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临港经开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宜宾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目 录
附图1. 60
附图2. 61
附表2. 62
宜宾市现代生猪产业建设项目计划表... 62
引言
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先导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以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2017—2021年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及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宜委发〔2018〕1号)总体部署,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努力做大做强我市现代生猪产业,不断巩固生猪产业在全市畜牧业中的基础性及战略性地位,不断提升畜牧业占农业比重以及对农业的贡献率,确保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率先取得突破,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为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强对我市2017—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着力打造综合产值500亿元现代生猪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由文本、图表、名词解释等部分组成。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一)猪肉产量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我市生猪出栏数439.62万头,生猪存栏数311.48万头,能繁母猪30.14万头,猪肉产量30.92万吨,生猪产量较往年略有减少,但总体保持稳定;生猪出栏及存栏数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均位列第5位,是四川省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我市有7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分别是翠屏区、南溪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和兴文县。
(二)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2016年我市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2.33%,较201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生猪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规模养殖场建设等政策鼓励下,我市生猪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自动饲喂、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使用。2016年我市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出栏数266.54万头,占总出栏数的60.63%;适度规模养殖存栏数203.55万头,占总存栏数的65.35%。我市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生产方式不断优化,现代生猪养殖格局逐步形成。
(三)质量安全和疫病防控持续加强。我市不断加大生猪饲料及兽药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规模养殖场“瘦肉精”专项监测及猪肉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力度,2016年生猪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9.4%,养殖场和流通屠宰环节“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为100%,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为100%,有效保证了消费者吃到放心肉。近年来,我市严格执行生猪检疫“四到位”,产地检疫以村为单位的检疫开展面达到100%,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开展面达到100%,全市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四)养殖模式不断创新。我市积极探索“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的“六方合作”机制,实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领取猪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组织防疫、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回收销售的“六统一”办法,建立“公司+家庭农场”带动生猪产业发展的“德康模式”,确保养殖户猪种不担心、防疫不担心、饲料不担心、销售不担心,有效解决了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让养殖户安心养猪奔小康。养殖模式的不断创新,有力推动了我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必要性
(一)发展生猪产业是落实国家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的需要。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发展生猪产业对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四川省列为7个生猪重点发展省份之一,作为稳定我国猪肉供给的核心区域。宜宾是四川省国家生猪战略保障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宜宾生猪出栏数在全省21个市(州)中位列第五,加快发展宜宾现代生猪产业是落实国家“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的现实需要。
(二)发展生猪产业是实现宜宾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741’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其中,生猪是我市4大特色优势养殖业之一,生猪加工也是我市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的重要板块,发展生猪绿色清洁养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环境友好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对我市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生猪产业是实施宜宾脱贫攻坚的需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均将“十三五”期间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既定脱贫目标写入规划。我市是四川省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养殖数量大,涉及农户多,脱贫带动效益显著。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我市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市完成“十三五”期间全面脱贫战略任务的坚实保障。
三、发展机遇
(一)战略布局机遇。《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设定为约束发展区,这些地区的生猪产业向内陆省份转移已呈不可逆转趋势。四川省是全国7个生猪重点发展省份之一,宜宾是四川重要的生猪养殖基地,这种战略转移给宜宾生猪产业带了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承接国内有技术、有资金的大型生猪龙头企业落户宜宾。同时,宜宾将有更多机会获得国家推出的良种工程项目、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良种补贴政策、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标准化养殖项目及生猪养殖保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推动宜宾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市场需求机遇。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到2020年,我国将有1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而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不足城镇居民家庭的70%,城镇化将为猪肉消费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此外,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预计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3亿,按现有猪肉消费水平(人均消费41.5千克/年)测算,我国猪肉消费量将达到5934万吨;按现有生产水平测算,我国将有447万吨的猪肉缺口。四川作为全国生猪产业重点发展区,未来我国猪肉市场缺口将有很大一部分由四川来补充,这为宜宾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将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现代生猪产业的发展方向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必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同时,我国目前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居民食品消费已从温饱型消费向高品质消费转变,居民对食品的营养、健康、安全及多样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生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市要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提升高品质猪肉生产比例,完善产业链布局,促进生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猪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适应市场新需求中抢得先机。
(四)脱贫攻坚机遇。为实现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既定脱贫目标,四川省重点实施了“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将我市屏山县和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纳入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范围,(其中屏山县为国家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高县、筠连县、珙县、兴文县为四川省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多角度予以重点支持。《四川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积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加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健康养殖池塘、饲草饲料基地及棚圈、牧道、人工打贮草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贫困地区现代养殖业发展,加快实施一批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较强的工业扶贫项目,构建集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商品化处理、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吸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产业增收工程是宜宾市提出的“六大扶贫工程”之一,大力发展生猪等宜宾特色优势产业是其中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机遇将为我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交通运输发展机遇。宜宾位于国家“五纵七横”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与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重要通道的交汇点,是全国50个铁路枢纽之一,是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结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六大重要枢纽港之一和金沙江水电滚动开发的依托城市,被列入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重点支持发展区域,是四川建设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川南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城市。我市良好的交通及区位优势有利于生猪产业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汇集更多的优势资源,推动生猪产业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压力增加。《中共宜宾市委关于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决定》(宜委发〔2018〕22号)明确提出“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成长江生态第一城”。由于生猪养殖粪便产生量大,处理难度高,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牧结合不紧密问题逐步显现,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宜宾地处长江、金沙江及岷江三江交汇之地,畜禽养殖已成为三江流域农业面源中最大的污染源。在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实施,生猪养殖环境保护制度更加严格及生态文明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是我市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资源约束趋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十三五”期间,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集中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受土地供给总量的限制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林业用地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短缺将成为我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市场波动较大。猪肉需求刚性增长使生猪价格呈长期上涨趋势,而生产的阶段性使生猪价格呈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周而复始的周期性波动。与此同时,自然灾害、疫病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生猪价格呈非常规性波动。较大的市场波动影响了生猪养殖户的信心及生产热情,养殖户无法安心生产,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了威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将是我市面临的挑战。
