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入世 河南 畜牧业

一、河南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畜牧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河南畜牧业入世五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在品种改良、科技推广、防疫灭病、饲草饲料开发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畜禽品种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五”规划结束全省畜牧业产值1251亿元,占全省农业产值的40%,占到全国畜牧产值的十分之一,全国第一;肉类产量689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禽蛋产量375万吨,全国第三;牛奶产量104万吨,全国第七。2005年,全省纯农户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648元,比2000年增长1.05倍,高出同期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幅41个百分点,占出售农林产品现金收入的40%。入世以来河南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加速规模扩张,企业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双汇、华英、大用、永达、花花牛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光明、三鹿、蒙牛和皓月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河南。积极催生了一批新加工企业,周口志元、禹州田园、焦作绿旗等相继建成投产。同时,畜牧良种繁育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全省生猪、肉鸡、蛋鸡良种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畜牧疫病防治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防治网络,畜禽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省饲料企业900多家,饲料工业总产量达到720万吨以上;畜禽产品、动物制品出口稳定,销往亚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河南省畜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畜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矛盾。由于畜产品买方市场格局的形成,其发展有原来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表现为普通畜产品、传统畜产品生产过剩,而瘦肉型和高档型的猪、牛、羊等适销对路的畜禽产品供应不足;药物残留和畜禽疫病产品的品质较差,限制了畜产品的内销和出口。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但目前河南省畜牧养殖业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状况仍没有完全的改观,致使畜牧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科技棚架现象还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与美国相比,生猪出栏率美国为180%。而河南省仅为134%,相差46个百分点;存栏牛头均产肉量美国143公斤,河南省仅为72公斤,仅为美国的一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畜牧业与国际接轨还需做出极大的努力。三是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如良种繁育、防疫治病、品质鉴定、检疫检测、诊断及卫生监督、污染源的改造等基础设施差,服务手段落后,不能适应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科技的畜牧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难以及时准确的收集和反馈信息、预报疫情。

二、加入WTO后河南畜牧业发展影响分析

1.贸易状况及结构分析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肉类产量占全世界第一位,猪肉产量约占全世界猪肉产量的50%,是美国的4倍、欧盟的2倍。近几年来全世界肉类增长的四分之三来自中国。但肉类出口仅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0.8%、蛋类1.85、奶类1.7%、水产品类0.4%,其他类的动物产品出口百分比都低于国内总产量的1%,出口形势严峻。河南省在全国畜牧产业发展中占有四分之一强的比重,但目前每年出口猪肉约占河南省猪肉总产量的1%左右,其中一半为活猪、一半为冷冻肉,绝大部分是供应我国港、澳地区、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其他畜禽产品(含动物制品)出口量小,其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2.比较优势及成本分析

(1)劳动力价格优势。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测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单位工资率平均每小时不到2美元,而发达国家的单位工资率平均每小时18美元,欧洲工人单位工资是东南亚工人的4倍,但劳动生产率差距不明显。由于河南省地处内陆地区,与发达的沿海省份相比,劳动力成本低廉,发展潜力大,具有明显的优势。据统计每公斤肉类生产的劳动力价格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5.22元,欧洲约1.43元,河南省仅为0.38元。

(2)饲料成本价格优势。折合人民币计算:日本每公斤猪肉的饲料费用为20元左右,欧盟的饲料费用为6.5元,美国的饲料费用7.8元,而我国的总饲料费用仅为3.6元,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加入WTO以后,从饲料价格费用分析,河南省在饲料成本价格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3)饲料转化的优势。根据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签署的《农业协议》中“扩大市场准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冲击最大的是河南省的农业,特别是粮食产品。但从国际市场畜禽产品的需求状况分析,粮食大省的劣势通过饲料转化完全有可能变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在保住口粮的前提下,把粮食转化为饲料,加大力度发展畜牧养殖业,提高和改进畜禽品质,以畜牧品牌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农业大省的优势是完全可以显现出来的。

