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雷公根图片(雷公根和雷公藤的图片)
- 雷公根和雷公藤的图片
雷公根是一种伞形花科草本植物,喜欢栖息在柔软湿润的草地上。属于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常卷缩成团状,其茎细长,结节生根,密生成。多生于路旁、沟边、田坎边稍湿润而肥沃的土地。根据它的生长习性,盆栽、地栽都行,管理比较粗放。萊垍頭條
1、土地选择頭條萊垍
雷公藤具有喜温暖、湿润、抗寒、怕霜、怕风的特点,种植地一般是选在气候相对较为温和、有避风区、半阴半阳、降雨量充足、排水、透气性好的沙质壤土中或红色壤土中。种植前要精细整地,整地的时候挖好定植穴,一般一亩地可以栽种9000株右。在挖定植穴的时候撒入充足的农家肥混合细土进行种植。萊垍頭條
2、种植方法萊垍頭條
雷公藤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育繁殖以及野生驯化繁殖四种。其中扦插繁殖是雷公藤种植最常用到的方法,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到第二年的2月底进行,扦插育苗行间距差不多是25厘米左右,株间距为5厘米左右,将苗斜插入苗床中,插好之后进行浇水即可。萊垍頭條
3、栽培管理萊垍頭條
雷公藤扦插培育幼苗成活之后,就可以进行移苗、补苗定植了。在雷公藤生长期间,一般每年需要进行3次中耕除草,等到后期的话,每年只需要进行1次除草,在除草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深除,以免伤到雷公藤的根系。为了促进雷公藤的生长,需要根据它的生长情况合理的进行施肥,主要以有机肥或农家肥为主,通常是进行沟施。在雷公藤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藤蔓的长势,合理的将顶芽摘除,促进侧枝的生长。萊垍頭條
4、病虫防治萊垍頭條
雷公藤目前最常见的就是炭疽病和根腐病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其次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通常都是使用多菌灵和波尔多液来防治。雷公藤主要虫害是卷叶蛾的危害,我们可以使用菊酯类的灭虫剂进行防治。萊垍頭條
2. 雷公根是雷公藤吗雷公根与雷公藤是属于两种植物,雷公根的作用与雷公藤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雷公根用于治疗心脏疾病、水分滞留、喉咙嘶哑、支气管炎、儿童咳嗽及皮肤问题的外用药物。而雷公藤这个药物是属于抗风湿的药物,对于类风湿性的病症有比较好的作用,雷公藤的毒性比较大。萊垍頭條
3. 雷公藤的根是什么样子雷公蕨即雷公藤萊垍頭條
1、土地整改條萊垍頭
雷公藤它具有喜温暖、湿润、抗寒、怕霜、怕风的特点,那么种植地一般是选在气候相对较为温和的、有避风区的、半阴半阳的、全年降雨量充足的、排水、透气性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或红色壤土。精细整地,在整地的时候挖好定植穴,一般每亩栽种的密度大约是九千株左右。在挖定植穴的时候我们要撒入充足的土杂肥、农家肥混合细土进行种植。萊垍頭條
2、科学种植萊垍頭條
雷公藤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育繁殖以及野生驯化繁殖四种。种子繁殖主要是种子采收难,一般不常使用,而扦插繁殖的方式是我们在种植中最常用到的。扦插繁殖一般是每年的十一月底到来年的二月底进行,在扦插育苗的时候行间距差不多是二十五厘米左右,株间距为五厘米左右,将苗斜插入苗床中,插好之后进行浇水即可。在育苗期间,我们要保持苗床湿润,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生出新根,最晚不超过五十天。萊垍頭條
3、栽培管理萊垍頭條
等到扦插培育的幼苗成活之后,就可以进行移苗、补苗、匀苗进行定植了。在雷公藤生长期间,一般每年需要进行三次中耕除草,等到后期的话,每年只需要进行一次除草即可,在除草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深除,以免上到它的根系。为了促进雷公藤的生长,提高雷公藤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需要根据它的需肥情况合理的选用肥料,但最好还是以有机肥或农家肥为宜,进行沟施。最后就是在雷公藤的生长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它藤蔓的长势,合理的将顶芽摘除,促进侧枝的生长。等到雷公藤开花的时候,我们则需要将花蕾摘除,这样可以提高养分的使用效率,促进根系的生长。萊垍頭條
4、病虫防治萊垍頭條
由于我们对雷公藤的了解较少,所以对它的病虫害并没有做过多的了解,但目前最常见的就是炭疽病和根腐病这两种病害,而这两种病害也是大多数药材种植中常发生的病害。首先我们就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其次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通常都是使用多菌灵和波尔多液来防治。还有及时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卷叶蛾的危害,我们可以使用菊酯类的灭虫剂进行防治。萊垍頭條
雷公藤怎么种植萊垍頭條
4. 雷公藤根图片大全七月上中旬开花。萊垍頭條
雷公藤一般在4月中旬返青,6月中、下旬现蕾,7月上、中旬开花,下旬进入盛花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枯黄。在北京地区花果期为6—8月。在内蒙古地区花果期6—8月。條萊垍頭
雷公藤,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藤本灌木,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丛中。喜较为阴凉的山坡,以偏酸性、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黄壤土最宜生长。萊垍頭條