(四)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在农业、非农业劳动力统一市场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导致生猪养殖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同时,生猪养殖所需饲料、种猪、兽药成本也不断增加,规模养殖圈舍、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不断增长,为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成本必然增加。在食品安全倍受重视的今天,疫病防控及食品安全控制的投入不断加大,综合成本上升必然导致猪肉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减少猪肉产品消费量,转而选择牛、羊、禽类、鱼类等其他肉食产品,从而影响生猪养殖户及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生猪产业发展。
(五)产业安全要求提高。由于生猪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防控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了对动物防疫的管理、预防、控制和动物疫病的扑灭。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更严厉、更坚决地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群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持续提高和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态度对我市生猪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 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将生猪产业作为我市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以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为根本要求,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为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组合政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集种猪繁育、种养循环、饲料保障、精深加工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把我市打造成为四川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示范区,率先走出一条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产业智慧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适度规模,环境友好原则。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环境保护要求,加强对养殖粪污、屠宰废水、病死猪等污染源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防污染设施与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建设“三同时”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在养殖环节,建立基于土地消纳能力和环境容量的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种养平衡、农牧互动和生态循环;在屠宰加工环节,企业主体统一进入工业园区,实现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
(二)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原则。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等相关规定,结合土地粪污消纳能力和环境承容量,科学划定我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和生猪养殖重点区域,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根据生猪存栏及出栏分布情况,合理布局配套饲料加工、屠宰及精深加工产业,严防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把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一二三产协调融合发展作为生猪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原则。积极发挥政府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出台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出台产业支持与激励办法、增加公共资源供给、加强产业监管与科技创新、完善产业服务体系等措施,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引进或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家庭农场”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四)标准建设,提质增效原则。严格执行现行种猪场、家庭农场、饲料厂、屠宰及精深加工厂等相关建设标准与规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规范屠宰加工企业,提高猪肉商品化率并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产业各环节标准化、机械化、精准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产业成本,实现产业数量效益同增长。
(五)三产融合,惠及民生原则。通过大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或引导养殖场和屠宰企业联营、屠宰企业与超市对接等,推进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公司+家庭农场”模式下生猪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步建设,创新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展代管代养、利益兜底、二次返利等多种合作养殖机制和模式,带动养殖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利益保障,实现脱贫致富。
(六)科技支撑,质量安全原则。在良种引进与繁育、粪污处理、疫病防治、精准饲养、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适用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及先进科技示范。大力发展“互联网+生猪”智慧农业,提升生产经营与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实食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饲料和兽药生产、流通与使用监管,加强疫病预警防控,执行最严格的防疫制度。建立肉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鼓励生产绿色或有机猪肉。
三、发展定位
——产业区域定位:四川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示范区。
——产业水平定位:率先实现产业现代化。
——产业组织定位: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群化。
——产业目标定位: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资源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监管信息化、产业智慧化。
四、发展目标
(一)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到2021年,按照“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年出栏1000头优质肉猪的家庭农场4000家,出栏优质肉猪400万头,带动面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150万头,特色风味肉猪和农民散养50万头,建成60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基地,生猪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占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比例高于25%,实现助农增收10亿元。
(二)产业链条构建基本完成。在种猪繁育方面,建立祖代种猪场5个,引进优质原种猪2万头;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种公猪)站2个;建立父母代猪场13个,存栏父母代种猪20万头,年提供优质三杂仔猪400万头,实现种猪年产值10亿元。在养殖环节方面,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0%,实现优质肉猪养殖业年产值120亿元。在饲料保障方面,建设饲料加工厂6个,新增生产能力160万吨,全市可实现饲料工业年产值63亿元。在精深加工方面,新建生猪屠宰和精深加工厂3个,新增加工能力250万头,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在圈舍建造、防疫、保健、物资供给、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病死动物集中处置、粪污处理、有机肥生产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实现年产值47亿元。
(三)环境保护切实得到落实。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实现全部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零排放。按照为“养而种,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原则,以土地消纳能力适度确定养殖规模并留有余地。改造现有规模养殖场,实现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达标排放。探索农牧结合美丽猪场建设新模式,出台新建猪场建设标准。创建标准化生态家庭农场500家,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县2—3个。新建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1个。
(四)产业布局与结构更加合理。完成全域范围内禁养区划定和生猪养殖重点区域布局,并确定最大承载量,严格关停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引进3—5家生猪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家庭农场”模式,使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比例达到90%。
(五)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在养殖环节,加快普及通风控温、污水处理和自动化饲喂,规模家庭农场设施化率达60%以上。全市生猪良种率达到95%以上;母猪PSY指数(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提高到22头以上,疫病控制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平均出栏率提高5%以上;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开发建设宜宾智慧生猪云平台,建成生猪标识及产品追溯系统和兽医主体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生猪行业管理、监督执法和服务主体信息化水平。
(六)产业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加强对饲养投入品、屠宰、运输、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监管,饲料兽药产品和畜产品的安全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整顿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类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三品一标”产品明显增加。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生猪重大疫病和猪肉重大产品安全事故。
第三章 区域布局
一、养殖业布局
(一)禁养区布局。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综合考虑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及生态功能重要性,布局宜宾生猪禁养区。禁养区的主要任务有:在与生态保护红线格局相协调前提下,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区域为重点,兼顾江河源头区、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科学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二)重点养殖区布局。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及《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同时结合土地粪污消纳能力和环境承载容量,确定我市生猪重点养殖乡(镇),引导生猪养殖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生猪重点养殖乡(镇)的主要任务有:依托大型现代生猪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快生猪生产方式转变。继续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设施化装备水平。深入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建立健全标准生产体系,推进高效适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切实发挥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大型一体化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优势,带动生猪养殖场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生猪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使适度规模养殖成为宜宾生猪生产发展的主体,切实增强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表3-1 各县(区)生猪重点养殖乡(镇)
县 区 | 生猪养殖重点乡镇 |
翠屏区 | 李庄镇、明威镇、李端镇、邱场镇、金坪镇、高店镇、南广镇、思坡镇、牟坪镇、宋家镇、象鼻街道 |
南溪区 | 长兴镇、仙临镇、留宾乡、裴石镇、大观镇、南溪街道、林丰乡 |
江安县 | 江安镇、蟠龙乡、怡乐镇、底蓬镇、四面山镇、桐梓镇、水清镇、铁清镇、迎安镇 |
高 县 | 沙河镇、可久镇、罗场镇、嘉乐镇、大窝镇、落润乡、庆岭乡 |
宜宾县 | 柳嘉镇、观音镇、合什镇、古罗镇、蕨溪镇、高场镇、永兴镇 |
长宁县 | 长宁镇、梅白乡、下长镇、井江镇、古河镇、三元乡、铜鼓镇、花滩镇、老翁镇、梅硐镇、双河镇、开佛镇、龙头镇、硐底镇 |
兴文县 | 莲花镇、大坝苗族乡、九丝城镇、大河苗族乡、仙峰苗族乡、麒麟苗族乡、五星镇、古宋镇、周家镇、毓秀苗族乡、共乐镇、玉屏镇 |
筠连县 | 筠连镇、巡司镇、腾达镇、双腾镇、沐爱镇、维新镇、蒿坝镇、镇舟镇、大雪山镇、武德乡、龙镇乡、孔雀乡、高坪苗族乡、联合苗族乡、团林苗族乡、乐义乡、高坎乡 |
珙 县 | 巡场镇、孝儿镇、上罗镇、底洞镇、珙泉镇 |
屏山县 | 太平乡、鸭池乡、龙溪乡、屏边彝族乡、书楼镇 |
(三)出栏量布局。
表3-2 各县(区)出栏量布局表
区 县 | 2016年出栏数(万头) | 2021年出栏目标 | |||
2021年 出栏数(万头) |
其中适度规模养殖出栏数(万头) | 其中特色风味肉猪出栏数(万头) | |||
“公司+家庭 农场”出栏数 |
带动适度规模 养殖出栏数 | ||||
翠屏区 | 42.27 | 45 | 25 | 15 | 5 |
南溪区 | 39.48 | 35 | 20 | 13 | 2 |
宜宾县 | 89.99 | 130 | 95 | 27 | 8 |
江安县 | 43.66 | 60 | 40 | 18 | 2 |
长宁县 | 39.66 | 60 | 50 | 7 | 3 |
高 县 | 40.12 | 60 | 30 | 23 | 7 |
珙 县 | 40.57 | 60 | 50 | 5 | 5 |
