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一、粮农体系与温室气体排放

(一)全球排放趋势

1、2022年,全球排放量达到创纪录水平。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从2021年到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达到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除交通运输外,所有行业的排放量目前均已超过2019年的水平。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总体增加的主要原因,约占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三分之二;甲烷、氧化亚氮和氟化气体的排放量正在迅速增加,它们具有较高的全球变暖潜能值,约占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2、多数行业的排放量出现反弹。按直接排放量计算,能源供应部门是过去几十年排放增加的最大贡献者,主要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燃煤和燃气发电的扩张导致。但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些国家通过转向低排放燃料同时扩大可再生能源从而在减少排放方面取得进展的唯一行业。工业是第二大部门(14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总排放量的25%),第三为农业和LULUCF(10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18%),第四为交通运输(8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14%),第五为建筑(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6.7%)。

3、主要排放国家的排放趋势。2022年,G20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增加了1.2%,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6%。相比之下,最不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3.8%,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不到1%;

(二)粮农体系

1、农业碳排放来源。农业生产活动中主要产生三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亚氮以及甲烷。

2、粮农系统碳排放发展趋势。《展望》中预测,自2024年开始,未来十年粮农系统的碳排放量将继续上升,而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有所下降。

二、食物系统转型与ESG

全球农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根据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目前,全球有20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据估计,到2050年,需要增加60%的粮食才能养活全球人口。然而以目前的发展态势,农业部门未来很难满足这一需求:目前有7亿劳动者生活在贫困中,而且农业已经占到了全球水消耗总量的70%,同时它也是造成热带地区80%的森林砍伐和栖息地丧失的原因。其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危机。联合国粮食系统2030年倒计时倡议的既定目标是“未来所有人都能获得以可持续、有弹性的方式生产的健康饮食,且生产过程能够有助于恢复自然并提供公正和公平的生计”。目前,距离实现这一目标的既定期限只剩下六年时间,为此,农业领域的ESG进程亟需加速。

三、中国农业的ESG发展现状

2018年,农业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带来12.5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抵消。基于中国气候变化第三次两年更新报告的统计,2018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LULUCF)为117.7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所占比重分别为81.1%、11.4%、5.0%、1.6%、0.2%和0.6%。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温室气体吸收量为12.5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不考虑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30.3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2018年中国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约为7.9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当年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包括LULUCF)的6.7%。其中动物肠道排放2.28亿吨,占28.7%;动物粪便管理排放1.40亿吨,占17.7%;水稻种植排放1.96亿吨,占24.7%;农用地排放2.23亿吨,占28.1%;秸秆田间焚烧排放0.06亿吨,占0.8%。

截至2024年7月18日,A股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共114家。根据Wind ESG评级的统计数据,共有112家公司披露了企业ESG评级数据,行业ESG评分均分为5.26,评级在A以上的公司数量占比为2%,评级在BBB以上的公司数量占比为11%。行业中,评级为B的企业数量为31家,平均市值相比最小,为46.96亿元;评级为BB的企业数量最多,达55家,平均市值为57.65亿元,相对较小;评级在BBB的企业数量为24家,相对较少,平均市值最高,达296.83亿元,行业中三家市值千亿元以上的企业均在此评级水平;评级为A(行业内最高)的企业数量有两家,大禹节水(市值28.31亿元)和中粮糖业(市值199.13亿元),行业内ESG评级结果与其市值大小并未存在直接的正比联系。

ESG独立报告披露方面,农林牧渔行业中共有45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的ESG独立报告,披露率为39.47%,略低于A股市场总体披露率。

四、农林牧渔业ESG表现较好相关标的

(一)牧原股份(002714.SZ)

(二)金龙鱼(300999.SZ)

(三)温氏股份(300498.SZ)

(四)中粮糖业(600737.SH)

五、风险提示

1、ESG相关信息披露不完善

2、ESG相关政策推行不及预期

3、历史行情不代表未来

4、个股与转债存在波动风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