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中国人最常吃的肉类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近年来,猪肉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2023年生猪养殖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猪肉价格大降的原因

2023年,猪肉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的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25.8元/公斤,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41.5%。猪肉价格的大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生猪供应增加。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大幅下降,导致猪肉供应紧张,价格飙升。为了恢复生猪产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财政补贴、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规模化水平、加强疫病防控等,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快速恢复。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全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生猪供应的增加,使得猪肉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价格出现了回落。

2. 猪肉需求减少。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猪肉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受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习惯和偏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部分消费者转向其他肉类或植物性蛋白的替代品,猪肉消费弹性降低。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对猪肉的消费也有所节制,猪肉需求的增长速度放缓。

3. 其他肉类供应增加。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国家也加大了对其他肉类的生产和进口的支持力度。2021年,全国牛肉产量718万吨,同比增长3.0%;羊肉产量525万吨,同比增长2.0%;禽肉产量2443万吨,同比增长2.6%。同时,国家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肉类进口。2021年,我国进口猪肉460万吨,同比增长14.6%;进口牛肉220万吨,同比增长19.6%;进口羊肉12万吨,同比增长7.1%。其他肉类的供应增加,也对猪肉价格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综上所述,猪肉价格大降的原因主要是供大于求,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

二、生猪养殖业的现状

猪肉价格的大降,对生猪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生猪养殖业的收入水平下降,养殖成本压力增大,养殖利润率下降,部分养殖户和企业面临亏损甚至退出的风险。另一方面,生猪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疫病防控和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生猪养殖业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具体来看,生猪养殖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率、保障猪肉供应安全、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通过加大财政补贴、优化区域布局、提供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支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和企业发展规模化养殖。2021年,全国规模化养殖 (母猪存栏>50头) 的比重达到了74.9%。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2. 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非洲猪瘟疫情是近年来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促使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国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监督检查、应急处置等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疫病防控体系。同时,通过加大科技支撑、技术指导、培训宣传等措施,提高了养殖户和企业的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此外,通过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为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3. 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猪养殖业是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生猪粪便和尿液等废弃物如果不加处理,会造成水体、土壤和气体的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家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循环利用等措施,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同时,通过鼓励和支持养殖户和企业建设生猪粪便资源化利用设施,将生猪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沼气、电力等,实现了生猪养殖业的低碳化、减排化、增效化。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生猪养殖业的环境影响逐步减轻。

4.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是提高生猪养殖业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广智能设备、建设信息平台、培育新型主体等措施,推动了生猪养殖业的智能化发展。同时,通过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生猪养殖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养殖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猪肉价格的大降,虽然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为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提供了契机。从长远来看,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猪肉需求仍然旺盛。猪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肉类消费品,占据了肉类消费的半壁江山。随着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的推动,猪肉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将达到5800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6200万吨。猪肉需求的旺盛,为生猪养殖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保障。

2. 生猪养殖业仍然有潜力。生猪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肉类消费需求,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物流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振兴。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生猪养殖业仍然有优势。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猪品种资源,如二元杂交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我国还拥有广阔的生猪养殖区域,如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我国还拥有众多的生猪养殖主体,如农户、合作社、企业等,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坚实的物质和人力基础。

综上所述,猪肉价格的大降,是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现象,不会改变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只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生猪养殖业就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肉类供应,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