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畜牧业;应用现状;前景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但是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畜牧业发展大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传统产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行业的时间比较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主要运用在档案信息记录、饲料配比率计算、模拟系统设计等比较普遍。在养殖场地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对畜种的生命体征状况能够进行及时的检测,使养殖场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规范化。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的产量盈亏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分析等,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育种的数量、饲料配比量等都进行严格的把控[1]。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畜牧业养殖者思想比较传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相应的信息计算管理知识和技术,不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第二,相应的信息技术设施价格贵,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有的养殖户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根本不能够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使得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中受到了限制;第三,国家政府部门缺乏重视,对相应的畜牧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不足,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2.1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计算是一种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2],将其应用到畜牧业中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就奶牛来说,把这一计算应用到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奶牛的饮食状况、产奶总量等进行监控,对养殖人员合理的饲料分配,疾病的防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扫描技术运用到养殖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更新技术,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降低养殖风险发生几率,促进畜牧业养殖的精细和智能化发展。

2.2建立溯源体制,保障食品安全

所谓的食品安全的溯源体制,指的是各类食品在销售时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畜牧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餐饮等环节)中,都要经过严格的监控和管理[3],使得所销售的产品具有安全性。这一体制的建立,可以使管理体制变得更加规范,弄清管理的职责范围,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通到市场,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以猪肉为例,在对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给每头猪挂上耳标,也就是仓库管理系统,保证其和数据库中记录的猪的种类、数量、健康程度等相符合,能够方便对猪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测。猪被屠宰的时候,应该将原有的耳标换成GSI标识,再将收集到的每头猪的情况记录到相应的管理系统中。将在猪肉售卖的过程中运用GSI标识方便对该食品的流通方向、存储状况等各类信息监控和管理。在食品售卖的过程中,购买者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对食品的供应和销售状况进行了解,实现溯源。

2.3互联网+,更新传统畜牧业体制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互联网+”纳入进去,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传统的畜牧业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实现商品的交换,是电商必须要完成的,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畜牧行业的电商工作,一定要找准合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盲目定位,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和谐统一,再利用微信、淘宝等作为食品流通的途径,减少营销所需的资金投入。另外,还应该找准食品发展的特色,深入挖掘产品的内涵,树立品牌形象,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利用合适的平台,满足消费者实际的需要,将互联网和畜牧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3结语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畜牧业发展体制上的创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在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畜牧业相关的养殖和生产工作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分析,将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递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实现畜牧业的发展更新。因此,科学化、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是促进畜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杰,董庆土.甘南州传统经济模式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草业科学,2015(8):65-67.

[2]张继英,师守祥.甘南生态经济建设支撑体系研究(五)保障体系分析[J].草业科学,2014,20(6):79-81.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三个百万”工程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牛、羊(特别是肉牛和黑山羊),稳定发展生猪(特别是可乐猪和二元杂、三元杂交猪),积极发展家禽、水产养殖和地方特色养殖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赫章县畜牧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赫章县畜牧产业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能适应广大农民群众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项目资金扶持、服务体系建设、市场营销不能适应生态畜牧产业化发展,尤其是政策扶持体系不够完善健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一直以来,我县生态畜牧业的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据调查,目前我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养殖方式、生产技术条件方面远远落后与周边县市。赫章在发展畜牧产业方面还没有过硬的扶持政策;信贷资金渠道不畅,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要求高,手续复杂。因为没有办法筹措到资金,养殖户只能通过多年积累,才能扩大再生产,把产业做强做大。

(二)优质品种繁育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生态畜牧产业的要求。目前,县内没有一个大型的、标准化、规模化仔猪扩繁场,只建立了一些小型的仔猪扩繁场,年提供良种仔猪2000头左右,与我县的养殖规模相差甚远,大部分仔猪靠从外地购入。这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养殖成本,而且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率高,阻碍畜禽良种化的推广和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又快又好发展。