5. 雷公藤根皮图片去皮与没去皮的区别在于毒性的大小,去皮的毒性小,没去皮的毒性大。萊垍頭條
雷公藤在采收加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掌握采收季节,应在秋末冬初即将藩叶前进行。②及时去皮,应边采挖边去根皮,如果放置过久,则根皮不易剥离。应注意不能用水浸泡再去皮,否则根皮的有毒成分可能会渗入木质部,引起临床应用时中毒。③科学采挖。采挖时应坚持“采大留小”的原则,选择茎粗、枝茂的植物。④加工时应去净残皮,饮片加工宜切厚度为2mm左右。⑤保管时应注意晒至足干,并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頭條萊垍
6. 雷公根和雷公藤的图片区别雷公根和雷公藤主要的区别
1,所属科类不同,
雷公藤大多是属于卫矛科,而雷公根则属于伞形花科。
2,分布范围也不一样,
雷公藤多数分布于浙江或者江西以及安徽等地,而雷公藤大多生产于草地或者河边等潮湿处,其分布范围比较广阔,除青海、甘肃等地,其他各地区均能生长。
雷公根
雷公藤
7. 雷公藤是啥样的病多发生于10—30岁人群,发病高峰年龄位于20—30岁,40岁以后发病少见。一般认为女性发病比男性晚。北京某医院报告女性平均发病年龄26.8岁,比男性的20.8岁迟6年;曾庆馀285例分析结果女性发病平均年龄25.4岁,比男性22.3岁晚3年。(二)发病率以往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多见于男性,50年代流行病学资料男女比例为9—16:1,西方一般认为男女比例为5-8:1。随着近年各地对强直性脊柱炎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CT检查的推广应用,女性患者的发现率逐渐增加,使本病男女发病率的差异逐渐缩小。但是目前国内外的多数研究仍提示男性多发。我国近年的男女发病比例从2:1—10:1均有报道,这种差异除与地区、种族的不同可能有关外,还可能与女性AS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医生对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诊断率低有关。对于AS患者男女患病率的差异至今尚缺乏满意的解释。研究表示HLA—B27位点位于常染色体,是显性遗传,没有性联关系,从理论上来说HLA—B27在男女中的分布应是相同的,但是在AS及其相关性疾病中,多数研究显示男性HLA—B27阳性率高于女性,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此外AS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亦可能与遗传之外的因素有关。二、女性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AS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一般认为是由于患者存在遗传易感因素,在某些环境因素作用下致病。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前面章节已有详细论述。女性A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男性是否有所不同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三、临床表现特点(一)受累关节女性AS患者外周关节受累多见,如肩、肘、腕、膝、踝、趾、颞颌关节等,胸肋关节受累亦较多见,而中轴关节如胸椎、腰椎等受累较男性少。国外有报道,女性与男性AS患者膝关节受累发生率分别为50%、25%,颈部受累分别为40%、16%。国内北京协和医院200例分析外周关节受累发生率女性比男性略高,分别为57%、48%。亦有报道女性AS患者耻骨联合受累较男性多见。一般认为在病程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较少整个脊柱受累,影像学改变也以早期征象多见。如有学者201例AS分析结果,Ⅱ、Ⅲ、Ⅳ级骶髂关节炎男性组各占37.2%、41。6%和21.2%,而女性组各占54.3%、34.3%和11.4%;椎间骨桥形成/脊柱竹节样变男性组36.1%,女性组仅8.6%,这些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有人认为可能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如骶髂关节间隙女性(3~4mm)略宽于男性(2-3mm)。(二)关节外表现有报道女性AS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国外有报道25例女性AS患者中8例(32%)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国内有研究报道14例女性AS患者出现贫血的占50%。此外心脏受累国外报道女性患者多见,但国内有研究报道男性心脏受累多于女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率国外报道女性患者高于男性,分别为40%、4%,也许说明我国女性AS患者虹膜睫状体炎发病率较国外低。四、实验室指标国内曾有报道女性AS患者急时相指标CRP、ESR等不论是异常发生率上还是平均值上均较男性高,但近年多数研究显示CRP、ESR男女AS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有报道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女性AS患者高于男性,说明女性朋患者可能较男性更易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男女AS患者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尚无一致的认识。五、女性AS的诊断AS的诊断目前国内外仍沿用1966年纽约标准或。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但是女性AS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对于骶髂关节炎在Ⅱ级及Ⅱ级以下改变的患者,普通X线检查难以准确显示真正的关节间隙,有时还可因重叠造成骨质硬化的假象,采用CT检查可以准确测量、评价骶髂关节间隙,提高关节面侵蚀、囊变和皮质中断等的检出率,有利于早期诊断,所以对于可疑病例建议应用CT检查。