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兴旺 致富希望

——赣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系列报道之畜牧篇

  2019年12月,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3次报道赣州市生猪复产增养所取得的成绩;赣州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综合评价优秀等次(列全省第一)和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一项项荣誉折射出赣州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畜牧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中间还连着产业结构。近年来,赣州市创新发展理念,一手抓保供给、促增收,一手抓保环境、护生态,调整优化探索新路径,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赣州市吹响转型升级号角,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畜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开展新一轮标准化示范创建,获部、省、市级示范场共计112家,为全省之最。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已签约的16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正在兴建,“温氏”“正大”全力打造涵盖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养殖等为一体的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

  畜禽良繁体系完善。支持“加大集团”等种猪企业融入国家生猪联合育种平台并成为全国100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依托中科院科研团队,开展“山下黑猪”种猪培育技术创新;建立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国家级原种场;全市有二级以上种畜禽场32家,“宝塔型”良繁体系初步建立。

  经营机制创新发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培育养殖专业大户、家庭猪场、联户经营等新型经营主体,养殖格局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式转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民生猪合作代养户2600余户、家禽合作代养户3500余户。

  转型升级交出一份亮丽成绩单。2019年,在全国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出栏下降较大的背景下,赣州市生猪出栏577.9万头,比全国少下降14.6个百分点;其他畜禽产业均实现增长,肉牛出栏26.6万头,同比增长2.43%;羊出栏11.4万头,同比增长5.3%;家禽出笼1.27亿羽,同比增长17.6%;家禽产蛋量6.03万吨,同比增长4.81%。

  变废为宝实现绿色生态循环

  六畜兴旺,历来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然而,由于传统的养殖方式,禽畜养殖发展同时也对环境、水质造成污染,影响美丽乡村建设。

  赣州市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理念,重点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治理,划定禁养区651个面积6287.41平方公里,关停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572家。

  所谓“废物”,只是放错地方的财富。为做好非禁养区禽畜养殖粪污治理,赣州市持续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积极推广高床养殖节水减污模式、猪—沼—果立体种养模式等五种治理模式和养殖废弃物第三方处理模式,以猪-沼-果(菜、莲、草)等农业综合利用为主要处理方向,足额配备种植用地进行消纳,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生动例子:定南县赣州锐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万立方米沼气发电工程和年产3万吨有机肥生产能力,探索出 “养殖、种植—能源—生态”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目前公司与112家养殖场签订协议,对养殖粪污全量化收集;公司于2018年8月开始沼气发电,年发电量600万度。2019年4月,该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作为南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生态循环农业在赣州市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6月,全市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达1916家,占99.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3%。

  治污减排,粪污变宝。如今,赣州市乡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牛欢猪叫,呈现出一幅人畜和谐相处的画面。

  复产增养稳住百姓的“肉篮子”

  去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赣州市生猪存量有所下降,生猪市场供应较为紧缺。

  为稳住百姓“肉篮子”,赣州市出台了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立生猪生产发展考核机制,将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紧紧围绕“三保一控”,抓好复产增养。截至目前,全市依托“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正在新建、改扩建猪场227家,新增生猪产能25.3万头;“温氏”在大余50万头楼房养殖项目、在会昌4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以及“加大”在于都、兴国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等大型养殖项目均已开工,全面达产后可新增生猪产能300万头;积极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争取发展资金1.39亿元。

  目前,全市生猪下滑势头已得到扭转,连续8个月呈现环比上升态势,2019年生猪出栏577.9万头,占省下达任务的121.4%;生猪存栏258万头,占省下达任务的125.9%;能繁母猪存栏26.15万头,占全省下达任务的128.2%,在全省排位第一。

  赣州市还全力保供稳价,制定保供方案,建立值班制度,指导屠宰企业合理制定生猪供应价、猪肉批发价和市场零售价,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非法行为;确保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产业扶贫畜禽养殖大有可为

  坐落在于都岭背镇的江西栖岭农牧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实施产业扶贫。目前,公司在全县240多个村建有肉鸡养殖基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合作农户有600户,吸纳贫困户约1.2万户,2019年出笼肉鸡2000多万羽,销售额达4.1亿元,合作农户平均利润3元/羽。

  要想富,兴产业。畜禽养殖覆盖面广、群众参与度高、产业链条长,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三五”以来,赣州市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养殖畜禽。现在,越来越多的畜牧企业,成为产业扶贫“主力军”。

  “家有一群鸭,致富就靠它。”如今,在赣南大地上,一只只小黄鸡、大灰鹅,一头头肉猪、肉牛……正托起贫困户脱贫致富梦。截至2019年底,全市通过帮扶带动贫困户创办养殖场(点)、吸纳至企业与养殖场(户)用工等方式,养殖猪、牛、羊等家畜26.7万头、家禽1555.8万羽,带动贫困户15.5万户次,带动贫困人口53.8万人次,户年均增收3089元。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赖华说,下一步,赣州市将以追梦人奋斗姿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只争朝夕,奋力谱写畜牧业发展新篇章。(记者  刘庆元)

全面脱贫奔小康  喜庆丰收再出发
——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赣州)活动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