筠连县 | 38.85 | 50 | 30 | 15 | 5 |
兴文县 | 40.96 | 60 | 40 | 15 | 5 |
屏山县 | 24.06 | 40 | 20 | 12 | 8 |
总 计 | 439.62 | 600 | 400 | 150 | 50 |
综合考虑各县(区)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养殖传统、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科学规划各县(区)生猪出栏量布局。到2021年,全市出栏肉猪600万头,其中适度规模养殖出栏数550万头,特色风味肉猪和农民散养出栏数50万头。适度规模养殖中,“公司+家庭农场”出栏400万头,带动适度规模养殖出栏150万头。各县(区)出栏量布局见表3—2。
二、加工业布局
立足宜宾生猪产业基础,结合各县(区)区位优势、地理条件、发展规模等实际情况,以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化为重点,加快生猪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向主产区聚集,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优势产业。生猪加工区域布局分为屠宰及精深加工布局、饲料加工布局、有机肥加工布局等三大版块。
(一)屠宰及精深加工布局。屠宰加工主要指生猪屠宰和分割肉加工;精深加工主要指利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生猪分割肉进行深加工,开发各种猪肉制品,也包括利用皮、毛、血、油、骨、内脏等副产物进行深度加工,开发出各种食品及工业产品。围绕生猪养殖产业布局,依托标准化规模育肥场和现代大型养殖园区,根据生猪养殖规模和屠宰加工厂实际分布情况,稳定原有屠宰加工发展规模,适度进行技术改造和屠宰能力提升。新建屠宰及精深加工厂要加强环境设施的建设,着力构建标准、环保、高效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基地。依托各县(区)工业园区或食品工业园区,推进屠宰及精深加工企业入工业园区,扶持市内原有肉制品加工企业,以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入驻宜宾,打造生猪精深加工精品企业。
目前,全市现有规模(1万头/年)生猪屠宰厂14个,年屠宰量168万头,主要集中在翠屏区、高县、宜宾县;现有生猪规模精深加工企业12个,年加工量2.1万吨,主要集中在翠屏区和长宁县。
通过改扩建和新建,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主要布局在翠屏区、宜宾县、长宁县、江安县、高县、珙县等县(区)(见表3—3)。到2021年,实现年生猪屠宰能力600万头,年生猪精深加工400万头的规模,重点发展生鲜分割肉、速冻肉制品、低温冷鲜肉制品等产品,实现屠宰及精深加工年产值260亿元以上。
表3-3 生猪屠宰加工布局
县(区) | 数量 /个 |
建设性质 | 建设地点 | 加工能 力/万头 |
业务 范围 |
预期效益/亿元 | 备注 |
翠屏区 | 1 | 改扩建 | 长江工业园 | 100 | 精 | 50 | 进园区 |
江安县 | 2 | 新建 | 康家坝园区 | 100 100 |
屠 精 |
60 | 进园区 |
高 县 | 1 | 改扩建 | 庆符农产品加工园 | 100 | 屠 | 10 | |
宜宾县 | 3 | 新建 | 向家坝工业园 | 150 100 |
屠 精 |
65 | 进园区 |
长宁县 | 2 | 新建 | 开佛食品工业园 | 150 100 |
屠 精 |
65 | 进园区 |
珙 县 | 1 | 改扩建 | 温氏集团 | 100 | 屠 | 10 | |
合计 | 10 | 600屠宰 400加工 |
260 |
注:业务范围中的“屠”指定点屠宰;“精”指精深加工。
(二)饲料加工布局。根据全市现有养殖规模,分阶段喂养适宜的猪饲料可以给生猪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满足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生猪在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中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特定需求,提高生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饲养不同类型生猪的特定目的,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支持饲料行业技术改造,积极研制、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环保及成本低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不断做优饲料产业。
目前,全市有生猪饲料生产企业7家,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饲料产业主要布局在翠屏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珙县和兴文县等(见表3—4),布局6个企业入驻园区,重点发展配合饲料产品。到2021年,形成年饲料加工能力180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63亿元。
表3-4 饲料加工布局
县(区) | 布局数量 /个 |
建设地点 /园区/公司 |
加工能力 /万吨 |
预期产值 /亿元 |
主要产品 |
翠屏区 | 1 | 向鼻工业园 | 34 | 11.9 | 配合饲料 |
宜宾县 | 1 | 正邦集团 | 20 | 7 | 配合饲料 |
江安县 | 1 | 康家坝园区 | 30 | 10.5 | 配合饲料 |
长宁县 | 1 | 下长粮食物流园区 | 36 | 12.6 | 配合饲料 |
珙县 | 1 | 温氏集团 | 30 | 10.5 | 配合饲料 |
兴文县 | 1 | 兴文县工业园区 | 30 | 10.5 | 配合饲料 |
合计 | 6 | 180 | 63.0 |
注:价格按照3500元/吨测算。
(三)有机肥加工布局。根据宜宾市现有生猪养殖规模,主要采取种养循环模式,对难以采用种养循环的通过有机肥生产方式予以消纳。有机肥生产采用无害化活菌制剂处理猪粪,在多种有益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发酵,有机质被充分分解,释放出养分,同时产生的高温能杀死病菌和虫卵,可除毒去臭、净化环境,生产出高效优质的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使粪便资源化、产业化。发酵后的生物有机肥具有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适用于绿色食品生产和“菜篮子”工程。
按照1头出栏生猪累计产粪1吨,1.5吨猪粪生产出1吨有机肥计算。全市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550万头,有机肥产能将达到350万吨左右。有机肥加工主要布局在翠屏区、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珙县、高县和兴文县等主要生猪养殖县(区)(见表3—5),布局7个企业。到2021年,年有机肥加工能力达到355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35.5亿元。
表3-5 有机肥加工布局
县(区) | 养殖规模/万头 | 布局数量/个 | 建设地点 /园区/公司 |
加工能力 /万吨 |
预期效益 /亿元 |
翠屏区 | 45 | 1 | 邱场镇 | 25 | 2.5 |
宜宾县 | 130 | 1 | 柳嘉镇 | 80 | 8 |
江安县 | 60 | 1 | 蟠龙乡 | 50 | 5 |
长宁县 | 60 | 1 | 梅白镇 | 50 | 5 |
珙 县 | 60 | 1 | 巡场镇 | 50 | 5 |
高 县 | 60 | 1 | 沙河镇 | 50 | 5 |
兴文县 | 60 | 1 | 莲花镇 | 50 | 5 |
合计 | 475 | 7 | 355 | 35.5 |
注:产品类型主要为有机复合肥,价格按照1000元/吨测算。
三、第三产业布局
(一)规模养殖农场建设服务。主要指为生猪规模养殖户提供标准化规模养殖圈舍、管理用房、饲料给料系统、粪污处理设施、灌溉网管等养殖设施的建造及维修服务,保障我市生猪规模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及日常维护。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等。
(二)投入品经营及物流服务。投入品经营业主要指为生猪养殖户及猪肉加工企业提供喂养饲料、兽药、养殖设备、食品添加剂及配料等生猪产业所需投入品,保障我市生猪产业投入品及时和高质量供应。饲料及养殖设备供应重点布局在翠屏区、宜宾县、江安县、高县,食品添加剂及配料供应重点布局在临港经开区西南食品集散贸易中心。物流服务主要指为生猪养殖户提供生猪运输、生鲜猪肉及加工肉制品贮藏及物流服务,生猪运输服务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等。大力发展猪肉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重点布局在中国西南冷链食品综合批发交易集散市场、川南农产品批发市场、西南食品集散贸易中心及赵场农产品批发市场。
(三)防疫保健服务。主要指为生猪养殖户提供生猪防疫、保健、兽医等服务,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及传播,降低养殖户损失,保证猪肉质量安全。防疫保健服务重点布局在宜宾县、高县、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珙县等。
(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服务。成立专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营单位,负责对我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在生猪重点县按照市场化原则建设1个年处理20万头病死猪的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并建立覆盖全市的病死猪定点收储站。
(五)金融保险服务。主要指为生猪产业提供抵押贷款、信贷担保、贴息等金融业务以及生猪价格保险、育肥猪养殖保险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等各种生猪保险服务,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紧张及抗风险能力弱等难题。重点布局在翠屏区、宜宾县和珙县等。
(六)信息服务。主要指提供规模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定点屠宰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等经营主体信息、生猪产品价格监测、产销预警、检疫信息化监管、“互联网+生猪”等服务,提升我市生猪产业信息化水平。重点布局在宜宾县。
(七)培训服务。主要指提供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养殖知识培训及针对技术推广人员、疫病监测人员、兽医和协检人员、加工技术人员、信息化管理人员等的业务培训,构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优、服务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筠连县等。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建设质量并举的良种繁育体系
(一)加快现代生猪种业建设,满足产业发展良种需求。依托德康、正邦、温氏、大北农等进驻规模龙头企业,建设起点高、规模大、设施完善的祖代种猪场5个。根据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质原种猪2万头。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种公猪)站2个。
表4-1 种猪场布局
县(区) | 是否建种猪场 | 种猪场建设地点 |
翠屏区 | 是 | 邱场镇、金坪镇 |
南溪区 | 否 | 无 |
江安县 | 是 | 怡乐镇、蟠龙乡 |
高 县 | 是 | 胜天镇 |
宜宾县 | 是 | 蕨溪镇、柳嘉镇 |
长宁县 | 是 | 梅白乡、老翁镇 |
兴文县 | 是 | 大坝苗族乡、太平镇 |
筠连县 | 是 | 腾达镇 |
珙 县 | 是 | 巡场镇塘坎村、鞍子村,底洞镇陈泗村,上罗镇七星村。 |
屏山县 | 是 | 中都镇、大乘镇、清平彝族乡 |
(二)加强父母代猪场建设,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分县(区)规划建设规范化父母代猪场13个,存栏父母代种猪20万头。依托科技,稳步提高PSY指数(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到22头以上,年提供优质三杂仔猪400万头,实现年产值10亿元。
(三)突出发展商品猪场和专业饲养户,提高良种覆盖率。新建、扩建1000头规模养殖场4000个,饲养出栏商品猪400万头,带动面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150万头,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针对我市具体情况,积极建立健全适合我市市情的补贴政策与相关法规,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继续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鼓励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和标准化养殖转变。
专栏1 种猪繁育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现代生猪种业建设工程:建设起点高、规模大、设施完善的祖代种猪场5个,引进优质原种猪2万头,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种公猪)站2个。 标准化示范创建工程:深入推进现代养猪业发展平台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稳步推进“部、省、市、县”四级示范场联创,创建省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5个,分县(区)建立规范化父母代猪场13个,存栏父母代种猪20万头,规划建设1000个典型示范场。 家庭生态农场创建工程:按照“生态、标准、美观、良种”的要求,在我市建设2000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清洁高效、生态循环、绿化美观”的家庭生态农场。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等。 |
二、创建集约高效的健康养殖体系
(一)稳步推进健康养殖典型示范场建设。合理选择养殖场地址,科学规划养殖场布局。在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资源化的“四化”要求基础上,重点支持健康养殖典型示范场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和新建,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周边配套发展种植业,共规划建设1000个健康养殖典型示范场。通过培育养殖典型,集中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将宜宾打造成四川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示范区。
(二)形成特色鲜明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依托引进德康、正邦、温氏、大北农等龙头企业,推进以规模化、产业化为主体的生猪养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优势,带动规模猪场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生猪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使适度规模养殖的家庭农场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体,建成年出栏优质肉猪1000头规模的家庭农场4000个,出栏商品猪400万头,并带动面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150万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0%,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同时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技术和组织生产的水平, 切实增强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专栏2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重点工程