3.畜牧业发展影响分析

(1)从积极的角度分析:一是加入WTO后可以享受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降低关税方面的成果。全省畜牧业将根据中国承诺较大幅度的放开粗粮和副产品市场,即粗粮、家畜(肉类)关税比目前分别降低80%和50%,实行“放开饲料保口粮”的粮食贸易方针,则粗粮的国内生产可能下降12%,进口粗粮可能增加148%,粗粮国内价格将下降9%。饲料价格的下降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畜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二是融入全球市场体系,河南省畜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河南省主要畜产品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30%~50%,部分畜产品低于60%比较优势明显,竞争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随着各国取消出口补贴,国际市场畜产品的价格将有所上涨,河南省只要能够抓住国际国内市场变动的契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出口创汇能力将会大大增强,在国际上也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2)负面影响分析:一是短时期内不能适应进口国设置的众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它与动物福利壁垒、绿色壁垒一起构成国际贸易的巨大障碍,特别是发达国家重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标准,要求对输入商品,特别是畜禽产品可能携带的病原和污染进行检测。如果河南省畜牧养殖不从源头抓起,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不适应放开市场、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需要,影响河南省畜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被动。二是现有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适应加入WTO的需要。河南省畜牧业生产水平近二十年来,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国内数量、产值靠前,但生产方式落后,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从市场经济的过度时期到很快融入全球经济,预计短期内难以适应。特别是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消费需求关系的影响,如何适应,如何改变传统的、固有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过程。

三、河南畜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

1.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一方面要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畜牧业资源配置,在稳定猪禽生产的同时,发展肉牛和肉羊生产。特别要重视发展奶业生产,在全省各中型以上城市效区形成奶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培养新的畜牧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畜禽良种结构。重点发展瘦肉型猪、良种肉牛和肉羊、黄羽肉鸡等,要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搞好畜禽良种的繁育和推广,提高畜禽良种的覆盖率。

2.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WTO的框架下,发展畜牧业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畜牧业对饲草饲料的扩张,不仅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将秸秆、饼粕等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等畜产品,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据测算:畜牧业产值每增长3个百分点,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约0.2个百分点。同时,畜牧业产业链条的扩展和延长,又可带动饲料、兽药、食品、皮草、毛纺、包装、冷藏、运输、营销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搞好畜牧产业体制创新,根据市场需求,经过精心选择,因地制宜构造新型畜牧产业组织机构、产品结构和经营机制,全省要重点推广虞城、夏邑、潢川、淇县、正阳等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的经验,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要发展畜牧产品系列化精深加工,打造如双汇、华英、兴业等精品名牌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能力。

3.强化基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畜牧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保护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河南省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入世后国际国内市场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以科技为先导,重点抓好基础工程建设:

(1)抓好畜牧良种优化工程建设。优化畜禽良种在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畜牧产品品质方面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采取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法,抓好畜禽良种综合配套工程建设;

(2)实施畜禽动物保护工程。重点抓好饲养技术、畜禽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配合饲料科学配制、畜牧业污染与畜牧业环保技术、动物营养技术和秸秆青贮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兽医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实现动物疫病防治、检疫、监测、诊断、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现代农业中畜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由传统畜牧养殖模式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现阶段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只有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及时、有效的方法及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养殖模式落后

现在我国很多区域的畜牧业发展还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以农户为主体进行个体养殖、小场养殖等,而农牧户受自身专业能力、文化水平的影响,其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普遍存在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等不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要求,从而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卫生条件差、公共环境的污染、人畜共患病传播、饲养管理水平差、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优化等等。并且畜牧业养殖优良品种率低、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效益低下等一系因素逐渐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2畜牧业生产缺乏

市场导向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处于特殊的转型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旧有养殖模式的影响,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市场导向作用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养殖场采用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养殖户没有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养殖生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甚至违背市场规律。生猪生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生猪养殖户缺乏市场意识,生产时未充分分析市场行情,发现生猪市场价格上涨就盲目增加生产量,导致市场需求饱和,市场价格自然又会大幅下跌,影响养殖效益。奶牛、肉牛、羊、家禽养殖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会影响养殖户的微观决策,而目前国家监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养殖户养殖规模的指引起不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均衡发展。