有条件的患者如在CT检查后仍不明确则应加做MRI检查。MRI可以显示CT所不能显示的关节旁骨髓脂肪沉积和骨质(髓)水肿,大面积的脂肪沉积可能与骶髂关节炎的修复有关,骶髂关节旁骨质(髓)水肿间接反映了炎症的存在和活动。所以CT及MRI的应用可以尽早明确骶髂关节的炎症的存在,有利于早期诊断。对于不完全具备AS诊断条件的患者应根据其临床征状和体征决定是否治疗,而不应拘泥于套用诊断标准。一些暂时不能确定为AS的患者,如果其表现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制定的脊柱关节病分类标准,也应列入此类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观察。六、妊娠与女性AS的关系临床中产后发病的女性AS患者并不少见,产后妇女一般多有腰骶酸痛、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和AS的某些症状相似容易被忽视,而且因产后出血、哺乳、劳作等造成产后妇女体质易虚、情绪易不稳、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所以重视妊娠与AS的关系有利于对女性AS的研究。国内有学者观察了20例产后发病的女性AS患者,其中11例患者发生产后恶露感染并合并其他脏器感染,17例患者有产褥期腰骶部劳损、外伤史。盆腔感染可经淋巴回流或脊柱静脉丛扩散到骶髂关节及脊柱,也可经血循环蔓延于其他组织,而诱发脊柱骶髂关节、周围关节等组织的炎症反应。妊娠期间,卵巢及胎盘能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其中松弛素能引起骨盆有关韧带的松弛,造成支持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的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产后过早下床劳作、腰骶部外伤等,一方面阻碍了骨盆组织复原,另一方面又可加重腰骶部韧带的损伤。久之,在AS易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诱发AS。研究显示产褥期感染、内分泌变化及过早下床劳作可能是诱发产后AS的重要原因。该研究观察的产后AS患者中急性发病率占75%,明显高于以往文献报道AS患者20%的急性发病率。因此对于产后3个月腰骶髂痛进展为上升性脊柱痛,活动后晨僵缓解的患者应警惕AS的发生。对于产后AS的治疗应重视合理应用药物控制器官感染,及时纠正病人可能存在的关节紊乱情况等。七、女性AS的治疗本病至今尚无根治方法,但多数患者如能得到及早诊断与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①控制炎症,缓解症状。②防止脊柱、髋关节强直畸形使其保持最佳功能位置。③避免治疗所致不良反应。近年来强调综合治疗。女性因有月经、妊娠等生理特点,治疗时应注重保护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在应用一些会导致闭经、色素沉着、影响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时要特别慎重。甲氨碟呤(MTX)有潜在的胚胎毒性和致突变性,妊娠育龄女性应避免使用,如需应用,用药时及用药后至少8周内应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目前尚不清楚MTX是否分泌人乳汁,建议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避免哺乳。雷公藤可致女性月经不调、闭经以及色素沉着,停药后约70%患者月经可恢复,但40岁以上或服药时间过长者,尤其服药3年以上者可发生永久性闭经,并可伴有性欲减退,因此未婚妇女和育龄妇女也应慎用。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有什么关系HLA是存在于人白细胞中与遗传直接相关的染色质上的一种抗原,依不同的位点编码。1973年一美国学者和一英国学者的研究证明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位点相关。他们发现,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携带HLA—B27;而且还发现不同的种族人群中,HLA—B27阳性的比例不同,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也不同,比如印第安人群中,50%的人HLA-B27阳性,其中12%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白种人中4%—13%的人HLA—B27阳性,而该病的患病率约为1%;黑人中HIA—B27阳性者很少,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率也很低;中国人HLA—Bo阳性率约4.5%,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为0.3%左右。因此说,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HIA—B27在其发病中起什么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壁上有类似HLA—B27抗原结构,分子模拟可引起强直性脊柱炎。尽管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查出HLA—B27阳性并不能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l阳性的人群中仅20%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如果认为HLA—B27阳性即会患强直性脊柱炎,显然不对。HLA—B27仅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个易发病的因素。