“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集成与推广工程: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有计划引进德康、正邦、温氏、大北农等龙头企业,推进以规模化、产业化为主体的生猪养殖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优势,带动规模猪场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适度规模健康养殖的家庭农场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体,建成年出栏优质肉猪1000头规模的家庭农场4000个,出栏商品猪400万头,并带动面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150万头,生猪规模化健康养殖比例达到90%,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同时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技术和组织化水平,切实增强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生猪现代养殖科技集成示范工程:围绕提高生猪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加强关键适用技术攻关,集成现代畜牧兽医科技,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广标准化综合生产技术。每年改造提升10家存栏3000头以上养猪场,稳步提高PSY指数(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到22头以上,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长速度。 现代养猪业“机器换人”工程:大力推进养猪领域的“机器换人”,建立50个以上示范场,全面推广自动喂料系统、粪污清运与综合利用、环境控制等关键机械设备,组合无线传感器监测、智能调控和远程监控系统,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
三、建立种养循环的生态保障体系
(一)科学合理布局生猪养殖。按照“为养而种,以种定养,
三、建立种养循环的生态保障体系
(一)科学合理布局生猪养殖。按照“为养而种,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县(区)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家庭农场。在空间布局上,促进种养结合就地就近循环,积极发展有机肥生产,促进粪污异地消纳,形成田中有场、园中有场等新格局。在种养规模上,实现粪污排放与种植消纳量相匹配;在设施配套上,推进沼液管网入园和储运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打通粪污还田利用通道,建成高效生态的种养循环体系,防止养殖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污染。
(二)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按照“源头削减、清洁生产、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行生猪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带动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在生猪养殖重点县(区)建立有机肥厂,在园区或整县制探索建立PPP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生猪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将养猪业发展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转化优质肥料)—种植业(优质农产品、饲料)—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
(三)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要求,淘汰或改造部分生物安全性和环保性相对落后的病死动物处理设施,新建1个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落实政府、部门、生产经营者责任,以及时处理、清洁环保、合理利用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与属地负责相结合、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财政补助与保险联动相结合、集中处理与自行处理相结合,尽快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构建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确保养殖业健康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专栏3 环境友好型生猪业建设重点工程
养猪场生态化提升工程:深入贯彻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对新建的1000个示范场、4000个家庭农场,按照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场要求配套建设粪便处理设施,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基本建成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的生态畜牧产业体系,实现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原有的生猪养殖场,在巩固治理成果基础上,组织市县按照农牧结合、治理达标、生态长效的原则,进行进一步提升改造,实现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探索生猪养殖场工程减排模式,研究和推广生猪粪污处理典型模式。 生猪绿色发展示范县推进工程:在生猪重点县创建一批农牧结合示范场、示范区,建立有机肥厂7个,在园区或整县制探索建立PPP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主体,联动生态家庭牧场、标准化生态示范场,实现宜宾市下辖县(区)养殖业与种植业资源循环,规划建成2—3个生猪绿色发展示范县。新建1个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 |
四、发展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产业体系
针对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开展屠宰企业现代化提升、精深加工产业提效、新产品开发与品牌效应打造“三大加工产业行动”建设。
(一)屠宰企业现代化提升。
1. 改造一批定点屠宰企业。引导生猪屠宰企业改造提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通过对畜禽屠宰车间、屠宰设施设备、检疫检验设备、冷库冷链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水、电、防疫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以及对不达标企业采取限期关停等措施,促进屠宰加工企业升级。
2. 新建一批定点屠宰企业。通过新建生猪屠宰企业的带动与示范效应,促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推动生猪屠宰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屠宰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经营业务,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到2021年,力争全市生猪屠宰规模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屠宰企业出厂肉类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生猪屠宰年产值60亿元以上。
(二)精深加工产业提效。
1. 加强生猪产品绿色加工制造。引导生猪企业根据资源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全方位改进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重视绿色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特色产品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工艺和花色品种,形成同一生猪产品的优质品牌集群。鼓励生猪企业开发多元化的出口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产品档次高、经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生猪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2. 提升副产物综合利用。新建一批猪肉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企业,采用现代食品加工先进技术,开发猪副产物的腌腊制品、酱卤制品、休闲食品、肠衣制品、火锅食品、骨钙制剂、血粉等产品,提高皮、血、骨、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到2021年,力争全市生猪精深加工规模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肉制品合格率达到100%,新增生猪精深加工龙头企业3家以上,实现精深加工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三)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加工品牌效应
1.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重视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开发新产品,重点发展绿色安全猪肉产品制造,保障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延长产业链,完善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质量可追溯物联网等配套设施,大力推进产销衔接,降低流通成本。
3. 提升加工品牌效应。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提高市场服务质量,加强猪肉制品品牌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创名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到2021年,力争全市生猪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科技水平和科技投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开发特色肉制品5—10个,新增名优产品5个以上,将宜宾建设成为全国猪肉绿色精深加工新高地。
专栏4 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重点工程
改扩建生猪屠宰厂工程:围绕生猪养殖业布局,依托标准化规模育肥场和现代大型养殖园区,对原有生猪屠宰厂进行适度技术改造和屠宰能力提升。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拟改扩建屠宰厂6个,主要布局在翠屏区、高县、江安县、长宁县、珙县等县(区)。到2021年,实现屠宰加工年产值60亿元。 新建生猪精深加工厂工程:以绿色产品加工技术为依托,研发猪肉特色产品,创造优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拟新建猪肉精深加工厂3-4个,主要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等。到2021年,实现生猪精深加工400万头的规模,重点发展生鲜分割肉、速冻肉制品、低温冷鲜肉制品等产品,实现猪肉精深加工年产值175亿元。 副产物综合利用生产线建设工程:依托精深加工厂布局,新建副产物综合利用生产线3~4条,主要生产肠衣制品、火锅食品、骨钙制剂、血粉等产品,提高皮、血、骨、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到2021年,实现副产物综合利用年产值25亿元。 |
五、建立绿色安全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生猪产品安全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建立“疫病防控保障体系、养殖投入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工制品质量控制体系、产业标准化保障体系、产品检测与监管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六大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一)疫病防控保障体系建设。
1. 提升生猪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猪口蹄疫、猪瘟、高致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强制性免疫防控,制订和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各项规程。建立健全疫苗常温、冷冻、冷藏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的全程冷链体系,建立标准化应急防护物资和消毒物资储备库,配备监测采样车、疫苗运输车和机动消毒喷雾器等设施设备。
2. 建立健全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立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配备和更新仪器设备,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多元化技术培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3. 加强生猪养殖场综合防疫管理。加强生猪养殖场防疫条件建设,构建健全的生猪养殖场消毒机制,制订和落实生猪养殖场防疫技术管理等规范。
(二)兽药及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 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规,增强群众守法意识和辨别能力,充分认识兽药、饲料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经营和使用违禁药品、假劣兽药、饲料的危害性。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定期进行法律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依法经营、守法经营、科学合理用药用料意识,规范经营及养殖行为。
2. 加强兽药、饲料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工作。严格兽药经营许可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企业,从源头上确保兽药、饲料质量安全。加强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环节日常监管,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兽药、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深入推行网络化责任监管,做到生产、经营监管无缝隙。
3. 加大兽药、饲料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规模养殖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规范生产经营和使用兽药、饲料。对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领域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执法大检查,加大兽药、饲料产品质量抽检数量和产品覆盖面,实行有效质量监督,杜绝假劣违禁兽药、饲料流入市场,保证养殖环节的用药用料安全。
(三)加工制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1. 制订完善的进货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原料进出货检查制度,并做好查验记录。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生产工序的检验和原料储存、包装的检验,对产品运输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对食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建立严格的进货检查制度,并进行详细记录。
