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身子,尖尖的脑袋,细长锋利的獠牙可以用来挖洞穴或当武器,这便是大家对野猪的第一印象。但就是这吓人的动物,成了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永和村上卜泉屯一位养猪达人的“金龟婿”。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位于大瑶山深处的永和村,在历史上,该地交通不便,林多地少,种植业难以发展,养殖家畜家禽比较常见,如何寻找出路?8月2日,记者走进永和村上卜泉屯散布在林泉之间的猪舍,听到动静的小猪们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来人,前腿往地上扒拉,大大小小150余头“特种野猪”在此刻进入“警戒”状态。现年40岁的莫龙锋便是这些特种猪的主人。莫龙锋介绍,他从2010年开始养殖家猪,家猪的市场价钱不可控,特别是在农村创业养殖,确确实实存在着普通农户无法承担的盈亏风险。2012年,他从外面引进这个野公猪回来,自己慢慢摸索和家猪杂交,培育二代野猪。
于是,莫龙锋不走寻常路,开始了野猪“倒插门”家猪繁育“特种野猪”,并进行规模化养殖。为了实现科学繁育“特种野猪”,莫龙锋积极通过线上学习及线下培训学习“特种野猪”繁育技术。从如何调配饲料、如何辅助繁殖到如何为“特种野猪”接生、哺育,都成为了他要求自己必须掌握的技术。由于二代野猪会将新生小猪当做威胁,为了小猪的成活率必须要给母猪“当月嫂”。在莫龙锋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他妻子在医院生孩子,他却陪着几头二代野猪“坐月子”,足足在猪舍旁睡了一个星期,这事还成为了村里的一段“佳话”。为防止小猪腹泻,莫龙锋为小猪安排了暖灯。
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野猪肉较好的市场价格,让他坚定了养殖的信心。据悉,杂交的“特种野猪”外形与家猪略有区别,养殖12个月以上才能出栏,与家猪相比肉质更鲜美、口感更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样养殖出来的野猪肉在本地市场能卖到25至35元一斤,而卖到外地价格则要翻一倍,每头“特种野猪”出栏时比普通家猪多收入1000元左右。经过多年的发展,莫龙锋熟练掌握了野猪繁育技术,野猪与家猪的“跨界结亲”也让他闯出了一条别样的致富路。谈及未来,莫龙锋希望能继续提高“特种野猪”的存栏数,加大繁育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还想带动村民一起壮大产业,以争取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莫龙锋说:“到时候有多的猪仔的话,先联系部分村上的人,把这些猪仔先给他们养。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村里的人帮忙种草,我去回收,这也是一个好的出路。看明年的情况,如果发展得好,正常情况下有300头小猪,到时候可以慢慢来实行。”
防灾减灾宣传
创城公益广告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