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此时,是一年中最热时期,不过由于群山环绕,走进南漳县薛坪镇明阳洞村,仍然能感到丝丝凉意。
近日,发哥夫妻俩推着小推车到地里收割牧草,清晨八九点钟,新鲜的牧草就能被送入猪棚,猪仔们便开始享用第一顿“佳肴”,看着猪仔们活蹦乱跳、你争我抢的场面,夫妻俩露出了淳朴的笑容。发哥原名徐如法,近年来在家中发展养殖产业,平时又是个热心肠,因此附近的村民均热情的称呼他为“发哥”。
生态养殖,名副其实“跑山猪”
“你说为什么城里人专门下乡买山猪肉?”“我们山猪瘦肉嫩滑不钝,肥肉香醇不腻呗!”两个村民在茶余饭后闲谈道。
其实,关键窍诀在喂养上。发哥坚持生态养殖,亲自选购优质牧草种子,种植牧草供猪仔食用,同时为了解决牧草受时令影响供应不足的问题,他还向附近农户购买玉米作为辅食,这样一来,农户家中富余的玉米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我家山场较大,每天固定几个小时把猪赶到家门前的山上,让它们自己找吃的,树根、树皮、野草、野生药材等都是天然的饲料。”发哥看着在山上撒欢跑、嚼草根、晒太阳的跑山猪说。
“无运动,不山猪”。占地近20亩的天然无污染山林,海拔1000米的气候条件,为发展跑山猪提供了绝佳场地。发哥采用散养为主、圈养为辅的养殖模式,并且通过对养猪厂的合理化设计,猪粪被充分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使用,农作物长成后又可供猪食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循环利用。
转变思路,解锁致富“新密码”
“2019年,母亲突然发病,两个弟弟又在读书,我作为家里长子不得不放弃辛苦在外打拼的事业。”每每说起回乡缘由,这个当了三年兵的大小伙还是会鼻尖一酸。
然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骨子里的倔强无时无刻不驱使着他,即便待在村里也要干出一番事业,经过多方考察,夫妻俩最终把眼光放在了养殖业上。
“经过村干部介绍,我们找到镇畜牧中心负责人,通过向他们请教养殖知识和技术,最终顺利地把养殖场建了起来。”回首创业历程,发哥淡淡说道。
养殖场建成的第一年,上栏400多头猪,因为经验不足、市场行情不好等多重因素,年底微薄的销售额直接给夫妻俩来了个“下马威”。第二年他们果断转变经营方向,由卖生猪变更为制售腊味,情况有所改观,但因为口味单一,同样销量惨淡。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妻子一度想放弃,但发哥内心那股军人永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坚持了下来。
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购买配方,多次尝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每年冬至起,发哥亲自对猪肉进行精细化分割、炒盐腌制、晾晒熏制,其中以麻辣、五香口味的腊货,最受顾客喜爱。
直播引流,创业路上“新农人”
“这是妥妥的生态跑山猪啊!”
“你们家腊肉、腊肠味道很不错。”
“回购第二次了。”......
这是发哥在平台直播时出现频率最高的弹幕。
劳累了一天的发哥习惯晚餐后刷刷“抖音”,一天无意间刷到了跑山猪的视频,他心想自己能不能也效仿,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自家跑山猪呢?说干就干!他将平时放养猪的视频上传到了平台上,因为内容接地气,账号在短时间内就涨了一大波粉丝,接着他俩便顺势开起了直播,在直播间与观众真诚互动交流,不少网友纷纷私聊询问腊味价格,更有周边的村民开车来他家购买。
过硬的品质,加上“线上+线下”的双渠道销售,让他成了县里十余家酒店稳定的腊味供应商,仅去年一年就卖出了5000斤腊肉和1500斤腊肠,销售额高达28万元。
“下一步,我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腊味种类,同时带动周边更多人跟我一起干。”面对未来发哥满怀憧憬。
近年来,薛坪镇不断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打造“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富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务工,立足地方特色,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烟叶、野菊花、桑蚕、黑猪等产业,积极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南融媒 熊良斌 马海仪 刘强 王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