2. 建立完善生产过程控制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要提高生产厂区内环境质量、定期开展设备清洁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做好相关消毒清洗工作,对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的储存和保管做好记录工作。监督指导生猪精深加工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强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3. 建立严格的产品出厂检验制度。生产企业应对食品的出厂时间、出厂数量、生产批号、检验人员、检验记录和检验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地记录,要求检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食品检验制度,并做好不合格产品的记录工作,保证检验后的食品达到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四)产业标准化保障体系建设
1. 生猪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制订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及相关标准,引导规模以上养殖大户严格按照生猪养殖标准进行饲养,做到养殖场地标准化、饲料配制标准化、兽药使用标准化。制(修)订生猪产业地方标准,制订完善一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及检测标准,并推动实施。
2. 食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加工企业制订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范生产行为。严格执行食品加工技术标准和《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确保食品加工质量安全。
(五)产品检测与监管体系建设。
1. 兽药及饲料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加强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检测抽样工作,通过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兽药、饲料实施有效地监测检验,提高兽药饲料质量水平,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 食品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全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构建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协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托市食品检验监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等平台,完善食品供应保障和食品安全监管、风险监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等体系。
(六)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1. 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加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召回制度,对于不安全的食品要进行及时召回,并详细记录企业通知召回的信息情况、实际召回食品的信息情况、召回产品采取的补救、无害化处理情况和整改情况。
2. 建立消费者投诉制度。加工企业对消费者的投诉情况应进行详细记录,制订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处理方案,对于具体的投诉问题做好调研分析及解答工作。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置,并如实记录整个过程。
3. 完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平台、生猪检疫电子出证平台、肉制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构建生产记录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跟踪、伪劣产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专栏5 绿色安全质量保障工程
生猪疫病防控能力提升工程:制订和落实一批生猪免疫、监测、检疫监管、消毒以及无害化处理等规程,保障生猪平均出栏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各县(区)疫苗常温、冷冻、冷藏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的全程冷链体系,标准化应急防护物资和消毒物资储备库,配备监测采样车、疫苗运输车和机动消毒喷雾器等设施设备。 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立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配备和更新仪器设备;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多元化技术培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兽药、饲料检测平台建设工程:在生猪养殖大县,建设先进的兽药和饲料检测平台,重点监控养殖企业或家庭农场的兽药和饲料使用情况,提升生猪养殖安全水平。主要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等。 精深加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程: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实施,加强对生猪精深加工企业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HACCP)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安全。主要布局在6个生猪精深加工企业。 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平台建设工程:通过扩建市级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和县级质检站,构建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工作体系。主要布局在全市10个县(区)。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通过完善生猪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平台、生猪检疫电子出证平台建设,建设肉制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主要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等。 生猪产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程:加大生猪产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制定完善一批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检测标准。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等。 检测人员培训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市级检验人员培训中心,购置相应的检测设备,开发适合生猪精深加工人员的培训系统,实现年培训产品检测人员500人次以上 |
六、构建体系完备的市场营销体系
(一)大型公司自有渠道营销模式。目前,德康、正邦、温氏、大北农等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大型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已经拥有完善的营销渠道,以“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养殖的生猪,充分利用所在公司自有营销渠道进行销售,能有效解决我市生猪销售问题。
(二)合作社营销模式。随着生猪产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型农场规模快速扩大,中小型农场的经营日益困难。鼓励各中小型农场组建或加入专业合作社,农场主将产品交给合作社统一加工处理、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合作社模式既有利于保障农场主产品销路,获得合理利润,又能保证合作社货源稳定,可集中各方资源与大型农场或公司展开竞争。同时,还可为市场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提升猪肉产品的专业化及个性化服务水平。
(三)生猪电子交易市场模式。生猪传统交易模式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生猪价格不合理、养殖户利益无法保证等突出问题,而电子竞价的生猪交易模式可有效减少交易环节,保证养殖户及消费者的权益。要积极对接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电子交易市场等大型平台,利用其信息资源汇聚的优势,大力开展生猪销售工作,拓展我市生猪销售渠道。
(四)特色猪肉连锁销售模式。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具有独特风味且营养价值的猪肉青睐有加。要鼓励我市具有特色猪肉产品生产和市场运营能力的公司积极开展连锁店面销售模式,通过品牌打造和运营创新,推动我市特色猪肉销售转型升级。
(五)直销模式。直销模式是直接把猪肉卖给专卖店、农贸市场、餐馆、食品店等终端市场,对小规模农场或散户而言,这种直接把猪肉销售给终端市场是最简单有效的营销策略。同时,直销模式也适用于中大型农场、合作社及公司,因为部分终端市场愿意与有实力的猪肉供应商合作,以保证猪肉的供应量和产品质量。
(六)网络销售。网络销售已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销售方式之一,而且随着“80”“90”“00”后陆续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网络销售份额将日益增大。应鼓励猪肉生产企业积极与淘宝、京东、顺丰优选、1号店、本来生活网等电商平台及垂直电商展开合作,直接网店销售或成为猪肉供应商。同时,加强与社群电商合作,抢占先机,拓宽网络销售的途径。此外,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年轻打工回流人群等开展电商创业,解决生猪产业电商人才匮乏难题。
七、完善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提升规模养殖场建设服务水平。按照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资源化的要求,根据我市实际,制订《宜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建立统一标准,开展圈舍、管理用房、饲料给料系统、粪污处理设施、灌溉网管等养殖设施的标准化建造及售后维修服务,提升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主体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验收标准,保证建设质量。支持建设服务经营主体,加快生猪养殖场“机器换人”和物联网技术革新,推进智慧养殖场建设,提升我市养殖产业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到2021年,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
(二)加强投入品供应及物流体系建设。分别在象鼻工业园区和西南食品集散贸易中心建立生猪养殖投入品及食品加工投入品市级供应中心,在宜宾县、江安县、高县建立县级供应市场,构建投入品高效供应体系。建立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断扩大投入品监督抽样检验监管品种,保证投入品质量安全,到2021年,我市饲料兽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支持生猪运输企业建立现代生猪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减少物流过程中生猪死亡率,提升物流效率。依托宜宾交通区位优势,加快猪肉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猪肉冷链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21年,实现投入品供应年产值12亿元以上,物流服务年产值25亿元以上。
(三)提升无害化处理经营主体服务水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要求,建设布局合理、专业化程度高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营单位,并对现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厂的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淘汰安全性及环保落后的处理设施。规范无害化处理工艺流程,提高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到2021年,我市死亡生猪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
(四)强化金融保险支撑力度。创新生猪产业金融服务,探索抵押贷款和“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信贷+养殖农户”等信贷模式,积极支持将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支持范围。积极推广育肥猪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联动制度,构建政府补助、企业运行、保险联动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完善风险救助机制,对遭受重大疫病或自然灾害的养殖户实施有效救助。探索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科学设计保险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分散生猪价格风险,缓解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给养殖户带来的伤害,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推进生猪产业信息化服务建设。开发“宜宾生猪”APP手机应用软件,发布养殖用地供求信息、投入品信息、标准化养殖技术信息、疫病防控信息、废弃物处理信息、物流及培训服务信息、产业政策、市场供求信息等内容,建设我市生猪产业专业化移动信息平台。支持全市生猪企业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推动企业经营信息化。加大养殖户可视化监控系统的推广,开展养猪场环境信息采集、检测、自动调控、智能化精准饲喂、物联网、猪病远程诊断等智慧养殖场示范工作,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管理精细度。推动“互联网+生猪”(电子商务)的发展。扶持饲料兽药企业、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猪肉加工企业在电商平台、生猪大宗交易市场进行线上交易,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生猪电商企业及生猪电子商务品牌。到2021年,信息化服务实现年产值10亿元。
(六)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服务体系。大力支持以手机移动终端为主要媒介的线上培训建设。针对我市生猪产业发展实际,依托“宜宾生猪”APP手机应用信息平台,开发易学易懂、实用性高、针对性强、容易操作、互动性好的培训系统,重点开展生猪养殖户责任意识、标准化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知识、粪污处理技术、信息平台使用等培训,农户可利用电脑或手机终端随时参加培训,提升培训效率,惠及更多人群。支持采用“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的公司完善内部培训机制,培训合作家庭农场业主。加强疫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疫病监测预警技术人才。依托科研院校,建立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培训基地,开展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加大各环节信息系统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产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推我市生猪产业信息化建设。到2021年,培训服务实现年产值5亿元。
专栏6 社会化服务重点工程
