宗祠与庄园东西相距200米。宗祠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3800平方米。建有大殿3个,厢房4排,天井6个,共房屋69间。三大殿均宽17米,进深10.5米,四厢房中分别设有讲礼堂、仓库、银库、财房、族长住房及客房等。祠堂正面东侧有口小井,砌有围井石墙与祠堂围成一体。水井围墙正面,刻有“大水井”三字。祠堂四周围墙高耸,左、右、后三方为依山势逐步升高的石墙堞垛,高6-7米,厚3米,总长为390米,全用麻条石砌成。庄园修建于1924年。占地4000多平方米。共有天井24个,房屋多2-3层的楼房,其中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小姐楼、帐房、仓房等。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
建始县
石通洞 在建始县城西1.5公里的朝阳观下。相传为古时五峰禅师修行遗址,因其前后通透,故名。洞呈穹窿状,深73.5米,宽29.5米,高11.5米,入门左旋可容数百人。内有层台,尤多钟乳,色彩斑斓。洞前泉水淙淙,珠玑不断;树木森森,荫翳蔽日。宋黄庭坚游此洞,镌“漳翁”二字于石上,并留诗记胜。
石柱观 在建始县城西45公里望坪山。中一孤峰,呼为石柱,平地崛起,高50余米,周223米,有石阶200多级,可盘旋而上。观在顶端,以峰而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后几经毁建。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主要有前堂、后殿。前堂3间,轩朗雅致;后殿底层3间,其上覆建楼阁三重,平面六角攒尖顶,层层飞檐。
石门 在建始县城东36公里石门山腰。因“山石中洞如门”而名。海拔963.2米。峭壁兀绝,间一纡折蹬道5000余级。沿途驰名三洞,一洞顶石密垂;二洞瀑布飞洒;三洞即石门,高4.2米,宽6.6米,深15米,内左小洞,下临深渊,壁刻“施南第一胜景”大字。
来凤县
仙佛寺石窟 在来凤县城东7公里的酉水河边佛潭岩上。相传始凿于东晋咸康年间(335-342)。红色砂岩崖壁高约100米,宽约50米,岩壁中部,并排为三大石窟,各雕高约5米的大石佛一尊,两侧刻一至二对菩萨。下沿并排为许多小石窟,中刻观音、地藏、诸佛尊者和供养人像约40尊。但多数造像都系后代所刻,有些具有唐宋时期的特点,其雕刻手法,富有地方风格。依岩壁建阁3层,将石窟罩于阁内,名仙佛寺。寺内还藏有铜质和木质佛像100余尊及各种碑刻。
小鸡公岭摆手堂 在来凤县河东乡西部的小鸡公山山岭上。为土家人跳摆手舞的场所。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面积为500平方米。房屋长12米,宽4.4米,三开间,周以片石砌墙,中为两列木柱。房内存有三个石垒供台,另有石凿香炉,大门以凿砌条石框成。房前为一平地,长30米,宽15米,围墙以石砌筑,现存部分高1.3米,房屋前墙上存有1815年冬修建摆手堂时的记事碑一通。为现存同类建筑中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处。
舍米湖摆手堂 在来凤县城西南39公里卯洞河东侧。为土家族举行祭祀及跳传统摆手舞场所。初建年代不详。碑载: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和同治三年(1864年)曾两次维修。1983年又行修葺。为木石结构,面宽11.22米,进深5米。堂内神龛供土司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三座神像,正中枋额刻“摆手堂”三字。堂外舞场广300余平方米,中有大树,周环石垣。
落印潭 在来凤县城南50公里的宣抚堡山下酉水中。为一水下深潭。酉水由宣恩县境流经此地,穿越卯洞,注入湖南。曲流回转。两岸崇山峻岭,深峡切谷。相传五代时,漫水土司之弟向伯林,夜盗其兄大印,由此衔印泅渡,被兄发觉追来,伯林惊恐急游,将印失落水中,遂不复得,因而名之。此潭广数十米,渊深莫测,水色深碧,中近墨黑。
接龙桥 在来凤县城西南郊老伏洞河上。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初名霁虹桥,后以延接龙脉之意改称今名。1963年修葺。通体青石砌成,长80.4米,宽5.28米,高20余米。两侧设石栏,下置双券孔。大孔跨度20米,小孔跨度15米。
巴东县
秋风亭 在巴东县城中的高岗上。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寇准任巴东县令时在江北旧县城修建白云亭与此亭。白云亭已毁,此亭至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尚完好,后随县城从江北迁此,经明末和清康熙、嘉庆、同治诸朝修葺而保存至今。亭为木石结构,飞檐两层,四角攒尖顶,高20余米。南宋诗人陆游两次登临观赏,并吟咏“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依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官清贫至骨,未防留客听潺潺。”
无源洞 在巴东县城东郊罗头山北麓。相传“空洞无涯,水源莫测”,故名。其上一泉,高悬20余米,逶迤而下,跌宕数层,至洞口展布如珠帘,因有“水帘洞”之别称。洞口较巨,所出之水,经年不竭,冬温夏凉,清澈味甘。平日铮琮玉和,雨季汹涌雷震。
鹤峰县
段德昌墓 在鹤峰县八峰山、满山红烈士陵园中。段德昌(1904-1933)系湘鄂西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湖南南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1933年5月在巴东金果坪牺牲。建国后,将其和贺英等烈士忠骨移此修建陵墓。
土王城遗址 在鹤峰县城东北8公里平山悬崖间。隔河与悬崖绝壁对峙,高出河面百余米,仅羊肠一径坎坷下达。一夫据之,万人莫制。昔容美土司田舜年在此大事营建。洞口有石门、石墙内深约70米。深处有“魏博楼”,立有容美土司先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偶像牌位等。末代土司田明如,据此抗拒清政府“改土归流”,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败亡。
鹤鸣书院 在鹤峰县容美镇。
宣恩县
一天门山 在宣恩县城东南约60公里。雄奇巍峨,关落天外,故名。海拔1920米。山悬巨泉,凌空而泻,堕入深潭,珠玑迸溅,每当日丽中天,必有彩虹飞架其上,人谓“通天五彩之路”。
土司皇城遗址 在宣恩县高罗镇老寨村。
清建凌云塔 在宣恩县珠山镇。
咸丰县
黄金洞 在咸丰县城西北约6公里十三盘山。又称黑洞。洞口高大,分两层,上为干洞,下为水洞。进上洞约百步,有“栈道长数十丈”,河流潺潺玉鸣,石笋石幔千姿百态。
唐崖土司城遗址 在咸丰县城西北玄武山东麓。始建于元。占地约58万平方米。城周以石砌墙基上筑土垣,残高1米左右,城内尚存“三街十八巷”、衙署、万兽园等遗迹。城址中部立石牌坊一座,四柱三间,明间大额上正书“荆南雄镇”,背面镌“楚蜀屏翰”。系明天启年间(1621-1627)兵部左侍郎为唐崖宣抚司宣抚使土家族首领覃鼎所建。牌坊前面刻有明万历辛亥岁(1611年)峒主覃杰和夫人田氏题记的石马两匹及牵马石人各一。城西北隅,有明代土司墓,青石叠砌,仿木色建筑,面阔4间,高约2米。墓周的古杉数株,传为清康熙时土司长官覃宗禹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