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鲁县东来镇东来村一片林间空地里,140多头大猪小猪统一用餐之后,开始自由活动,有的执着地拱地、有的咬着水嘴喝水、有的三五为伴互相追逐。

他们的主人王晓亮说,这些就是工作猪的日常。那么这些猪到底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沙地改良、荒漠绿化,没错,就是这么高大上。

2016年,王晓亮承包了一片林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安田生态沙漠绿化项目,即利用猪拱地的习性,在沙地牧养生猪,通过猪的拱翻和粪尿的搅拌,达到肥沙沃土、恢复生态的作用;同时,沙地牧养的生猪因为生态、有机等独特优势也会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王晓亮认准了这一阳光产业,决心让林间日益沙化的荒地重现生机,让没有经济效益的林地变宝地,并于2018年与朋友合作注册了公司、购进了仔猪。

据王晓亮介绍,电子围栏和可移动圈舍为工作猪圈定活动范围,放养3-4个月,达到预期效果后,移栏转圈、猪群转场。大约一个月左右时间,放牧区昔日尽是草蒺藜满目枯黄的沙地,变身油油的绿草地。“如果在转场前一周在猪料里拌上紫花苜蓿草籽,那转场一个月后,这里就会是一片紫花苜蓿。”王晓亮说,猪拱地,真的就能肥土播绿。

养足12个月、体重达220斤,满足以上两项指标,工作猪即完成使命,转变身份为商品猪。此猪除了每天呼吸清新空气、在广阔场地活动,还有什么不同?王晓亮介绍,他们养的猪吃的是以玉米秸杆、玉米面、豆粕、麦麸、纳豆等配比的发酵料,喝的是酸奶、红糖、清水勾兑而成的饮料。猪吃的好、喝的好,不仅免疫力、抗病力明显提升,肉质也更细嫩、紧致,据检测,影响猪肉味道的肌苷酸含量是传统圈养猪的6倍以上。

去年,王晓亮和合作伙伴为他们出产的有机猪肉注册了“砂牧豚”商标,产品热销开鲁、通辽和北京多地。

目前,两处养殖基地共存栏工作猪400头,全年可出栏180头,收益近12万元。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坚定了王晓亮扩大养殖规模的决心,他打算近期再购进400头仔猪,把生态养殖这副牌打好。

记者:胡建华 白丽艳

编辑发布|魅力开鲁

投稿

邮箱

klhlwxxb@163.com,欢迎广大网友踊跃来稿。

魅力开鲁

开鲁县委宣传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