因此没有必要怨天忧人,更不必到处寻医问药试图使HLA—B27转阴。HLA—B27是从父母遗传的,终生携带,不会随治疗转阴,HLA—B27阳性不会必然患病。强直性脊柱炎起病形式与首发症状(一)起病形式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现出轻度的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等。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及时到专科就诊,以至不能早期发现,致使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疗时机。部分病人初期临床表现颇似急性风湿热,或出现大关节肿痛,或伴有长期低热、体重减轻,以高热和外周关节急性炎症为首发症状的也不少见,此类病人多见于青少年,也容易被长期误诊。个别病人初期类似结核病,表现为低热、盗汗、虚弱、乏力、体重减轻、贫血,有时伴有单侧髋关节炎症,易被误诊为结核病。出现这种情况时,如果抗结核治疗无效,而病人对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应考虑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在偶然的一次外伤、受凉或受潮、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之后,随即发病,此时应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以及家属注意,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当时不能确诊,也应密切观察,定期随访,以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本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所以,我们建议应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亲或子女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各种发病迹象,以便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改善预后。特别是年轻男性以膝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而无典型中轴关节病变,却有家族史者,应高度疑及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阳性者高达90%以上,阴性者只占不到10%。HLA—B27阳性者,发病年龄较早,以青年男性多见,有的甚至在儿童时期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临床症状典型,脊柱受累明显,髋关节受累严重,容易致残,预后较差;而HLA—B27阴性者,发病年龄相对较晚,家族聚集倾向较少见,中轴关节病变也较轻,累及眼部发生急性虹膜炎者不常见,预后也较好。(二)首发症状1.腰背痛:腰背痛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疼痛的位置包括腰部、下背部及腰骶部。因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中轴关节且病变发展趋势大部分是由下而上,所以骶髂关节和腰椎受累几乎见于所有该病患者,其发生率在90%以上。骶髂关节炎症早期一般比较隐匿,所以早期腰痛只表现为腰骶部不适或隐痛,有些患者只在劳累后发作,呈间歇性或两侧交替性酸痛,或表现为臀深部不适感。另有一些患者,可能有外伤或其他诱因,表现腰骶部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不能活动,或伴发热,似机械性腰痛或急性炎症改变,卧床休息数日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这种情况可反复出现,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初期疼痛的部位常位于腰骶部,可为单侧,以后逐渐进展为双侧,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髂嵴、耻骨联合、双鼠溪部、坐骨结节和大腿后方,咳嗽、喷嚏、弯腰等动作的牵拉可使疼痛突然加重。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隐痛或间歇痛会变成持续性腰骶部酸痛、刺痛和臀深部钝痛或腰、骶、臀等部位难以言状的酸胀不适感,夜间较重,影响睡眠,甚至在睡眠中痛醒,常常不得已下床活动以减轻疼痛。晨起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出现腰部僵硬感,疼痛也会加重,稍事活动后又会减轻。有些患者腰部怕风怕凉,常喜多加衣被,遇风寒潮湿疼痛加重,遇温遇热则疼痛减轻。疼痛严重时病人不能下床活动,翻身困难。夜间休息痛是病情活动的指征之一。一般而言,腰痛或僵硬休息不能缓解,适当的活动反而能够减轻症状,这是炎症性腰痛的特点,可依此与机械性腰痛进行鉴别。后者活动或劳累后加重而休息能使症状缓解。但当疼痛严重以致不能活动时,这个特点常常被掩盖,临床上需仔细鉴别。1.有些患者腰痛或不适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病人仅表现腰部僵痛或腰肌酸痛,或有椎旁压痛时很容易与风湿性多肌痛、肌筋膜炎、纤维织炎神经痛或精神性疼痛相混淆;当出现单侧臀部或大腿后侧疼痛时,又容易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或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臀腿疼痛一般很少放射至膝关节以下。2.晨僵:晨僵是指清晨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是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也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清晨起床时,或久卧久坐之后站起时,腰骶部常感到僵硬不舒、活动不利,有时需持物借力方能活动,活动一段时间后,这种僵硬感会逐渐减轻、缓解或消失。