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成为我国民生焦点。一头连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钱袋子”,猪价波动牵动着国计民生。
从8月底开始,7部门接连出台17条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全国31个省份均出台文件,细化措施,一场生猪保供稳价之战正在打响。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保供稳价在行动》,特派多路记者蹲点大型生猪养殖企业、中小养殖场(户),带来生猪养殖、防疫、市场等各个环节近距离调查报道。

接近一个养猪场有多难?

工作人员:你好,这是咱养殖场的管理员,就是管着这一片,三个养殖场。

记者:那能过来看看吗?
工作人员:那得穿隔离衣。
记者:好。
记者这次蹲点的地方是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在采访之前,记者从未想到接近一个养猪场是如此的困难。为了切断一切外界可能疫病传染源,记者的车停在了离养殖场还有200米左右的地方,记者和养殖场管理员老李等一行四人下车,开始换上医用的隔离服,从头到脚裹个严严实实。


现场同行人员:“至少得穿两层的,鞋套得两层或者三层,主要还是怕我们身上有细菌,穿这个就是切断细菌和外界的接触了……”

老李说,这一次性的隔离服一件十五块钱,他负责三个厂子的日常巡检,每个月光隔离服就用掉几千块钱的。里面是厚厚的棉衣,再裹上两层略显发紧的隔离服,记者一行人都显得极为臃肿,走在路上也有些笨拙。


老李:“在这边走的人都已经习惯了,经常过来嘛,见怪不怪了,你要说没有养殖区的地方他们见了还奇怪,这边老乡看了笑笑也都不当个事了……”


走到距离养殖场大门大约50米的地方,记者再次停下。


现场同行人员:“还得再套个鞋套,从那边过来这100多米吧,把这一块也隔离出去,就是为了切断传播渠道……”

一切就绪,记者终于来到整个养殖场区的大门口,但大门紧锁,记者只能通过铁栅栏门远远地望着四个生猪养殖大棚。老李告诉记者,这四个大棚里养了2000头育肥的生猪,这里已经是外部人员能接近它们的极限距离。即便是他,也不能进入养殖场。不能进场,那他的巡检工作怎么完成呢?他敲响了挨着大门旁边的一间屋子的窗户。


老李:昨天反映的问题都没啥了吧?

七哥:没啥。

老李:通风没问题吧?

七哥:都是自动的。

老李:饲养员状态怎么样?

七哥:都挺好,马上年前能出猪,都挺高兴,能回家过年去……

场子里常住着四个日常管理人员,被老李称作“七哥”的这位老哥50多岁,负责每天汇总场子里的情况,通过窗口向他汇报,等年前这批猪出了栏,他们也就能回家过年了。


记者:你在里面待了多长时间了?

七哥:一个多月了。

记者:还待多久?

七哥:再有25天到一个月就出猪了,出了猪就能出去了。一般一回就两个多月吧,出去再回来还得好几天的隔离……



种猪养殖场抓紧施工

工人准备在工地上过年


完成了这里的巡检,当记者向老李提出还想看一个养殖场时,他说那只有等明天,因为怕两个场子之间相互交叉传染,即便是他,一天也只能看一个场。
告别了老李,记者来到20公里外的夏津县田庄镇一个村里,一个大型养殖企业的种猪养殖场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施工。项目经理赵博说,为了争取提前完工,他和工人们这个年准备在工地上过了。

记者:春节不停工么?

赵博:现在预计是不准备停工了,加班干,现在公司这边也是要求我们尽快完工,达到生产要求。现在就是一个“三边”政策,边发展、边建设、边生产。

记者:尽快能用起来,满足市场要求?

赵博:对对。

随行的企业工作人员王永全告诉记者,这个养殖场从办土地、环评等各种手续到开工建设,只用了4个月时间,预计明年3月10号完工,投入使用后每年将增加5万头种猪的产量,加上几个同时在建的项目,公司明年能达到百万头的产能规模。


王永全:一头种猪一年就能留25、6头的猪仔,所以它这个价值是比较大的,而且我们同时在建的还有一个1万2的母猪场,再加6个育肥场。

记者:所以今年所有工作都是上了快车道了?

王永全:对,我们现在相当于坐上了“复兴号”。




当地政府拿出大力度扶持政策

鼓励大家搞养殖


王永全说,这都得益于今年以来当地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那么政府到底做了什么?为了找寻答案,记者来到夏津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张宝勇:“王总,啥事?哦,对,是有几根杆子,你核实一下是哪个公司的,我协调相关的部门……”

在夏津县畜牧业发展中心,记者和主任张宝勇还没聊几句,他就接到了一家养殖企业的电话。


记者:遇到问题了?

张宝勇:他们在搞着厂区的规划,涉及有几个电线杆子要挪。

记者:现在企业有什么问题都是直接给你这个局长打电话?

张宝勇:嗯,直接和我联系,我再协调相关部门。咱是一个工作专班,咱畜牧中心是牵头单位,需要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及时把工作做到前头,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张宝勇说,为了促进龙头养殖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县里成立了以畜牧发展中心为牵头单位的工作专班,从今年正月十四就开始整合可用土地,很短的时间内就整合土地2000多亩,专门用于生猪养殖,在项目建设中有任何问题,他这个牵头单位的一把手立刻跟进解决,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记者:今年最难的工作已经熬过来了?

张宝勇:对,项目开建已经按部就班的干了。

记者:就等着明年猪出栏见效益了?

张宝勇:对,快的话这个过了春节就能投产了。

而对于中小养殖户和有养殖意愿的新增户,县里也拿出了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在指导养殖户做好疫病防控的基础上,鼓励大家搞养殖。


张宝勇:“一般农田可以用于养殖,土地这一块空间灵活了,原来像三亩五亩的地,企业运作起来不好用,那这个个体户、养殖大户把它利用起来,搞养殖,咱这里只要备案就行了,拿出涉及方案,就能开工建设。”

几天采访下来,记者看到从一个养殖户到县里畜牧业的负责人,都在为自己的工作和目标忙碌,而记者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同样的两个字,就是穿着隔离服离开养殖场时窗口里那位“七哥”所说的:责任。


七哥:“责任就是,我们把自己的猪养好就行了,我们把猪养好了市场供应不就大了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