家庭生态农场创建工程:按照“生态、标准、美观”的要求,在我市建设2000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清洁高效、生态循环、绿化美观”的家庭生态农场。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等。 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工程:加快在中国西南冷链食品综合批发交易集散市场、川南农产品批发市场、西南食品集散贸易中心及赵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肉类冷库贮藏设施。 金融保险服务推广工程:推出一批符合我市生猪产业实际的保险品种,并重点在宜宾县和翠屏区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 智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建设具有可视化监控、环境信息采集、检测、自动调控、智能化精准饲喂等功能的智慧养殖示范基地20个。重点布局在宜宾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翠屏区、南溪区、屏山县、兴文县。 手机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开发并推广“宜宾生猪”手机应用APP,构建宜宾生猪产业专业化移动信息平台。重点布局在翠屏区。 “互联网+生猪”(电子商务)发展工程:鼓励饲料兽药企业、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猪肉加工企业开展线上交易,培育1-3个全国知名的生猪电商企业及生猪电子商务品牌。 培训体系建设工程:开发应用1套适合“宜宾生猪”APP平台应用的线上培训系统,年培训从业人员3万次以上;建设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培训基地1-2个;年培训疫病防控技术人员1000人次以上、信息系统人员500人次以上。 |
八、建立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一)落实国家及我省生猪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和《财政部关于印发〈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24号)《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四川省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生猪产业相关政策,助推我市生猪产业发展。
(二)积极探索用地保障政策。充分把握国家和四川省有关政策,创新出台符合我市产业实际的用地保障政策。采用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等方式提供用地保障,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和精深加工厂所需用地可使用存量国有建设用地或采用办理集体土地占用的方式提供用地。
(三)加强用电改造政策扶持。针对我市部分农场电力不足的现状,大力加强电力安装改造,为家庭农场新增动力电安装及改造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纳入农网改造项目给予支持。
(四)加大税收及资金支持。按照“基地共建、利益共享”原则,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产生的税收,根据龙头企业基地所在县(区)提供的生猪屠宰加工数量比例享受相应的税收分成。探索建立“宜宾市生猪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各县(区)政府建立相应产业发展基金扶持生猪产业。
(五)创新出台衔接紧密的组合政策。注意产业各环节的政策衔接,出台涉及用地保障、标准化养殖、饲料兽药安全供应、污染防治、疫病防控、金融保险支持、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创新等一套衔接紧密、操作性强、含金量高且惠及我市生猪整个产业链的“政策组合包”。
第五章 资金测算与效益分析
一、资金测算与筹措
(一)资金测算。本规划资金测算范围主要包括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其他建设项目发展资金的投入由社会业主、养殖户等经营主体自行确定,未纳入本规划资金测算范畴。至2021年本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3.3亿元,其中:
1. 种猪繁育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投资20.2亿元。
(1)投资5000万元,建设祖代种猪场5个;投资1000万元,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种公猪)站2个;投资2.6亿元,分县(区)建立规范化父母代猪场13个。
(2)投资2亿元,引进优质原种猪2万头。
(3)投资10亿元,建设4000户家庭农场;投资5亿元,建设1000个典型示范场。
2. 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重点项目投资4亿元。
(1)投资2亿元,推广“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项目。
(2)生猪现代养殖科技集成示范项目,投资1亿元,改造提升50家存栏3000头以上养猪场。
(3)现代养猪业“机器换人”推进项目,投资1亿元,建立50个示范场。
3. 生猪疫病防控能力建设重点项目投资2.5亿元。
(1)做好猪口蹄疫、猪瘟、高致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强制性免疫防控,投资1.5亿元。
(2)县(区)疫苗常温、冷冻、冷藏运输、贮存、使用等环节的软硬件建设,投资1亿元。
4. 养猪场生态化提升项目投资10.4亿元。
(1)养猪场生态化提升项目,投资8.5亿元,新建1000个示范场、5000个家庭农场,按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配套建设粪便处理设施。
(2)有机肥加工厂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其中,新建6个有机肥加工厂,每个投资2000万元。
(3)生猪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项目,投资5000万元。
(4)新建1家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投资2000万元。
5. 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重点项目投资10亿元。
(1)生猪屠宰厂改扩建及新建工程投资2.4亿元,其中技改扩建屠宰生产线投资0.9亿元,新建屠宰生产线投资1.5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厂房建设、屠宰生产线及附属设施建设。
(2)生猪精深加工厂改建或新建工程投资4亿元,新建项目3—4个,主要用于厂房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及附属设施建设。
(3)副产物综合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1亿元,主要用于新建副产物综合利用生产线3—4条,其中肠衣制品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火锅食品生产线投资4000万元、骨钙制剂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血粉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
(4)饲料加工厂扩建项目投资1.2亿元,其中,新建6个饲料加工厂,每个投资2000万元。
(5)有机肥加工厂建设项目投资1.4亿元。其中,新建7个有机肥加工厂,每个投资2000万元。
6.绿色安全质量保障体系重点项目投资2.7亿元。
(1)兽药、饲料检测平台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主要用于兽药和饲料检测平台建设,监控养殖企业或家庭农场的兽药和饲料使用。
(2)精深加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精深加工企业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安全。
(3)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主要用于扩建市级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和县级质检站。
(4)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投资6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平台、生猪检疫电子出证平台建设。
(5)生猪产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项目投资3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产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
7.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3.5亿。
(1)养殖场建造主体建设投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我市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造主体的组建及建设,其中3000万元用于企业“机器换人”和物联网技术革新。
(2)投入品供应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资2亿元,其中市、县(区)级供应中心建设投入5000万元;物流体系建设投入1.5亿元,其中,8000万元用于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3)信息化服务建设投资6000万元,其中“宜宾生猪”APP手机应用软件建设及运营投资1000万元,智慧养殖场示范工程投资2000万元,“互联网+生猪”(电子商务)业务投资3000万元。
(4)培训体系建设投资4000万元,主要用于培训中心建设、培训设备购置、培训系统开发、科研院所培训服务购买等。
(二)资金筹措。建立政府投资引导、企业和养殖户为投资主体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生猪产业建设,确保规划高效实施。
1. 公共财政投入。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的20%,即10.66亿元,通过项目县(区)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和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支持予以解决。主要用于种猪良繁体系、防疫体系、标准化适度规模场、污染治理、绿色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信息化、培训体系等方面建设。
2. 社会资本投入。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的80%,即42.64亿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二、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构建集种猪繁育、种养循环、饲料保障、精深加工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推动我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到2021年,按照“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扶持发展年出栏1000头优质肉猪的家庭农场4000户,全市年出栏优质肉猪400万头,带动面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150万头,特色风味肉猪和农民散养50万头,建成600万头现代生猪产业基地,生猪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占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比例高于25%,实现助农增收10亿元。
(二)社会效益。
1. 有利于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实施后,我市生猪生产方式将得到极大改变,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粪污资源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监管信息化、产业智慧化等全套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都将得到很大提升,基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2. 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规划的实施,将生猪产业与扶贫攻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更多的养殖户、加工业工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都将从现代生猪产业中获得收益,更好地实现产业扶贫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
3.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通过生猪生产方式的改善,可有效提高城乡居民对猪肉安全及品质需求,提升食物营养水平,同时更好地满足居民对产品多样化需求,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三)生态效益。
1. 有利于减少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规划实施后,综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通过科学划定禁养区和养殖重点区域,合理布局生猪养殖区域,从空间布局上减少水源、河流、湖泊、人口集中区域等重要区域的环境污染。
2. 有利于改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实施后,通过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有效减少养殖散户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通过标准化养殖,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粪污得以就近处理,真正实现种养循环,有效改善养殖区域生态环境。
3. 有利于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划实施后,通过积极发展有机肥生产,推动粪污异地消纳,在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实现污染零排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增加产业附加值。
第六章 项目风险评估
一、土地利用风险
(一)风险分析。根据各县(区)的出栏数量,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型种植制度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采用“干清粪+固体粪便堆肥外供+污水厌氧发酵+沼液贮存还田”的粪便处理方式,按照畜禽粪便消纳所需配套种植用地面积取承载力平均值年出栏生猪3头每亩计算,2021年所需养殖用地面积为3万亩,种植用地面积200万亩,而宜宾市可供养殖用地面积与种植用地面积分别为11万亩和449.28万亩,总体能够满足生猪养殖用地需求。但是,规模养殖对连片用地面积有一定要求,项目用地可能会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会造成局部的土地利用风险。
(二)管控措施。生猪养殖用地利用风险可积极协调国土资源部门,采取优化项目选址,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方式应对。灌溉用地不足问题可依托我市引进的温氏、德康、正邦等大型公司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通过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养殖场,实现干湿分离后采用有机肥生产的方式来解决。将循环灌溉和有机肥生产这两种粪污处理方式有效结合,可有效化解灌溉用地不足的风险,实现污染零排放。
表6-1 宜宾市生猪养殖土地供给分析
县 区 | 2021年出栏数(万头) | 2021年种养循环用地需求 | |||||
养殖用地需求 | 种植用地需求 | ||||||
可供养殖用地面积(万亩) | 所需养殖用地面积(万亩) | 是否满足需求 | 可供种植用地面积(万亩) | 所需种植用地面积(万亩) | 是否满足需求 | ||
翠屏区 | 45 | 1 | 0.225 | 满足 | 39.30 | 15 | 满足 |
南溪区 | 35 | 0.5 | 0.175 | 满足 | 31.92 | 11.67 | 满足 |
宜宾县 | 130 | 2 | 0.65 | 满足 | 99.76 | 43.35 | 满足 |
江安县 | 60 | 1 | 0.3 | 满足 | 44.33 | 20 | 满足 |
长宁县 | 60 | 1.5 | 0.3 | 满足 | 43.71 | 20 | 满足 |