病情轻者持续时间较短,病情严重者可持续全天。除活动以外,局部按摩、热敷、热水浴也可使晨僵缓解。晨僵不只表现在腰骶部,脊柱及全身其他关节也会发生晨僵。3.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附着点炎症。附着点是指肌肉、韧带与骨骼或关节囊的附着处。附着点炎症是肌腱端的非细菌性炎症。这种炎症可导致肌腱韧带的疼痛和肿胀。由于附着点都在关节周围,所以常常引起关节周围肿胀。附着点病变可见于软骨关节或双合关节,尤其是活动性较差的关节,如骶髂关节和脊椎的关节突部位等。很多部位的附着点炎症都可引起临床症状。临床常见的附着点炎症多发生于胸肋连接处、颈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髂嵴和髂骨前后棘、股骨和胫骨粗隆、坐骨结节、耻骨联合、胫骨内外侧髁、足跖筋膜、足跟跟腱附着点等。什么人易患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资料统计,我国有400余万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些人一有下肢痛就担心自己是否得了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是HLA—B27阳性的人更是忧心忡忡。哪些人较容易发生该病呢?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好发于男性;且20-30岁之间的男性是高发期;40岁以上及8岁以下的儿童很少发病。从对该病的病因研究中发现,HLA—B27阳性的病人,在腹泻、痢疾或泌尿道感染后有可能患强直性脊柱炎,尤其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病人则危险性更大,20—30岁之间年轻男性如反复肠道、泌尿道感染者且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本人又是HLA—l阳性,则应特别警惕该病的发生。当有腰背部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僵硬感而活动后减轻、或腰部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求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发生脊柱强直而出现活动障碍和畸什么是幼年脊柱关节病?幼年脊柱关节病系指16岁以前发病的一组与HlA—B2,抗原相关的关节滑膜、肌腱端、腱鞘和滑囊的临床症状、综合征和疾病。肠道和泌尿道感染常为诱发因素,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常常贯穿整个病程,并可出现多种关节表现。因此,幼年脊柱关节病的范围很广,包括一些具有明确临床、实验室和X线片特征,并符合有关诊断条件的脊柱关节病和综合征,如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幼年瑞特综合征、幼年反应性关节炎、幼年银屑病性关节炎以及幼年炎性肠病性关节炎等,这种已有明确诊断的疾病类型称为幼年脊柱关节病的疾病型。此外,还包括一些以炎症为特征的尚不够诊断标准的症状,如只有关节炎、肌腱端炎、腱鞘炎和趾(指)炎及血清阴性肌腱端病和关节病综合征,这种没有明确诊断的疾病类型称为幼年脊柱关节病的未定型。幼年脊柱关节病早期未定型的特征性表现有:(1)外周关节炎:关节表现为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起初主要累及膝、跗骨和踝等下肢关节,多为单关节或少关节非对称性分布,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累及髋、足及上肢关节,并可呈多关节和对称性分布,但仍以下肢大关节为突出表现。(2)肌腱端炎:表现为肌腱末端、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骨处的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或微红和微热。(3)血清阴性肌腱端病和关节病综合征:该综合征系指儿童肌腱端病并发关节病,它可能是幼年脊柱关节病的一种孤立型或前驱表现、或伴发肯定的脊柱关节病。未定型的幼年脊柱炎关节病的转归包括:有的病人维持一种疾病,有的由一种变为另一种,有的重叠出现,或有的消退。故从整体来看,幼年脊柱关节病与成人脊柱关节病有许多相似,但因其发病初期的某些特点,决定了诊断的难度和诊断标准的不同,因此,决不能简单套用成人的诊断标准。一旦发现您的孩子有上述早期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婚育注意事项有哪些?强直性脊柱炎患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即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会不会遗传给子女?治疗用药后会不会对生育有影响?如此等等,常是病人及家属所关注的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是多种病因所致的疾病,遗传只是其中的一个病因,并不是影响本病的惟一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您是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您的孩子患本病的可能性只有20%~30%。一些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即使HLA—B2,抗原阳性者,其子女也并不都是阳性,即使其子女是阳性也不一定患病,因为正常人中约有5%HLA—B2,抗原可为阳性。有报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药物中的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对性腺有一定影响,但均是可逆的。