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叶黄杨的白粉病
对于已遭遇冻害的大叶黄杨绿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冻害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然后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复壮措施。首先,要根据气温情况浇好解冻水。解冻水尤为重要,不仅能有效防止倒春寒的发生,有效避免植株继续遭受冻害,还可以提供给植株春季萌芽、生长所需的水分。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且春季季风持续时间长,加之大叶黄杨的根系较浅,抗旱能力比较弱,所以说,浇足浇透解冻水是尤为重要的。
第二,要做好修剪工作。对于冻害较轻的绿篱,可不必进行修剪,用木棍轻轻敲打绿篱,将干枯的叶片振动下来即可。对于遭受冻害比较严重的绿篱,也不要急于修剪,给予枝条一定的恢复期,待枝条发芽后再行修剪。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对于遭受冻害绿篱的修剪在4月初进行较好。此时,新芽已经抽生出来,遭受冻害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且气温也比较稳定,修剪后的伤口不会再受冻害,也比较容易愈合。在修剪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修剪控制好度,修剪的枝条尺寸要高于冻害部分,这样做不仅绿篱整齐划一,而且新抽生的条子比较健壮;二是修剪后要及时喷洒杀菌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杀菌剂均可。
第三,修剪后要及时施肥。给遭受冻害的绿篱施肥非常重要,要本着两个原则,一是适时,二是适量。第一次肥一般在修剪后的4月中下旬进行,可施用尿素。第二次肥可在8月初施用,可施用磷钾复合肥。第三次肥可在11月底或者12月初施用,可施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此次肥可浅施,或者直接撒施。每次施肥后,要及时浇水。
第四,浇水管理。遭受冻害的大叶黄杨,要切实加强浇水管理,充足的水分利于植株恢复树势,健康生长。除了3月初要浇足浇透解冻水外,此后每个月浇一次透水,7月、8月为降水丰沛期,若不是过于干旱,可不浇水或者少浇水。9月、10月气温依然比较高,仍应浇水,但浇水量可以减少,保持正常生长即可。秋末要浇足封冻水,这次水宁大勿小,而且必需浇透。
第五,病虫害防治。遭受冻害的绿篱树势较弱,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进入夏季后,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特别是煤污病、白粉病等传染性较强的病害,应及时防治,以免扩散。
2. 大叶黄杨白粉病用什么药好
是得了白粉病
1.
对于有白点的大叶黄杨,剪去较易感病的病叶和病枝。修剪下来的枝叶要集中焚烧。
2.
白色粉末应该从植物中去除。直接用水枪冲洗,然后喷低浓度洗衣粉液。
3.
药物处理采用20%福·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水喷雾,杀菌剂和双烯啶酮防治效果好,最好。
4.
大叶黄杨感染白粉病后,主要会危害植株的叶片,导致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早衰,严重影响其生长。发病初期,可喷洒50%苯醚甲环磷可湿性粉剂1000次,每周1次,连续3~4次。另外,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增加氮磷钾复合肥的用量。结合修剪,及时剪去病叶烧掉。
3. 大叶黄杨的白粉病和黑斑病怎么处理
用硫磺熏蒸。树是长病了,也会岀现白色粉斑。主要光照少湿度大在秋季和春季出现。
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海拔1200-2600米。产中国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山东各省区,有部分属于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湖北长阳县。
黄杨为东亚黄杨属的代表种,广泛分布,变异很多,且由此派生了几个不同的种,如中国西部产的毛果黄杨,西南部产的皱叶黄杨(
4. 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
黄杨白粉病是春季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最早就出来危害的,轻者可造成叶片白斑,重者会因其植物叶片萎缩甚至死亡,所以早发现早防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黄杨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幼嫩新梢和叶片,多发生于叶背。发病时,先在嫩叶表面产生白粉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白粉层,老病斑上的白粉层变灰白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出现褪色斑块,甚至病叶纵卷,新梢扭曲、萎缩。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翌春在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一般峰值出现于4-5月。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每年春夏季和秋季产生大量孢子多次侵染叶片和新梢。病斑的发展也与叶的幼老关系密切,随着叶片的老化,病斑发展受限制,在老叶上往往形成有限的近园形的病斑,而在嫩叶上,病斑扩展几乎无限,甚至布满整个叶片。以后,病害发展停滞下来,特别是7-8月,在白粉病病斑上常常出现白粉寄生菌,严重时,整个病斑变成黄褐色。
【3】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
1、在发病期间雨水多则发病严重;
2、徒长枝叶发病重;
3、栽植过密,行道树下遮荫的绿篱,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低洼潮湿等因素都可加重病害的发生,绿篱较绿球病重。
【4】防治办法
1、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
2、针对发病初期,可以使用淇林净白或者田钧进行喷雾防治。若病发严重时,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
5. 大叶黄杨的白粉病打什么药