1.3养殖户专业水平低下

畜牧业从业人员多为文化水平不高、专业能力差的农民,有些也未接受过专门的养殖技术培训,完全依靠口口相传或经验进行养殖生产,因此养殖户专业水平低下逐渐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唯利是图,有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添加剂,严重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主要是畜牧及相关部门对养殖生产环节监管不力所致,从而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养殖户的防疫观念薄弱,意识不到疫病风险大于市场风险,养殖生产过程中重治疗轻预防,抱着侥幸心理,不按时按要求接种疫苗,日常管理松散。发现病畜禽类后多针对症状、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投药治疗,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产性能。此外,一些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病死畜禽多由群内取出后随意处置,增加了病源的传播。

2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针对上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善:

2.1制定科学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计划

市场经济环境下畜牧业生产最大的问题在于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品预警机制,寻找市场的均衡点,达到畜牧业产品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养殖户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自身的养殖潜力,提高产品的结构及质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养殖的综合竞争力。养殖户自身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养殖计划,在养殖生产中采用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政府部门、畜牧部门要将自身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养殖户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其做出准确的市场行情分析,避免养殖户盲目生产,提高畜产品供给的合理化水平。

2.2扶持养殖龙头企业

目前我国常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包括三种,一种是大型出口肉类加工企业设置专门的养殖公司,自给自足;另外一种就是大型肉类企业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向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并将农户的订单消化、吸收;第三种就是农户进行散养,再向市场、肉类加工企业等供应。虽然大型出口肉类加工企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可较好的控制药物残留,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但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是后两种生产模式,饲养规模小、点多面广,药物残留、疫病控制等干预效果差,因此后续要加强养殖龙头企业的扶持,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肉类加工企业、饲养农户等要转变饲养模式及经营方式,以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从饲料生产、养殖生产、产品加工及流通等所有环节均采用标准化生产操作,从每个环节保证畜牧业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保证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安全性。其次,完善产品标准化保障体系。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畜禽类产品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使得畜牧业生产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大养殖户违规违法现象的惩处力度,促使其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再次,政府部门、法律组织、媒体、中介组织等组成一个全面、强大的监督体系,对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在媒体上监测报告,曝光不合格产品。在畜牧业生产中积极有效推行“养殖档案”管理模式,将畜禽类产品生产中的原料、饲料、预混料、添加剂、品种、饲养过程等均准确的记录下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养殖档案,以便可追溯、监督,提高畜产品质量。

3结语

关键词:畜牧业;农业经济;发展;应对措施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地区的优秀农业经济产业,充分体现出“畜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突显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畜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仍是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蒙古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契合内蒙古的实际发展需求,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畜牧业逐步由粗放型向规模化转变,推进了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于肉、蛋、禽及奶类畜牧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说明畜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之下,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优化农业产业发展。

1.2畜牧业是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获利,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内蒙古牧区而言,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下,农业经济特色化发展的集中体现。畜牧业成为了内蒙古农业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内蒙古经济特色的重要载体。依托畜牧业发展,确保牧民增收,分享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为牧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并且,畜牧产品被农民自产自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支出,进而成为牧民增收效益的重要手段,突显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

1.3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如何紧扣区域经济特色,在寻求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内蒙古地区发展畜牧业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特色农业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畜牧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畜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条,更有助于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模式;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为土壤增加有机肥量,减少大量农药等的使用。畜牧业发展为循环农业经济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内蒙古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但从实际而言,畜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生产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

2.1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

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低水平的生产现状,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粗放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十分普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但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弱化了畜牧业的发展价值,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创收。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畜牧业发展,关键在于产业化的发展推进,不断完善产业链,适应新的环境。

2.2土地退化严重,采用散养式养牧

由于传统散养式养牧,造成了土地退化严重的问题。当前,内蒙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面临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农户散养的方式,对草场的破坏性大,特别是掠夺式的经营竞争,加剧了草场的退化率,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畜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因此,发展畜牧业经济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2.3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畜牧业发展滞后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积极融入经济市场,通过畜牧业产品的企业化、规模化生产是提高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弱化了牧民的养殖积极性,畜牧业发展之后的问题比较突出。畜牧业生产沿袭传统生产模式,产品在创新等领域,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开展,这是导致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所在;畜牧业发展滞后,牧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畜牧业发展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低效益的生产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

