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艺术分类(花卉艺术分类图片)

  1. 花卉艺术分类图片

    传统中式花艺儒、道、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因而常根据其习性,把无语的花草,赋予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草木抒发人的意志,心情。花叶触及之处,满是长长的遐想与回味。

    中式插花风格常用于家居软装、中式风格的商务场合用花。中国人,对“禅”颇为痴迷,常常以瓶、盘、碗、缸、筒等作为花器,背景皆雅致十足。

    2. 花卉艺术图片大全

    花卉,是属于水彩画民间艺术图案

    3. 花卉美术图片大全

    崇明美术馆举行花开中国梦——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海油画作品大展暨颁奖仪式 。

    龚继先《宣城还见杜鹃花》,张渊《春喧百鸟》,王劼音《出水芙蓉》等优秀作品展出。

    龚继先,擅长中国画,擅长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对中国画有系统的研究和较高的鉴赏能力,并对中国美术史论有深入研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发表。

    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发表,作品有《指墨瓶花图》《鱼乐图》等,著有《龚继先画集》《怎样画荷花》等。

    4. 花卉艺术作品

    插花艺术为中华民族最优美的文化表现之一,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刚刚开始发芽阶段,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习俗。以花传情,以花明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楚辞·九歌·礼魂》中记载: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 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从出土文物资料中得知: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东汉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国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 将花插入水中养殖。《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养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如此三日而华更鲜。”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兴盛发展期:隋、唐至五代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美即美酒)、新诗(咏)。”“九锡”就是九个程序。对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场所、养护水质、几架形状以及挂画都有严格规定, 还要谱曲、咏诗讴歌,再饮美酒方能尽兴。从而达到视觉、听觉多方面欣赏的效果。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在唐朝是个很盛大的节日,传说是百花之神诞生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要去郊外踏青赏花,市集上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饰品,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插花开始了艺术高雅化,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开始追求自然美。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摆放在桌子上,出现了壁挂,吊挂等花艺作品。

    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全盛发展期:宋代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举国上下,各种花事活动超越前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同时受理学观念影响,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花材也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朝人不仅喜爱插花,而且对插花技艺的研究,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出版了许多有关文章与书籍,如《癸辛杂识·续集》、《分门琐碎录》、《山家清事·插花法》等。对于花材切口的处理、保鲜措施、冬天防止瓶器冻裂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详细记载。从上述许多花事活动与诗书绘画的描绘中,同样可以得知宋朝插花艺术风格和特点,虽然仍继承唐代宫廷插花遗风,但在形式与意境上又有新的发展,构图上不仅有严谨的整体之美,而且注意发挥每种花材个体的生命力和线条机能。

    宋代的篮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从此开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伦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艺术上升到了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体现人的操守。这也就是花道。

    缓慢发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风格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发展很缓慢甚至有一段时间的停滞。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钱选绘的吊篮式插花,在吊篮上放两个瓷罐,罐里分别装满金桂和银桂,上飘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条,暗示金贵、银贵,不如自在如意贵。反映人们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愿望。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造型丰满,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喜豪华富贵,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发展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形成了完备的插花艺术体系,并且有了完整的插花专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张谦德所著《瓶花谱》和袁宏道所著的《瓶史》。还有高濂的《遵生八盏 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特别是《瓶史》传至日本后,引起日本花道界的轰动,并发展成为“宏道流”。

    在袁宏道的《瓶史》一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且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保养方法、插花风格、花性认识、构图技巧、色彩和体量的协调、品赏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各种花事活动依然活跃,特别是盆景艺术蓬勃发展,十分盛行,但插花艺术却无大的进展,尤其到中后期一直衰落不振。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

    清代画家郎世宁的画作,以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结合,将清代花事色彩花俏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点开始有了转变,逐渐从物质生活追求转向精神追求,插花艺术开始从个体喜好转变成一个系统的、完备的艺术体系,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终起到装饰效果,随着房产消费的发展,插花艺术在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作为东方插花代表之一的中国传统插花正是由于具备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成为世界插花艺坛中独树一帜的奇葩,曾对全球,特别是东方的插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使观赏者在心灵上产失共鸣的是创作者唯一的目的、如果不能产生共鸣那么这件作品也就失击了观赏价值。具体地说、即插花作品在视觉上首先要立即引起一种感观和情感上的自然反应,如果未能立刻产生反应,那么摆在眼前的这些花材将无法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插花作品中引起观赏者情感产生反应的要素有三点:一是创意或称立意、指的是表达什么主题,应选什么花材;二是构思(或称构图),指的是这些花材怎样巧妙配置造型,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各自的美:三是插器,指的是与创意相配合的插花器皿。三者有机配合,作品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要有一个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插花作品与环境的配合也十分重要。插花装饰需依环境及场合的性质而定,不同场合和对象要用不同的花材。如盛大集会商厦、酒楼开业,以及宴会厅等隆重场合的喜庆用花,花材色彩要鲜艳夺目,花形硕大,以展示热闹、有气派:反之,哀悼场面要用花宜淡雅、素净如白色、黄色花材,籍以寄托哀思。应用插花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插花作品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5. 花卉种类大全图片

    云南花卉的品种太多了,均可说是特色,品种最多的还是兰花,其中的野生兰花最有名。个人给你推荐6种:

    1.大理扎染:扎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手工艺。产品选用民间土布为胚料,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皮中提取色素为染色。其纹路自然,颜色青翠,形象素雅,取材生动,格调大方,而且贴身柔软舒适。

    2.傣锦:傣锦是傣族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工艺,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和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著称。有各种珍奇异兽的图案、五谷花卉的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等。

    3.蜡染刺绣:云南蜡染经过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其图案以动物、花鸟、风景名胜等为素材。

    4.乌铜走银:乌铜走银是云南独特的工艺美术技艺。产品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图案花纹,以金或银冷嵌其间,即呈现出黑黄或黑白分明的装饰。

    5.斑铜工艺品:斑铜制品分为“生斑”,“熟斑”两种。生斑,即采取天然斑铜矿石加工而成。熟斑,经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其造型或从生活取材,如珍禽异兽,花卉山水,花瓶香炉,无一不生色发光;或从神话传说中汲取,如仙山玉阁,无不神采飞扬。

    6.藤编:藤条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篾而非篾,又称藤篾,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腾冲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希望可以帮到你!

    6. 花卉艺术分类图片大全

    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X26.1厘米).但以极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花篮中的茶花、蜀葵、营草等一组花卉,不仅形似,而且极富生命力。

    佚名的《出水芙蓉图》,画幅也很小(23.8X25.1厘米),但画得十分精致生动,而且是用没骨画法(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整个画面似全用色彩画成,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粉色的花瓣,嫩黄的花蕊,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露珠,那种一尘不染、雅洁妩媚的花姿,正值花苞初放的最佳时刻。它突出地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杂花图卷》是这种画风的代表作。全画由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和梅、竹、水仙等十一个部分组成。它在气势上是全画一气呵成,在对物象的描绘上则是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水墨的浓淡变化之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

    朱聋是清初著名画家,他是明代皇室的后裔,明亡后,他为了逃避迫害和表示对清代统治者的仇视,出家当了和尚,别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借物抒情的特点。他的《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郑燮号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擅画兰、竹。他的《丛竹图》写一丛墨竹,老干新纂,浓淡相间,重叠错落,疏密有致,劲拔挺秀,老嫩分明。又自作长题于竹枝之间,别有一番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