(三)缺少畜禽产品龙头企业的引导、畜产品深加工业和产品营销发展滞后。目前我县没有一家规模畜牧业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高。畜禽产品出售交易主要是以集市小商贩收购为主,这种传统畜禽产品交易方式市场价格难以控制,他们低价收购,高价出售,严重损害了养殖农户利益。

(四)动物防疫服务体系建设较差,新科学技术普及率低。我县畜牧业由27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组成,核定编制504人,实有人员仅314人,缺编190人,专业技术人50人。全县456个行政村,只有200名村防疫员,且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高,报酬待遇低。最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受我县财政收入和机构运行机制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考聘、分配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的少,形成了畜牧专业技术干部青黄不接,人才紧缺的状况,无法满足常年动物疫病预防和疫情监测的需要和技术指导,阻碍了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五)畜牧产业化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发展生态畜牧产业认识肤浅,对畜牧产业化的含义、内容、基本要求不甚了解,畜牧业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风险太高,畜牧也产业化成为一个口号、流于形式、缺少发展动力。二是具体措施不到位,虽然制定得有措施,表面上重视,但是抓得不实、不细、不具体、操作性不高,落实效果不好。三是部分养殖农户存在依赖思想,良种、良法和先进经营方式运用不好,过多强调政策支持,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参与和自我发展意识。

三、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生态畜牧业是赫章县“三个百万”工程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农业生态链中重要环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新形势下要加快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法力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业,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促进荒山荒坡的有效利用,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农业生产值和经济效益,而且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然选择。

(二)建立财政、信贷扶持和农民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一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点保证动物疫病防疫经费投入、品改经费投入、种草经费投入和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二是坚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发展畜牧业,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以多种形式参与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三是抓住国家鼓励向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和“试验区”有关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多渠道整合资金投入畜牧业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畜牧技术队伍。一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缺编人员从每年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分配渠道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充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建设,按照400户以上的村配备2名、400户以下的村配备1名的标准配齐,其报酬从每人每月15元,提高到100元。二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目前全县2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只有6个乡镇有简陋的办公用房,其余21个乡镇均无专门的办公用房,严重制约日常工作的开展。

(四)提高畜牧优良品种推广普及,加快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尽快建立畜禽品种良繁基地,满足养殖户养殖生产需求。同时对于降低农户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外调仔猪疫病风险有直接的作用。

关键词畜牧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措施;云南永善;高寒山区

2003年7月18日,永善县县委、县政府在伍寨乡召开了全县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议,明确提出: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高寒山区扶贫开发的首选项目。这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调查研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求真务实,作出的科学决策,从此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现就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其持续发展。

1产业发展现状

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出台政策,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县乡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狠抓畜牧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措施和科技措施的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密切配合,使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一个突破、两个转变、五个提高”。

1.1“一个突破”,即畜牧产业发展实现量的新突破

据统计,2008年,高寒山区的马楠、水竹、莲峰、茂林、伍寨、码口6个乡镇存栏大牲畜37 808头、生猪104 627头、羊77 236只、家禽126 213只,分别占全县存栏数的60%、36%、74%、31%,比2003年分别提高5%、7%、5%、3%;出栏大牲畜7339头、生猪92938头、羊38 998只、家禽96 316只,分别占全县出栏数的61%、33%、75%、25%,分别比2003年提高6%、4%、4%、2%。

1.2“两个转变”,即畜牧产业基本实现养殖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1)加强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使养殖户饲养管理不断地科学化,逐步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观念,使高寒山区畜牧产业由原来千家万户小而全的传统养殖模式转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专业户。

(2)几年来,在高寒山区更新改造草场666.67 hm2,年均种植青绿多汁饲料超过4 000 hm2,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不断提高畜禽个体质量,使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逐步向数量质量效益型转变[1]。

1.3“五个提高”,即畜牧产业实现良种覆盖率、科技覆盖率、出栏率、商品率、经济收入逐步提高

(1)畜牧部门加大引种力度,大力推广冻精改良、人工授精技术,淘汰处理劣质公牛、公羊,畜种改良面逐步扩大。2008年,高寒山区牲畜良种覆盖率达到82%,比2003年提高7%。