高 县 | 60 | 1.5 | 0.3 | 满足 | 47.55 | 20 | 满足 |
珙 县 | 60 | 1.7 | 0.3 | 满足 | 35.02 | 20 | 满足 |
筠连县 | 50 | 0.8 | 0.25 | 满足 | 35.34 | 16.67 | 满足 |
兴文县 | 60 | 0.7 | 0.3 | 满足 | 42.45 | 20 | 满足 |
屏山县 | 40 | 0.4 | 0.2 | 满足 | 29.90 | 13.33 | 满足 |
总 计 | 600 | 11 | 3 | 满足 | 449.28 | 200 | 满足 |
注:1.用地需求适应新型种植制度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按“干清粪+固体粪便堆肥外供+污水厌氧发酵+沼液贮存还田”的粪便处理方式进行测算。
2.畜禽粪便消纳所需配套种植用地面积取承载力平均值生猪出栏3头/亩•年。
3.可供种植用地面积为宜宾市各县(区)2016年大春种植面积。
二、环境影响风险
(一)风险分析。随着我市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养殖规模化和工厂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将急剧增加,给环境保护带来风险。据统计,在一般营养水平情况下,1个万头猪场全年氮、磷的排出量为107吨和31吨,为总食入量的65.2%和77.5%,未被吸收的氮、磷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后随雨水冲入江河、土壤和地下水,氮、磷进入水体后会导致使水体富营养化。
现有的中小养殖场户缺乏环保意识和资金投入,大多没有配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具备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尽管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但由于缺乏技术工艺完备、运行成本低廉的成熟处理模式,粪污处理不彻底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集中可消纳土地,农牧结合还不紧密,特别是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压力巨大。生猪养殖污染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猪肉产品有效供给。如何实现生猪产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市生猪养殖业面临的难点。
(二)管控措施。科学合理布局生猪养殖。按照“为养而种,以种定养,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原则,科学确定区域养殖总量和每个养殖场限养数量,健全负面清单制度,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承载能力控制养殖规模。
在生猪重点县创建一批农牧结合示范场、示范区,加强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支撑规划,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在园区或整县制探索建立PPP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模式,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主体。
围绕畜牧兽医公共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和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三、市场风险
(一)风险分析。成本上升及刚性需求增长使生猪价格长期上涨,而生产的阶段性使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2004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3次明显波动,对生猪养殖带来了显著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是我市生猪养殖健康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管控措施。发展“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是抵御市场风险,是保证生猪养殖农户收益的有效办法。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户无需担心市场波动,以先期签订的相对稳定的价格将生猪卖给企业,企业可以依托自身市场开拓能力、产品附加值提升能力、雄厚资金抗风险能力等优势消化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按照规划,我市2021年“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肉猪出栏数将达到400万头,占到全市生猪出栏总数的65%以上,可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对我市生猪产业的消极影响,保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政策风险
(一)风险分析。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已有严格约束土地使用政策基础上,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战略部署的提出,特别是对节约用地作出的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有关土地利用的约束性政策有可能陆续发布实施,我市生猪产业用地将面临一定风险。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是我国“十三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理念,国家相关部委亦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管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空前重视,更多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将予以发布,严控我国食品安全。生猪产业相关政策风险有可能让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面临严峻考验。
(二)管控措施。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政策约束主要集中在节约用地、绿色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用地风险可通过“宜宾生猪”APP手机应用软件有效对接养殖用地供求信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用地范围内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用地。同时,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有机肥生产等手段减少粪污消纳用地需求。通过“公司+家庭农户”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采用先进养殖技术、完善疫病防治措施、有效溯源监管手段等方法保证猪肉源头的质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条例对我市生猪屠宰、加工及流通环节实施严格监管,及时处置,确保食品安全。
五、技术风险
(一)风险分析。目前我市生猪养殖仍然以分散养殖为主,精细化管理还没有普遍推行,生产方式依然落后,生产良种化、装备设施化、管理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等标准化生产推广普及率较低,低效率导致低产出,生猪综合生产性能与国内外存在相当差距,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
当前,生猪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一是疫情复杂,影响生猪发展的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原有疫病短时间内难以清除,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形势比较严峻。加之,我国生猪散养比例高,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防疫条件差,生猪长途调运频繁,流通环节引发疫情的风险较高,生猪疫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外来疫病传入风险加大。主要以非洲猪瘟的传入风险最大,且目前无有效的防控手段,在传统的养殖和流通模式下,一旦传入,疫情很难控制,将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此外,东南亚地区口蹄疫已呈地方性流行,对我国边境防控工作构成极大威胁。
(二)管控措施。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兴牧”的原则。大力推进生猪生态化、无害化、资源化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创新驱动。积极推进畜牧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高生猪业科技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科技应用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兴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加快构建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加强现代畜牧科技培训,开展分类培训,实行精准培育,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探索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引导有志投身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农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企业,提升从业者整体素质和水平。
规模较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能够保证项目技术目标的实现。同时,加强与西南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也是抵御技术风险的重要措施。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联系副秘书长为副组长,市委农工委、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政府金融办、市水务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扶贫移民局、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市农担公司负责人和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宜宾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生猪产业发展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水产局,由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农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畜牧水产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配备3—5名懂产业经济、食品加工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各县(区)生猪产业发展。
二、保障资金投入
(一)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将生猪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情况,逐年增加财政预算。主要用于贴息、粪污补贴、养殖补贴、以奖代补、平台建设、监管、基础设施补贴等。建立生猪专项发展基金,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业主自有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后补助的形式,鼓励具有一定投资经营实力的业主参与生猪产业的投融资和项目建设,实行自主决策经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圈舍、投料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和补充流动资金。
(三)融投资平台建设。搭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综合运用贴息、基金、期货等金融手段,吸引更多资金投入生猪产业发展,有效解决生猪产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强化政策性保险。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保险补贴政策,拓宽生猪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和额度,积极探索和开发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保险,破解保险品种偏少、理赔门槛偏高、赔付额度较低等问题。
三、创新体制机制
(一)建立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家庭农场及养殖大户自觉主动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整县推进统筹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与支持规模养殖场和第三方市场主体改造升级处理设施,集成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技术,提升养殖粪污处理能力。建立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强制性资源化处理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执法。依法落实规模养殖环境评价准入制度,探索建立生猪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控制区域养殖总量和各养殖场限养量,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备案管理,健全负面清单制度,强化主体责任。
(二)构建全产业利益共同体机制。进一步创新“企业+家庭农场”养殖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生猪养殖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方式,建立起农户与企业稳定的利益关系,同时稳定企业与家庭农场的合作关系。
(三)加强生猪产业科学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宜宾生猪养殖、收购和屠宰联合会,加强产业自律管理;建立生猪市场与生产信息监测发布、生猪市场信息预警机制;建立由生产者自建自营、政府依法扶持发展的生猪咨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生猪质量安全准出制度和养殖主体信用体系,实现信用体系与政策扶持相挂钩;探索建立生猪产业综合执法体系,整合畜牧兽医行政监管、动物卫生监督、畜禽屠宰监管等力量,完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四、强化科技支撑
(一)实用技术集成推广。生猪产业实用技术集成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创新性和突破性,技术集成后,应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从多个方面全方位提升生猪产业链价值,全面实现生猪产业化经营的质量水平升级。
(二)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依托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建立生猪产业技术联盟(产业体系),在育种与繁殖、疫病防控、营养与饲料、生产与环境控制、精深加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突出科技支撑,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三)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与国内生猪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广大生猪养殖场(户)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畜牧系统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生猪饲养、繁育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好养殖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生猪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五、打造产业品牌