黄杨白粉病是春季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最早就出来危害的,轻者可造成叶片白斑,重者会因其植物叶片萎缩甚至死亡,所以早发现早防治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黄杨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幼嫩新梢和叶片,多发生于叶背。发病时,先在嫩叶表面产生白粉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白粉层,老病斑上的白粉层变灰白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出现褪色斑块,甚至病叶纵卷,新梢扭曲、萎缩。
【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或芽鳞间越冬。翌春在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一般峰值出现于4-5月。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
6. 大叶黄杨白粉病图片
白绢病。
大叶黄杨白绢病发病时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色腐烂,菌丝体白色绢丝状、初白色后变黄至褐色如油菜籽状、此病多发生于土壤潮湿,多雨高温盛夏季节。
大叶黄杨发生白绢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如控制不利,可能导致苗木全部死亡。
症状: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7. 大叶黄杨白粉病症状
大叶黄杨常见病虫害:
虫害
扁刺蛾主要危害叶片,在河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越冬,幼虫5月化蛹,6月初开始羽化,卵一般产于叶片上,卵期6~8天,6月中旬至8月中旬均有危害,8月下旬起入土化蛹越冬,多栖于叶片,食叶肉,幼虫发生量较大时,可将植株叶片吃光。防治方法:挖除越冬茧,杀灭越冬幼虫,如有幼虫危害可喷洒Bt乳剂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进行喷杀。
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0代左右,以受精雌成虫在土块、落叶及枯枝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能危害植株,高温高旱季节危害更为严重,植株受害后,叶片极易脱落,影响生长。防治方法:早春萌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虫,如有发生可喷施1.8%阿维菌素6000~8000倍液或30%克螨特可湿性颗粒500倍液进行防治。
日本龟蜡蚧主要危害叶片,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越冬,越冬雌虫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若虫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爬向树叶上危害植株,固定后开始分泌蜡质,形成星芝状蜡壳,45天后雌雄开始分化,8月下旬雄虫羽化,与雌虫交尾后雄虫死亡,受精雌成虫于9月中旬陆续由叶片转移到枝条上,11月上旬进入越冬。防治方法:若虫初孵期喷施1.2%烟参碱乳剂1000倍液进行喷杀,若虫结蜡初期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1500倍液防治。
棉蚜主要危害叶片,以卵在冬寄主的枝条缝隙处越冬,3月中下旬寄主萌芽时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10月中旬在冬寄主上产卵越冬,棉蚜藏于叶背上进行危害,使叶片卷曲,影响生长和观赏,还易导致煤污病。防治方法:5月中旬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颗粒2000倍液进行防治;如已发生,可先将卷曲的叶片修剪掉,然后再喷施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丝棉木金星尺蛾主要危害叶片,一年发生1~3代,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羽化成虫,下旬为羽化盛期,在叶背产卵,5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幼虫危害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10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防治方法:幼虫喷洒25%灭幼脲13号胶悬剂1000倍液或Bt乳剂500~800倍液或20%灭扫剂乳油2000倍液。
卫矛矢尖盾蚧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雌成虫在枝条和叶片上越冬。3月中旬开始危害,4月中下旬产卵,5月为第1代若虫孵化期,一个半月后进入成虫期,雄虫于6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羽化。7月上旬2代若虫孵化,雄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上旬进入成虫期,雌雄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于11月下旬越冬。防治方法:若虫孵化期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若虫结蜡初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50%马拉松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病害
褐斑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重者可使叶片提早脱落、树势减弱。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具有深黄色圆状斑点,后逐渐变成褐色,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状,发病后期病斑变成赭石色或灰色。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或浇水传播。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落叶并销毁,减少侵染源;早春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加强通风透光,及时修剪过密枝条;发病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700倍液,每7天1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防治。