(2)强化科技宣传和培训,大力推广种草养畜、人工授精、疫病防治、饲养管理、饲料贮备等实用牧业科技,使畜牧业科技含量得到较大提升[2]。2008年,高寒山区畜牧科技覆盖率达到76%,比2003年提高5%。

(3)高寒山区畜禽出栏率逐步提高。2008年,生猪、牛、羊、禽出栏率分别达95.0%、17.5%、42.0%、72.0%,分别比2003年提高了21.0%、4.5%、10.0%、1.5%。

(4)商品率提高。2008年,猪、牛、羊、禽商品率达58%、86%、88%、78%,分别比2003年同期提高5%、4%、8%、7%。

(5)经济收入提高。2008年,高寒山区6乡镇肉蛋奶总产量9 268 t,占全县总产量的36%,比2003年提高4个百分点。畜牧业收入达9 500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收入的29%,比2003年提高2%。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规模小,致使云南半细毛羊发展缓慢,生产规模不大,价格波动影响畜牧业发展;二是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脆弱,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营销渠道不畅,难以带动养羊业的发展;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思发展、谋发展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五是科技力量薄弱,技术服务不到位[3-4]。

3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

3.1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畜牧产业是高寒山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县乡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思发展、谋发展,加强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的领导,科学规划,创新思维,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使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县乡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投资,依托项目打基础;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且随财政增收比例增加投入;加大整合资金力度,最大限度地调整各方面资金用于畜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后劲。

3.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高度重视畜牧科技人员的补员招考,重点充实高寒山区畜牧科技队伍。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用科技人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科技服务职能。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科技推广力度,促进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

3.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畜牧产业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投资该县畜牧产业发展。建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引导、扶持发展各种畜牧业行业协会,把分散农户与龙头企业和大市场联系起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3.5统筹发展重实际,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高寒山区林畜草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坚持注重实际,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草食畜,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做到林草兼顾,粮草结合,大力发展粮草轮作和冬季农田种草,使高寒山区畜牧产业逐步走上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6发展优势品种,构建畜牧基地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发展。根据高寒山区实际,积极争取项目投资,打牢高寒山区畜牧产业发展基础;依托“云南半细毛羊”这一优势品种资源,建立以马楠育种群为核心,以合作户、合作村组为依托,以大面积养殖户为基础的宝塔式扩繁结构,强化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服务,把高寒山区乡镇适宜发展云南半细毛羊村组建成全市及至全省的云南半细毛羊扩繁基地,带动节粮型草食畜的发展,推动高寒山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4参考文献

[1] 康金国,潘水春,严敏鸣,等.上海效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2):79-81.

[2] 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02-103.

1.1畜牧养殖品种的转变优良的畜牧养殖品种是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优良品种率占整个畜禽存栏的比率不断增加,各个地区均不断引进高质优产的外国品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化的品种繁育和推广体系[3]。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育种研究,繁育出适合当地特色、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品种,养殖品种逐步从土杂品种向优良品种转变。以猪为例,杜洛克和长白杂交模式以其体型优良、肉质鲜美、出肉率高、经济价值高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认可,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2畜牧养殖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畜牧养殖处在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过渡的阶段。传统养殖方式是以农户为单位、规模小、品种多、人畜混居、混放混养的粗放型养殖方式[4]。从全国的角度看,我国的畜牧养殖方式仍然以传统养殖方式为主,就个别品种和个别地区看,养殖方式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畜牧养殖方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育种方面,人们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本交方式,人工授精技术逐步推广,对加快猪优良品种的推广、提高受胎率、延长种公猪的使用年限、防止疫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饲养方面,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正逐步被科学合理的精细化饲养取代,精细化饲养根据畜禽不同的生理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日粮配方,降低了畜禽饲养成本,提高了畜禽养殖经济效益。在管理方面,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管理和经营畜牧养殖各个过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养殖的各个环节,通过使用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人们能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日常管理,促进了畜牧养殖管理方式的飞跃式发展。

