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粮为先,六畜兴旺猪为首。东乡区生猪养殖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当地就提出“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口号,鼓励家家户户养猪,东乡养殖生猪之路也由此发端。转眼40多年过去,如今在东乡,生猪养殖模式不断创新,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生猪养殖已成为该区农业支柱产业。

作为最早的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及保障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生产基地,东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将其纳入东乡区农业“百亿产业、十亿企业”龙头引领工程进行全力扶持,力争到2025年,全区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为全国打造万亿生猪产业作出东乡贡献。

政策护航 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加之饲养成本上升、生猪价格波动较大,东乡生猪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生猪养殖企业步履艰难。东乡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精准帮扶政策,点亮了引领产业发展前行的灯塔。

抚州市绿缘集团公司是东乡区一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2021年,受融资渠道、非洲猪瘟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亏损超三千万元。“当时企业发展困难重重,资金流不够,内外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了较大亏损,确实影响了我们养殖人的积极性。”谈及当时企业处境,该公司董事长文俊冠感触颇深。

区委、区政府了解相关情况后,多次深入绿缘集团公司,面对面了解行业发展困境及企业发展实情,手把手为企业牵线搭桥,大力推动企业与抚州农垦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公司在得到‘国资’的支持后已完全脱困,陆续新增后备母猪12000头,并顺利实施扩建计划,新建养殖基地可容纳母猪2万余头,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出栏商品猪可达50万头。目前一期厂房完工在即,剩余部分将在明年初全面完工。”聊起企业现状,文俊冠信心倍增。

据介绍,为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东乡区不断创新,解决生猪养殖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区先后启动实施了“畜禽智能洁养贷”试点,制定下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力度着力稳定生猪生产的通知》,并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畅通生猪外销渠道,鼓励生猪规模化养殖,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一系列精准靶向措施,加速推动了东乡生猪产业快步踏上“康庄大道”。

截至目前,全区现有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386户、年出栏10000头以上专业大户30户;省、市两级重点养殖龙头企业近60家,规模养殖占全区饲养总数的95%以上,为全国“肉篮子”发挥了重要保供作用,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产业活力。

智慧养猪 助推产业加速腾飞

整齐划一的厂房,干净卫生的圈舍,全方位可视化管控,产房、保育室、育肥舍等功能房一应俱全……走进江西方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个智慧农业工厂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江西方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2000万元,在圈舍里安装智慧管理,提高了生猪的质量,收益也更有保证。“今年公司生猪总出栏量6万多头,产值达一亿元,今年新收购了一个养殖场,装了自动投食、控温、除粪、清洗等专业设备,实现了全自动无害化养殖,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精准饲养和智慧管理预计明年生猪出栏将达20万头,产值预计可超2亿元。”看着监控画面里一头头毛发锃亮的肉猪大快朵颐,该公司董事长陈少兵言语里充满了干劲。

方盛生态进行智能养猪,只是该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江西金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了该园为猪兴建的五层楼高、占地3000亩的“新家”,这也是东乡区首个“楼房式”养猪场。

“楼房养猪既可以节约土地,还能通过全封闭式养殖,避免规模养猪对环境造成破坏。”谈及楼房养猪的好处,该园总经理魏志民如数家珍。眼看大楼已到收尾阶段,魏志民信心十足,“目前已基本完成设备安装调试。2023年预计销售祖代种猪、原种猪、肥猪共计21000头,年产值可达1.4亿元。”

当前,东乡区正积极完善智慧生猪产业发展基础数据采集端建设,引导生猪养殖企业配备物联网设备,鼓励相关部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和挖掘应用,同时组织相关养殖经营主体、第三方开发企业等共同研发统一的生猪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助推全区生猪产业在数智化的支撑下“乘风起飞”。截至目前,该区已有十余家规模养殖企业启动了全方位智能化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