3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基于畜牧业发展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是内蒙古立足省情、基于发展需求,所需夯实的重要基础。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创新为驱动,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积极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绿色畜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并且,在农业规模化的发展进程中,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并充分整合区域经济特色。因此,具体而言,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推进绿色畜牧产品开发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畜牧业发展的困境,在于如何依托创新驱动畜牧产品的研发。为此,要抓住机遇,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立足内蒙古的区域经济特点,在发展中实现产品的创新发展。例如,当前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企业在经济投资的过程中就涉及产品研发力度不足,绿色畜牧产品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品具有独特性,是绿色天然食品。为了更好地提高畜牧业的经济发展,可以在绿色畜牧经济领域进行科学拓展。建立“开发—生态—绿色”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引导农业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完善,走“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契合当前的发展需求。

3.2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在强化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可以通过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与研判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而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更好地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以确保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转变生产耕种模式,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3强化畜牧业的发展规划,搭建新的发展模式

畜牧业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此,在笔者看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应突出畜牧业的本质属性,在发展中搭建新的发展模式,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政府应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实现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民要提高思想认识,依托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先进技术的生产能力;充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并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充分体现,发展成为市场竞争的外在要素。因此,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整合好资源优势,进而在发展中创造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动力。

4结束语

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推进,构建“畜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笔者看来,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强化思想认识、提高生产效率,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强化政府引导、推进产业化发展,旨在为畜牧业经济发展搭建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芬红.畜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2015(15).

[2]崔宇红.浅析畜牧业产业化与农业经济发展[J].当代畜牧,2013(5Z).

[3]彭彦文.贵州省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8).

[4]徐军.产业化农企发展策略浅析[J].湖北省畜牧兽医,2017(02).

[5]郝志龙.浅析西部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

关键词:畜牧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趋势一致良好,其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畜牧业企业更好地发展。针对此情况,我们十分有必要加强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因为通过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对策,对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的额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畜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身畜牧业企业就是一件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它对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增加牧民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可见,加强畜牧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势在必行。

二、我国畜牧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差,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

虽然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各个企业逐步在走向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但是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思维的影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以及部分财务人员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缺乏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会根据领导的指示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导致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出现不实的情况。同时,大部分的畜牧业企业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也不高,尽管有一些企业建立相对比较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分工这一具体模式,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畜牧业的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

(二)畜牧业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对于畜牧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为期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明显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大部分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均是以“利润最大化”、“股东收益最大化”等为参考标准。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要满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要具有实际性,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毕竟畜牧业的财务管理是需要对相关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与管理,但是部分畜牧业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在分析与进行观的过程中,知识单一的按照固定的公式来进行划分,这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和科学性,特备是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只是单一的以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为参考标准,忽略了对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动机的考虑,所以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出现了与现实情况相脱节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的畜牧业企业对于财务管理还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畜牧业本身就是以养殖为基础的企业,在养殖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风险性比较大,如动物一旦发生疾病就会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收益,还有如变化的市场情况,一旦市场不景气,饲料价格高、肉的价格低等问题都会让畜牧业所获得的收益受到影响。而为了对畜牧业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畜牧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监管。

(三)畜牧业缺乏良好的财务基础和专业水平高的财务人员

我国部分畜牧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财务账目作假”、“财务信息不实”、“会计报表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等行为,之所以会发生这些问题都是有企业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没有做好,才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畜牧业企业要想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必须要关注企业自身和企业外部的变化情况,进而及时的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调整。而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以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为基础来进行,但是如果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在虚假问题的话,在此基础上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毫无疑问会让企业陷入被动尴尬的发展境地之中。除此之外,企业还缺乏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财务人员,众所周知畜牧业是以养殖为主,所以畜牧业在聘用人才时多以技术型人才为主,忽略了对专业性管理人才和财务人员的引进,这导致企业当中的某些财务人员财务基础比较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三、畜牧业加强财务管理研究的对策探析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的畜牧业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那么畜牧业企业全体人员自上而下必须都要提高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明报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不要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而是要要具有前瞻性的目光,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畜牧业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制定符合本企业应用的科学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企业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促进畜牧业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作为员工同样也应具备财务管理的意识,要明白只有企业获得长远发展,自身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还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做好畜牧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财务控制,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除此之外,畜牧业企业还必须构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在应用的过程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的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以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