2物联网给畜牧养殖带来的变革

物联网的发展,给畜牧业全过程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畜牧生产在繁育、环境、饲养、疫病、质量追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以物联牧场为代表的畜牧业,正朝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物联牧场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2.1光温水气自动控制,生长环境精确模拟畜禽的生长环境对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养殖场都无法做到对畜禽养殖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因而无法进一步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物联网技术为畜禽生长环境的自动控制、精确模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光照、温湿度、气体传感器等采集牧场环境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WSN)和移动通讯技术,如蓝牙、Wi-Fi、ZigBee、3G技术等传输到服务器[5],应用程序将收集到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进行对比,集合专家系统、畜禽生长模型等科学准确的计算畜禽养殖环境数据,然后将指令发往终端设备,通过自动控制技术(温度控制器、光照强度控制器、CO2发生器等)对畜禽生长环境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供一个良好的畜禽生长环境,促进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6]。

2.2生长状态实时反馈,畜禽生长精细饲养畜禽在生长过程中,其个体的生长状态(如身高、体重、年龄、体温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针对不同的个体生长状态,采用适合不同个体生长的饲料配方,进行畜禽生长精细饲养,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畜禽生长,进而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在物联牧场中,通过畜禽体征指标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实时搜集畜禽个体生理状态数据,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服务器,集合畜禽精细饲喂模型,对畜禽饲料配方进行科学配比,从而保证畜禽生长所需能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时,监测畜禽个体数据异常情况,将数据及时反馈给生产者,做到实时监测、实时反馈、实时处理。

2.3动物疫病实时监测,疫情预警严格控制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禽产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传染病,对畜禽养殖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动物疫病在发生前都有征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畜禽个体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个体生长状态,传感器将畜禽个体的生理数据(如体重、体温等)通过传输网络传到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监测数据库中的实时数据,了解畜禽生长的实时信息,并将畜禽生长信息与最新的畜禽疫病数据相对比,及时监测畜禽生长状况,对疫情进行严格控制。

2.4母畜数据实时传输,畜禽繁育动态监测畜禽繁育是畜牧业养殖的重要方面,在养殖产业环节中,占据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采集技术的进步,母畜在期的各种生理数据都会发生变化,通过期母畜生理变化情况,科学地对畜禽进行配种和生育。以奶牛为例,期的奶牛,其活动量、步行数等都远远大于其他奶牛,通过对奶牛行为进行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奶牛的状况,科学预测奶牛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授精,保证奶牛产奶质量。在奶牛怀孕期,通过对奶牛身体状态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奶牛生长状况,保证奶牛顺利产仔。

2.5质量管理精确控制,产品溯源可持续化随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影响,农产品溯源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极大提高了农产品溯源技术的水平。在物联牧场中,以二维码和RFID技术为主的个体标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畜牧业物联网溯源平台已经基本完善。每一种物联牧场出产的产品,都可以通过标识在物联牧场的溯源平台中查到其产地、销地,并通过溯源系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7]。