还有报道,甲氨蝶呤有致胎儿畸形的副作用,但多是用量较大后出现,而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全疗程的总量最多也不超过1000毫克。但从优生优育出发,在准备生育时应提前半年或更长时间停药,一般不影响生育质量。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如服用量过大、时间过久,因其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故对性功能有时有些不良影响,但是可逆的,调整或停药后可恢复正常。患病后不能每天只是思考疾病会不会发展,会不会致畸形,以后怎么办,这种情绪十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应该正确地安排生活、学习、治疗、锻炼的时间,并以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再者,抑郁的心情也可导致全身各器官循环减慢,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其他疾病。通过排解心理障碍,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评价,病人的态度由消极变为积极,病人的情绪由悲观变为乐观,配合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配合外部治疗使病理上的躯体也走向健康。妇女产后为什么易发强直性脊柱炎?女性妊娠和产后机体的生理变化比较大,且由于围产期保健不当,容易感染,易感风寒,故可引起许多疾病。有资料显示,产后妇女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较正常人群高,为1.4%。(1)发病原因:有人观察了20例产后强直性脊柱炎,有产褥期劳作史12例,恶露感染史11例,闪跌伤腰骶部5例,上感2例,肠道、尿路感染各3例,其中2种以上诱因者15例。发病时间均在围产期内,1~15天9例,16~30天7例,31~42天4例,且在急性期均未得到很好控制,待就诊时已为慢性改变。(2)病因病理;①强直性脊柱炎肠道克雷白杆菌感染较正常人高,产后恶露及肠道、泌尿系统感染是其重要诱因。由于盆腔感染可经淋巴回流或脊柱静脉丛扩散到骶髂关节及脊柱,也可经血循环蔓延于其它组织,故诱发脊柱、骶髂关节、外周关节等组织的炎症反应;②妊娠期间卵巢及胎盘能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引起骨盆有关韧带的松弛,使支持骶髂关节及腰骶关节的韧带处于松弛状态,由于产后过早下床劳作,腰骶部外伤可阻碍骨盆组织复原,较易产生骶髂关节错位,腰骶不稳,加之感染易诱发强直性脊柱炎。(3)特点:有资料显示,产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病率高,且多有乳少或无乳,月经不调亦较多见。X线检查关节囊及韧带钙化较明显。因此,如产后3个月腰骶部呈进展性、上升性脊柱痛,且伴有晨僵及骶髂关节、脊柱炎症性体征,X线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改变,活动期血沉快,HLA—B27阳性,则应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在此告诫产后3个月妇女,如仍有腰骶部疼痛,常规进行骶髂关节X线检查,不要认为单纯是产后休息不佳所致,而延误诊治。AS患者会引发股骨头病变吗?股骨头是髋关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髋关节是支持躯干及行走功能的重要关节,是下肢与躯干相连接最重要的关节枢纽。股骨头坏死目前发病率较高,股骨头的上1/3血液供应靠圆韧带内的血管供给,其下2/3血液靠股骨颈上的血管供给,这种单一的血液供应使股骨头极易受到伤害。因外伤、大量饮酒、服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及甲基泼尼松龙等)等原因造成血管直接受损或脂肪栓子栓塞等因素,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即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而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改变造成的,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累及髋关节,造成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血管增生扩张,导致关节软骨面受到长期的压力,软骨营养障碍而发生破坏、变薄,最后消失。X线片可见坏死的股骨头较正常增大。总之,强直性脊柱炎比正常人群更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病程及预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反反覆覆的。评估疾病活性最好的指标是患者的症状。整体而言,只要积极的采用有效药物治疗并多运动,强直性脊柱炎的预后是相当良好的,一般并不影响寿命。百分之九十的患者仍然可以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预后不好的指标是:1.发病年龄小於十六岁,2.有周边关节炎者,3.侵犯关节以外器官的患者,4.疾病活性常居高不下者。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外表现(一)全身症状1.发热:发热可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疾病活动期,多表现为不规则的低热,体温在37-38~E之间,时间不固定,午后和夜间发热较常见,一般晨起体温降至正常。也有的患者出现上午低热。这种发热对解热镇痛剂反应良好。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发热或高热,而解热镇痛剂效果不佳时,应注意查血象,以除外合并感染。2.