(二)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想要提高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是其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畜牧业企业中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应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标,所以畜牧业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观念。其次畜牧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根据畜牧业这个行业的特点,制定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众所周知,畜牧业企业主要是以养殖为主,其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新鲜,这就不得不考虑其贮存条件、运输方式以及天气等因素,所以畜牧业企业在制定精细化财务管制度时,应该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并针对畜牧业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最后畜牧业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是,还必须要注重对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流动资产是指要对畜牧业企业日常所时要使用的流动资金以及畜牧业产品的存储数量加以管理和控制。还有由于畜牧业产品的原材料一般来讲其供货周期都比较长,并且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很多畜牧业企业都会在原料价格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原材料的储存工作,这时候畜牧业企业就需要对考量市场因素,整合可利用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减低畜牧业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而固定资产基本是指企业的厂房、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包装设备以及用来储存原材料和销售产品的库房等。

在畜牧业的总资产中其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此畜牧业企业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另外,近些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市场景气的时候,大家几乎头脑一热全部去进行大数量的养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又会导致肉产品的价格下降。所以畜牧业企业必须构建财务预算体系,对市场各类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分析和研究,然后预算处下一年企业需要畜牧圈养的数量,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并且畜牧业企业还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实施岗责分离的原则,在企业中分别设立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资产会计、成本会计、出纳、核算等岗位,做到权责清晰明确,一旦发生问题的时候,立马就可以问责到人,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监督。

(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聘用专业化的财务人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畜牧业企业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来。因此,在畜牧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计算机管理机制,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与此同时,畜牧业企业引进专业化的财务人员也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财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在今后的招聘工作中,杜绝关“关系户”、聘用具有真才实学和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高水平财务人员。

四、结论

总而言之,畜牧业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研究。上至领导者,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性。

财参考文献:

[1]李韬.畜牧产业财务资金管理与核算[J].科技经济导刊,2017(02).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和污水若是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会滋生一定的病菌,导致动物产生疾病,而人们在食用这些生病的禽畜产品时,很容易出现病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兽药使用不合理、抗生素使用不科学的现象,这将会影响畜牧养殖产品质量。现阶段我国畜牧养殖除存在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其他较多的问题,不利于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主要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喂养方式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提升畜牧养殖产品质量。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有效提升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助于提升畜牧养殖的科学性与环保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策略

2.1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若想要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得到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必先全面掌握现下市场养殖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推广方案。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是否可得到有效推广的关键在于在确保养殖成本不变或降低的基础上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与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在开发绿色养殖市场时,应先明确绿色养殖市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调动养殖户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对市场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深入分析市场所需的主要禽畜产品,定位绿色养殖方向,促进绿色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有效推广。

2.2加大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涉及到较多科学技术与知识,但由于部分养殖户的文化程度有待提升,而他们若是想充分掌握这些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不利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因此,可邀请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绿色养殖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帮助更多的养殖户有效掌握绿色养殖技术。而对于已获得一定绿色养殖成果的养殖户,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向邻近养殖户传授经验,积极讲述绿色化养殖的好处,以实现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此外,还可定期开展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交流会、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座谈会等活动,以提高养殖户的绿色化养殖意识,扩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范围。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在我国的运用时间不长,大多养殖户对此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因此,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需依赖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以让更多的养殖户可清楚了解绿色畜牧养殖的好处与工作内容。例如:某地区政府部门为促进当地畜牧养殖行业的绿色化发展,根据当地畜牧养殖类型,专门邀请了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养殖户进行现场技术交流与指导。此外,该地政府部门还会定期开展绿色养殖技术知识竞赛、绿色养殖成果评比、绿色养殖座谈会等活动,以提升当地养殖户的绿色化养殖意识。通过该地绿色化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促进了当地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

2.3构建绿色饲料生产机制

绿色禽畜产品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饲料,而绿色饲料生产机制的构建,不仅可有效保障绿色禽畜产品质量,还可提升绿色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在对绿色饲料生产机制进行构建时,应根据当地养殖行业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发展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控制与管理,以促进当地养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升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对于公务饲养项目体系而言,应积极使用秸秆与青草,以提高饲料的丰富性与营养性。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提升环境效益,在确保饲料成本在科学范围内,对动物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使畜牧养殖产品质量满足绿色化养殖要求。健全的绿色饲料生产机制,可从源头上提升畜牧养殖产品品质,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绿色化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