3物联牧场未来展望

3.1传感器技术将是物联牧场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中,感知层中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平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关键[8]。我国畜牧业物联网现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传感器技术方面,与其他行业差距较大。在畜牧物联网发展中,传感器技术仍然是物联牧场发展的关键,是否能研发出低成本、高精端、高灵敏度的传感设备,将直接制约物联牧场发展的水平。光照、温度、湿度、CO2、H2S等传统传感器和光纤、红外、生物等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将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3.2低成本、高效益的物联网设备将是物联牧场应用的主要途径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畜牧业,要将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利润回报率低,因此,在未来物联牧场中,研制低成本、高效益的物联网设备,将是物联牧场应用的主要途径[9]。将物联网应用层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相结合,已经成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特色,开发更适合畜牧业发展的物联网设备,将为畜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效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5.013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as well as the status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nimal husbandry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animal husbandry in Xinjiang.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must adopt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feeding and management model and gradual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ou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advanced breeding technology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Xinjiang's own fist industry and eco-economic model.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benefits; countermeasure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人口2 300万,面积166万km2,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1],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的牧业大省。新疆作为全国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五大牧区之一[2],拥有畜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新疆畜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a值仅居全国第20位,与自身条件严重不对称。这既不能适应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的需求,新疆畜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已引起自治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只有不断地提高畜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科学的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畜牧业经济[3],使畜牧业不断地适应市场竞争力,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4]。新疆作为亚欧大陆桥的窗口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如何发展具有新疆地方区域特色畜牧业以及打造新疆畜牧业的拳头产品、龙头企业,是新疆畜牧业近期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研究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

1 新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新疆畜禽养殖主要包括牛、羊、马[5]、猪、家禽等,还有新疆地域特色养殖的鹿、骆驼、肉驴、珍珠鸡等。从业人员规模、收入比例较小。近几年,农牧民收入逐步提高,截止2016年年底,农牧民人均收入接近1万元,但较其他畜牧大省收入还很低。

1.1 从业人员分布

新疆传统草地畜牧业完全依赖自然生态条件,哪里有水、草多就把牲畜驱赶到哪里,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局面[6]。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游牧生产方式造成畜牧业牲畜很不稳定,受灾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常年遭受雪灾。自1986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坚持走定居发展的道路,到2016年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向定居式半集约化发展。

在新疆经营畜牧业有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回、锡伯、汉等民族100多万人口。目前,新疆有87个县(市),其中,农业县49个,牧业县22个,半农半牧县16个;现有牧场130个,从事牧业人口有135.71万人,占乡村人口的12.6%。农业县多数分布在喀什、昌吉州、伊犁州、巴州、哈密地区;牧业县集中在伊犁州、阿勒泰、塔城地区;半农半牧县多集中在阿克苏地区和克州。

1.2 经济数据分析

2015年新疆畜牧业的总产值由2010年的375.8亿元增加到了651.2亿元,其中,2010年是2015年的1.8倍。2012―2016年新疆畜牧业各项经济数据在逐年提高,畜牧业的总量和总产值的发展态势是平稳上升。2016年夏季博州地区、伊犁州霍尔果斯县、尼勒克县、阿勒泰地区北屯市等多地暴发冰雹、持续大雨灾害,造成2016年全区牧业总产值为649.5亿元,比2015年有所降低。近5年,全疆畜牧业的总产值如表1所示。

1.3 发展取得的成绩

农牧民收入方面,2010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643元,2016年接近9 000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畜牧方面,已形成伊犁马、阿勒泰羊、巴什拜羊[7]、多浪羊、塔城牛、阿克苏羊、沙湾鸡,现在新疆本地人只要提起这些地名就会想到该地盛产的畜牧品种,外地游客更是到这些地方品尝这些风味,畜牧业也间接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育种养殖方面,大力引进了产奶高的牛,抗寒多胎的羊等。企业方面,有新疆畜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西部牧业,乳业有盖瑞、西域春等公司,还有国家知名企业蒙牛、伊利等企业入驻新疆。

2 新疆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业经营技术层面

2.1.1 畜牧业的饲养管理技术落后 首先,个体农牧民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新疆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四处转场放牧,形成了农牧民们靠天吃饭的粗放式放牧。目前,新疆散养的牲畜占75%,集约化养殖的才占25%,在散养方式下虽然可以暂时提高家庭收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资源,但是散养的牧民们饲养方式粗放,牧民的文化水平低,不能科学地搭配饲料,专业化水平低,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产量低、机械化水平低,供需不平衡。

其次,新疆畜牧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辐射面窄,企业经营策略保守不灵活。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完善,畜牧企业很少参与指导农牧民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什么畜种喜食何种饲料以及何时增加辅料等等,基本上只有大型国营畜牧企业才掌握。