贫血: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出现慢性单纯性贫血,这种贫血程度较轻,且长期保持稳定,一般毋须特殊治疗。实验室检查通常为正细胞正色素性,偶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数一般均正常,而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下降。3.其他全身症状:由于发热或其他原因,患者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身体虚弱、自汗或盗汗等症状,但一般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二)眼损害眼损害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以急性前葡萄膜炎和急性虹膜炎多见,也可发生急性结膜炎。眼部损害一般为急性发作,常单侧发病,约25%—30%的患者在患病后某一阶段出现眼部损害,也有些患者眼部损害出现在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变之前,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眼损害发病率较成人低。眼部损害以HLA—B27阳性且属于外周关节型的患者多见,病情相对较重。眼损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疼痛、充血、畏光、流泪、或伴有视力下降等。体检可发现角膜周围充血、虹膜水肿,如果虹膜粘连,则可出现瞳孔收缩、边缘不规则、眼压降低、眼球压痛,裂隙灯检查可发现前房大量渗出和角膜沉积。上述眼疾多为单侧、多发,也可双侧同时发生或交替发生,每次发作约持续4—8周,若治疗及时一般不遗留后遗症,对视力影响不大,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也可发生视力障碍。有研究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虹膜炎患者大多数是HLA—B27阳性,而在B27阳性的这部分病人中又有大多数伴有关节炎症,其中为数不少是强直性脊柱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所以有人认为眼葡萄膜炎和虹膜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是与强直性脊柱炎、HLA—B27相关的独立疾病。但无论如何,虹膜炎与脊柱关节病的密切关系不可忽视。因此临床上如果见到虹膜炎的患者,应该考虑到强直性脊柱炎和其他脊柱关节病的可能性。心血管系统受累是强直性脊柱炎内脏受累的一组重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不高,与病程长短有一定关系。心血管受累特点是侵犯主动脉和主动脉瓣,使主动脉瓣膜增厚,血管内膜损伤、纤维化,主动脉瓣环扩大,引起上行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膜下纤维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累及二尖瓣,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很少受累。另外,本病也可累及心肌和心包,引起心脏扩大、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包炎,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病变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传导阻滞最为常见。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根据受累部位不同而异。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无症状,较严重时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甚或胸痛、晕厥,心脏听诊在主动脉听诊区可听到舒张期杂音,容易诱发心功能不全;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出现传导阻滞,病人表现心慌、头晕、心率变慢,严重者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病变累及冠状动脉口时,可发生心绞痛,类似冠心病;少数病例可发生主动脉瘤。有人报告强直性脊柱炎心血管受累与HLA—B27密切相关,有性别和地区差异,男性远多于女性,欧美国家发病率高于我国和日本。有人统计,心脏受累的发病率随年龄、病程和外周关节炎(除髋关节肩关节外)的发病率增高而增高,出现主动脉功能不全者,病程15年后发病率为3.5%,30年后发病率为10%;出现传导阻滞者,病程15年后发生率为2.7%,30年后发生率为8.5%。值得提出的是,心血管受累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大多不明显,常常通过体检和辅助检查才能发现,所以医生要仔细进行心脏听诊,并借助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以确定诊断。(四)呼吸系统受累表现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死于呼吸系统疾患者是正常人群的2—3倍。呼吸系统受累是晚期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一般多发生于病程20年以上者。因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常容易被忽视。呼吸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有:①胸廓改变:由于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脊肋关节等胸廓关节骨化,使胸廓活动度明显变小,胸廓僵直,胸骨后压痛,吸气时肋骨提升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