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概况
我国是全世界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生猪屠宰行业一头连着生猪养殖,一头连着肉品消费,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猪肉市场行情的重要节点之一。生猪屠宰企业主要以赚取生猪和猪肉之间的价差为盈利来源,盈利能力与猪周期反向波动。因为只有屠宰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发挥规模效应的优势从而摊平屠宰成本。所以,猪价上行时,育肥猪供给变少,屠宰收猪难度增加,屠宰量下降,传导到消费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因此在猪周期向上时,将挤占屠宰业的利润。从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可以看出,由于疫情爆发以后屠宰业收猪难度增加导致小型屠宰场大量退出市场,规模以上的定点屠宰场市场份额从32%提升到约38%。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行业发展特点
一般而言屠宰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主要是设备及厂房折旧, 可变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检验检疫费用、水电费用等,固定成本约占生猪屠宰成本的20%,可变成本约占80%。特别是屠宰对于人工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一直支出人工成本, 屠宰企业生产运营压力巨大。
屠宰企业盈利的关键就是要提高生猪与猪肉价格之间的价差,从2021年上半年的猪肉市场行情来看,由于国内生猪产能处于快速恢复阶段,生猪屠宰量同比2020年出现明显增长。2021年5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995.65万头,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44.1%;2021年1-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8685.04万头,同比增长40.6%。主要原因是2020年叠加非洲猪瘟与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因素使得国内市场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户补栏热情高涨。2020 年各大养猪企业都扩大养殖规模,中小企业复养加快,能繁母猪处于增长态势,生猪存栏膨胀式增长,必然导致出栏增加。随着2021年生猪产能集中释放必然导致国内猪肉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5月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下降至9.8元/公斤,同比2020年同期下降33.5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生猪屠宰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市场集中度明显小于美国等肉类消费大国,主要原因除了私屠滥宰现象严重以外,各猪肉主产区的地方保护主义也导致了大量的外地企业很难进入当地市场。本地屠宰场与政府关系较紧密,长期存在 些地方借市场准入之名,搞地方保护的现象较为严重。然而,在非洲猪瘟爆发的新背景下,“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等条例得到新的解释。农业部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国家不鼓励生猪运输,并且对于猪肉走私和跨省私运严厉打击。但由于生猪产销地脱节的客观存在,变相刺激生猪屠宰业务区域性集中,加速生猪检疫标准的统一,逐渐实现猪肉远程配送的销售模式。因此我国的防疫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内的猪肉屠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农业部将我国生猪养殖与屠宰具体划分为四个片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适度发展区,分区域发展将使得养猪产能向生猪主产区进一步提升,养猪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的程度将不断增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尽管国内不断清退小型生猪屠宰企业,但是生猪屠宰产能依然极度分散。2016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为1.12万家,规模以上屠宰企业2907家,同年政策收紧,清理关停小型生猪屠宰场3364个。2019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总数下降至5005家,规模以上屠宰企业仅剩2205 家。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屠宰场具有污染大的特点,这也要求区域内屠宰场尽量少,以便治理环境,叠加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地方政府有足够动力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主要屠宰企业如新希望、双汇等逐步完善全国产能布局,未来大企业将更好发挥优势统筹全国的生猪资源,对冲生猪价格区域差异,降低猪价波动对于屠宰收益的冲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肉制品产业链完善利好大型屠宰企业
另一方面是肉制品企业的完善布局有利于生猪屠宰产品利用率的提高,数据显示包括碎膘、血液等残废料产量占比约为10%左右。例如屠宰过程当中常见的碎肉、碎皮一旦聚集到一定体量,对于食品加工工业而言具有相当的价值。例如碎肉、碎膘等产品常常作为食用肉馅运用在家庭、餐饮与食品加工企业中,生产包子、饺子、火腿肠等加工食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肉制品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