2.1.2 牲畜的粪便处理技术落后,对环境和畜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新疆虽然地大物博,但环境破坏很难修复。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清理设施设备简单简易,养殖粪便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且有待解决的症结问题[8]。牲畜的尿液、粪便、恶臭气体不能及时处理,这些排泄物一方面容易积聚微生物,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同时也影响牲畜的自身健康,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疾病,如炎等。同时环境污染的治理会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TAUER等[9]研究发现,规模化程度越高能够创造出的收益越大,科学地处理牲畜的排泄物可增加经济收入,形成循环利用模式,减少肥料成本投入,还能保证食品安全健康。

2.2 社会因素

2.2.1 牧民们的思想观念落后,疫病防治意识薄弱 在新疆牲畜的饲养管理技术普遍较低,再加上牧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的利益,造成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检疫监督部门的宣传、检疫、防疫体系不健全、技术落后、推广人员不足,造成漏检、防疫、扑灭不彻底等,导致疾病的扩散。牧民不注重牲畜平时的生活卫生、常见疫病的预防和养殖环境的消毒,只是在牲畜得病后才被动地治病,不仅加大了医疗费用,而且影响牲畜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严重影响牲畜正常发展。

2.2.2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和新疆的经济落后 政府参与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新疆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在突飞猛进,但是畜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副业”地位,在各个方面都得不到重视。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强调三农问题,可见,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加重视,再加上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草原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沙漠化的速度,造成供需不平衡。所以,草原问题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阻碍之一,政府对牧民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使畜牧业出现了低迷状态。人口的流动量不断加大,人口基数也在持续增加。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畜牧业的发展。

3 加快新疆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饲养管理技术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I必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来减少动物的药物残留、激素的过度使用、粪便的混乱堆积以及饲料搭配的不合理因素。这些不仅影响动物自身的健康状况,同时还影响到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疆畜牧企业应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使资源利用高效,打造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应加快改变畜牧业利用方式粗放状况和合理的饲料配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参与农牧民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指导文化水平较低的农牧民科学养殖。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创造出属于新疆自己特有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3.2 补强农牧民经营手段

农村信息不畅,文化科技传播途径有限,导致农牧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科学管理和科技养殖难以实现。一是加强信息收集、反馈、处理,让牧民学会如何采集、利用和发表互联网畜牧业的信息、让农牧民多收听畜牧业的广播、电视、杂志、书籍。二是加强物流沟通,让牧民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积极掌握周边地区的肉、奶、蛋、牧种的价格变化。三是提高牧民自身的专业文化水平,让牧民准确掌握日常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繁殖技术、机械操作。四是加强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人员的技术指导,培训牧民,通过实践使牧民自己掌握这些技术,技术人员要走基层,使牧民有技术保障。

3.3 加强政府的服务体系建设和疫病防治措施

加强政府的服务体系建设[10],政府应加强繁殖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以及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新疆畜牧业一直处于技术水平不完善时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繁育、饲养、疫病防治的科技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其次,政府对牧民实行低利息或无利息的贷款、简化贷款程序提高牧民养殖的积极性;最后,引导建设规模养殖,加强选种、检疫、防疫的体系建设,加强产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崇庆. 新疆的人口发展及其地区差异[J]. 人口与经济, 1984(3): 47-50.

[2]张沙. 新疆畜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 对外贸易, 2013(7): 54-55.

[3]杨显东, 于云东. 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探讨[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8): 8-9.

[4]潘春玲, 吕杰. 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 农业经济, 2006(10): 38-39.

[5]黄钦琳. 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财经大学, 2010.

[6]冯立涛, 赵天宇, 崔国盈, 等. 乌鲁木齐市牧民定居水土平衡分析[J]. 新疆畜牧业, 2002(1): 8-9.

[7]张玉海. 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3): 154-156.

[8]TAUER L W, MISHRA A K. Can the small dairy farm remain competitive in US agriculture[J]. Food policy, 2003, 31(5): 45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