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和嫩梢。发病时叶片上着生有白色圆形斑。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连接成不规则状大病斑,手摸可有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者可使嫩叶畸形、老叶皱缩、嫩梢萎缩。华北中部从3月初至10月中下旬均有发病,病原菌在秋末和初冬产生灰色膜状菌层越冬,春天温度适宜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浇水传播。防治方法:冬季及时清除落叶并烧毁;发病时可喷施70%硫菌灵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或用10%多效霉素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喷3~4次可有效防治病情。
煤污病主要侵染大叶黄杨的叶片,发病初期呈点片状煤烟状,以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重者可覆盖整个叶面,常出现薄片状,会开裂、剥落。此病系多种煤污菌侵染所致,这些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排泄物和分泌物上。在荫蔽、高湿、高温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此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寄主植物上越冬,翌春寄主植物上出现介壳虫和蚜虫排泄物或分泌物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便萌发,对植株叶片进行侵染,病菌可多次侵染,使病害反复发生。防治方法:及时杀灭蚜虫、介壳虫;种植不可过密,及时修剪,加强通风透光;如有发生可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两次,每15天1次,或在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防治病情。
立枯病最初是患病植株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呈青枯失水状,最终是叶片呈黄白色而整株死亡。病原菌多以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7、8两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防治方法:(1)加强疫情检查,不引进带病植株;(2)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栽培地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3)如发现有患病植株应及时将病株拔除烧毁,对栽培地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消毒,用量为5~6kg/m2,连续浇灌3次,每次间隔5天;也可用硫磺粉0.5kg与土壤充分拌匀,进行消毒;(4)对于初发病的植株,如病症较轻,可在用杀菌剂灌根的同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1000倍液对植株交替喷雾,连喷2~3次。
8. 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分类地位
可能的病虫害造成的。
可能是茎腐病、也可能是白粉病,当然很多时候比较贴近和严重的就是大叶黄杨枯萎病,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叶片会突然出现干枯,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死亡。
春季3、4月份种植,两个月后,6、7月份发病,整株大叶黄杨顶端叶片失绿、失水萎蔫,三四天后,枝条失水干枯,整株叶片青枯,手搓成粉。拔起死株,根茎处(地表土面下)皮层已腐烂,可见白色丝状。根系无新根。一株发病,周围几株都可能感染,陆续发病。
大叶黄杨发病初期只是在个别枝条上的叶片出现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叶片失水干枯。表现在某一棵上的一两个枝条甚至三分之一的枝条。发病后期叶片呈黄白色,严重时整个植株枯死。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从其他部位侵入。一般每年4-5月份开始发病,6-8月是高发期。病原物是土壤中的镰刀菌。
9. 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菌
常见的金边大叶黄杨的病虫害如下:
1、 黄杨绢叶螟:幼虫吐丝连结周围叶片、嫩枝作临时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可通过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结合苗木修剪,摘除卵块、虫苞,集中烧毁。也可以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杀。幼虫危害严重时,可喷施杀螟松乳剂;或高效氯氰菊酯。
2、桃粉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叶背吸汁危害,被害叶上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变黑,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防治上需要保护瓢虫、大草蛉等天敌。也可用药剂防治,选用菊杀乳油或吡虫啉粉剂喷施。
3、白粉病:危害金边大叶黄杨叶片,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于发病初期,交替喷施粉锈宁,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10. 大叶黄杨白粉病侵入途径
黄杨是得了白粉病白粉病是由正木粉孢霉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和产生的灰色膜状菌层越冬。翌春在大叶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感染,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被害植株叶片布满白色粉状霉层物,严重时叶片皱缩畸形,影响正常生长。秋季凉爽多雨时发病较多,栽植于树阴下的大叶黄杨发病重,向阳的植株发病轻或不发病。嫩叶、新梢发病重,老叶发病轻。不及时修剪或枝叶过密的大叶黄杨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措施,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合理灌溉、施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
2、开春初期喷洒“护树将军”+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以后每隔半月喷1次,连喷3次。
3、发病初期,可喷施25%的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百菌清600至800倍液。药剂交替使用,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