(一)创建“宜宾猪”品牌。通过标准化优质生产、精致肉制品加工、品牌宣传共同打造“宜宾猪”品牌形象。研究制订“宜宾猪”品牌形象打造实施方案,形成“宜宾猪、优质猪”的品牌形象定位、识别系统、传播创意和营销机制。
(二)强化品牌内涵支撑。以扩大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数量的方式整体提升我市生猪品质,保证猪肉肉源品质,通过建设精深加工基地,提档升级宜宾猪肉制品,打造“宜宾猪”核心品牌。
(三)加强品牌营销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实施专业化媒体营销,全面塑造和整体宣传“宜宾猪”区域品牌形象。
附表1
宜宾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表
类 别 | 目 标 | 2021年 |
产业规模目标 | 年出栏头数(万头) | 600 |
出栏1000头以上规模家庭农户(户) | 4000 | |
综合产值(亿元) | 500 | |
产业体系目标 | 建立祖代种猪场(个) | 5 |
建立专业生猪人工授精(种公猪)站(个) | 2 | |
存栏父母代种猪(万头) | 20 | |
年提供优质三杂仔猪(万头) | 400 | |
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 | 90 | |
新增饲料生产能力(万吨) | 160 | |
新增生猪屠宰和精深加工能力(万头) | 250 | |
社会化服务实现产值(亿元) | 47 | |
生态目标 | 创建标准化生态家庭农场(家) | 500 |
创建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县 | 2-3 | |
新建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家) | 1 | |
产业技术水平目标 | 规模家庭农场设施化率(%) | 60 |
生猪良种率(%) | 95 | |
母猪PSY指数(头) | 22 | |
畜牧业科技贡献率(%) | 65 | |
质量安全目标 | 饲料兽药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 | 98 |
畜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 | 99 | |
出厂肉类产品抽检合格率(%) | 99.5 |
附图1
附图2
附表2
宜宾市现代生猪产业建设项目计划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万元) | 申请 产业基金(万元) |
开工 时间 |
建设规模及内容 | 业主单位 | 责任 单位 | |||
总计 | 业主自筹 | 融资贷款 | 争取财政补贴 | |||||||
总计48个 | 1548290 | 902540 | 576450 | 69300 | 480100 | |||||
一、产业融合类20个 | 1399350 | 819700 | 520900 | 58750 | 426700 | |||||
1 | 宜宾县正邦循环农业生态园 | 200000 | 118500 | 80000 | 1500 | 80000 | 2016 | 建设存栏2000头/组规模的PS种场14组,发展年出栏2000头以上商品猪代养户200户,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商品猪代养户200户。建设存栏200头公猪的公猪站1个。建设畜禽粪便处理站1个;建设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厂1座。建设36万吨/年饲料加工厂1个。建设年肉品加工能力2万吨的肉食品加工厂及冷链物流园和猪肉食品可追溯体系 | 宜宾广联养殖有限公司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2 | 长宁县正邦集团循环农业生态园(生猪)项目 | 200000 | 100000 | 60000 | 40000 | 40000 | 2017 | 建设存栏2000头/组规模的PS种场14组;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商品猪代养户200户,500头以上商品猪代养户200户;建设存栏200头的公猪站1个;每个猪场建设相应的环保处理站;建设年产1万吨的有机肥厂1个,24万吨/年饲料加工厂1个。建设年屠宰生猪50万头,肉品加工能力4万吨的肉食品加工厂及冷链物流和猪肉食品可追溯体系 | 正邦集团 | 长宁县畜牧水产局 |
3 | 兴文县大北农集团 循环农业生态发展园项目 |
200000 | 100000 | 100000 | 100000 | 2017 | 建设循环农业生态园,建设3个农业示范区,存栏2万头标准化种猪场,并集“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金融区、物流区”五个产业区为一体,形成全产业链生产体系。项目包括繁殖场、有机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特色种植等 | 大北农集团 | 兴文县畜牧水产局 | |
4 | 四川德康农牧生猪养殖项目 | 190500 | 20000 | 170500 | 80000 | 2017.3 | 建设存栏2400头的种猪场1个;建设存栏400头种公猪站1个;建设1000个家庭农场 | 宜宾县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5 | 珙县温氏生猪健康养殖家庭牧场项目 | 61600 | 46600 | 15000 | 31600 | 2017.7 | 发展温氏集团年出栏1000头种养循环家庭牧场500个;每个家庭农场建现代化圈舍900平方米,,发酵床100平方米沼气池等250立方米。带动周边发展规模较大的健康养殖家庭牧场50个 | 温氏集团 | 珙县畜牧水产局 | |
6 | 筠连县大北农集团宜宾金驰阳公司50万头生猪循环农业生态养殖项目 | 200000 | 150000 | 50000 | 30000 | 2017.7 | 新建优质仔猪繁育基地(示范场)5个,新建年出栏24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育肥场100个,引进优良种猪16000头 | 北农集团宜宾金驰阳公司 | 筠连县畜牧水产局 | |
7 | 屏山县100万头优质生猪一体化项目 | 181500 | 180000 | 500 | 1000 | 2000 | 2017.7 | 建设期为5年,建设年存栏5000头以上种猪场5个,存栏500头以上代养场1000个,同步建成30万吨饲料厂1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培训后勤保障中心及物流中心1个 | 巨星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屏山县畜牧水产局 |
8 | 高县30万头生猪基地(种养循环)生态产业化项目 | 80500 | 59500 | 12000 | 9000 | 32000 | 2017.1 | 建设存栏1200头种猪场1个;建设年出栏生猪1000头家庭农场300个单元,形成年出栏生猪30万头养殖基地;建设生猪产业化技术研发中心1个 | 德康集团 | 高县畜牧水产局 |
9 | 南溪区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 54000 | 30000 | 21000 | 3000 | 18000 | 2017.6 | 建设300个家庭农场,每个家庭农场年存栏父母代种猪约50头,年出栏商品猪约1000头,通过约3-4年时间的发展,实现集团在南溪区域内年出栏30万头商品生猪的产业目标 | 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 南溪区畜牧水产局 |
10 | 翠屏区“公司+家庭农场”生猪产业园区建设 | 10000 | 4000 | 3500 | 2500 | 3500 | 2018 | 拟计划发展年出栏1000头生猪家庭农场100个 | 正大集团 | 翠屏区农林畜牧局 |
11 | 高县五彩仙娱玫瑰花坞生态休闲产业博览园项目 | 6600 | 6000 | 400 | 200 | 2500 | 2017.01 | 新建生猪标准化圈舍6000平方米,配套附属设施1600平方米,种植玫瑰花250亩,种植黑莓170亩,水生花卉种植37亩,在园区内配套步道,骑行道等,打造一个集种养循环及乡村旅游为主的农业综合体 | 高县吉欣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高县畜牧水产局 |
12 | 兴文县生态黑猪养殖园 | 2000 | 500 | 1500 | 1500 | 2017 | 建设存栏能繁黑母猪500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头,流转土地600亩,建圈舍12000平方米及相关设施设备,“公司+农户”养殖基地、蔬菜基地、经济林基地、特色水产养殖,打造养殖循环和乡村旅游为主的农业综合体,“公司+农户”养殖基地、餐饮文化体验店、市场平台建设等项目 | 兴文县石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兴文县畜牧水产局 | |
13 | 兴文县浩大农业生猪种养循环休闲娱乐项目 | 2000 | 500 | 1500 | 1500 | 2016 | 新建年出栏10000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1个。流转土地800亩,蔬菜基地700亩。打造养殖循环和乡村旅游为主的农业综合体,“公司+农户”养殖基地、屠宰及加工、饲料加工、餐饮文化体验店、市场平台建设等项目 | 兴文县浩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兴文县畜牧水产局 | |
14 | 兴文县花语岸风味黑猪养殖园 | 2000 | 500 | 1500 | 1500 | 2015 | 建设存栏能繁黑母猪500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头,流转土地600亩,建圈舍12000平方米及相关设施设备,“公司+农户”养殖基地、蔬菜基地、经济林基地、特色水产养殖,打造养殖循环和乡村旅游为主的农业综合体,“公司+农户”养殖基地、餐饮文化体验店、市场平台建设等项目 | 兴文县花岸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兴文县 畜牧水 产局 | |
15 | 兴文天宇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 1800 | 500 | 1300 | 1300 | 2016 | 建设存栏能繁母猪500头,年出栏生猪10000头,流转土地600亩,建圈舍12000平方米及相关设施设备,“公司+农户”养殖基地、经济林基地饲料加工、餐饮文化体验店,市场平台建设等项目 | 兴文县天宇养殖有限公司 | 兴文县畜牧水产局 | |
16 | 江安县畜水产品电商交易平台交易市场项目 | 1500 | 500 | 500 | 500 | 300 | 2017.5 | 建设畜水产品电商交易平台1个+西南片区鲜活畜水产品交易市场1个 | 招商引资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17 | 江安县德康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 | 1400 | 900 | 300 | 200 | 250 | 2017 | 建设生猪生长全程可追溯,全部猪场可视化生产,所有家庭农场的生产可视化,远程指导生产。配套建设中心设施一座 | 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18 | 江安白李源生态农庄项目 | 1350 | 600 | 400 | 350 | 250 | 2016.4 | 流转土地600亩,建设标准化牛舍10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猪舍1000平方米,建设鱼塘200亩,土鸡养殖基地1个200亩,安装管网50000米,种植林下油牡丹100亩,种植大白李300亩,种植砂糖橘100亩,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农家乐1个 | 白李源生态农庄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19 | 江安县华丰农业休闲娱乐种养循环 | 1300 | 600 | 400 | 300 | 250 | 2016.11 | 新建年出栏2000头标准化猪场1个;流转土地800亩;安装沼液管网30000米,种植观赏荷花600亩,蔬菜基地100亩,休闲垂钓100亩,建设农家乐1个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 | 江安县丰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20 | 江安县艳林山庄融合产业基地 | 1300 | 500 | 600 | 200 | 250 | 2016.3 | 流转土地300亩,建设标准化猪舍600平米,配套种植沼、花、果蔬等,建设休闲农庄1个,完善配套设施 | 艳林山庄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二、养殖基地类10个 | 40600 | 26100 | 12950 | 1550 | 17600 | |||||
21 | 高县沙河镇柠檬-生猪种养循环示范产业园项目 | 21300 | 18000 | 3000 | 300 | 10000 | 2017.08 | 在沙河镇新建10个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标准化小区,流转土地2万亩种植柠檬,采取猪-沼-果的种养循环方式,既利用猪粪,又提高水果产出 | 四川凯华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高县畜牧水产局 |
22 | 江安县蟠龙乡柏香林选育场项目 | 5500 | 500 | 4550 | 450 | 1000 | 2017.4 | 建设存栏5000头的现代种猪选育场圈舍、道路、及生活配套设施 | 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23 | 翠屏区“顺风生态园”‘猪-沼-花、果、茶’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 3500 | 1500 | 2000 | 0 | 3000 | 2016 | 建设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有机肥加工厂;生态黑猪放养区200亩(初步建成部分投入使用);新建800亩花、果、茶苗基地和蔬菜基地;打造700亩农业旅游区;利用天然水池资源,在现有150多亩的水域放养50万尾普通鱼苗,达到年产普通商品鱼75吨的规模;新建生态农业观光大棚50亩 | 宜宾顺风畜牧业有限公司 | 翠屏区农林畜牧局 |
24 | 筠连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 3000 | 2000 | 1000 | 0 | 2017.1 | 新建标准化猪舍40000平方米,新建粪污出来设施12000立方米,引进种母猪3000头 | 招商引资 | 筠连县畜牧水产局 | |
25 | 高县特种野猪生态循环养殖示范项目 | 2400 | 2000 | 300 | 100 | 1000 | 2017.01 | 新建标准化放养圈舍4200平方米,干粪储藏处理区200平方米,生产用房320平方米,沼气池200立方米,配套储水池100立方米,流转土地800亩用于种植黑麦草等优质青绿饲料 | 高县芸艺花卉种植有限公司 | 高县畜牧水产局 |
26 | 江安丛林生猪养殖项目 | 2200 | 1000 | 500 | 700 | 500 | 2017.3 | 年出栏生猪10000头,建设标准化圈舍7200平方米,流转土地800亩种植苟叶树和牧草 | 江安县丛林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27 | 翠屏区大园区小业主“猪—沼—果”循环农业经济园区建设 | 1200 | 500 | 700 | 0 | 1200 | 2017 | 年出栏2000头规模的商品猪场15个;每个商品猪场消纳粪污所需果园为50-100亩,因此需配套建设50-100亩优质杂交柑橘园15个。最终“大园区、小业主”循环农业经济园区将建成适度规模的“猪—沼—果”循环生态农业经济小区15个 | 宜宾市翠屏区绿合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 翠屏区农林畜牧局 |
28 | 宜宾县富敏生猪标准规模养殖场建设 | 500 | 300 | 200 | 200 | 2016.9 | 分二期工程建标准化猪舍8000平方米,完善养殖设施设备建设 | 宜宾县横江镇富敏家庭农场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29 | 宜宾县馨容生猪标准规模养殖场建设 | 500 | 200 | 300 | 300 | 2017.2 | 分二期工程建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自繁场5000平方米,完善养殖设施设备建设 | 宜宾县蕨溪镇馨容生猪养殖专合社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30 | 宜宾县金鑫种养殖循环项目 | 500 | 100 | 400 | 400 | 2017.5 | 建年出栏6000头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及管网,土地整治500亩等 | 宜宾县金鑫养殖专合社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三、加工类8个 | 56840 | 28240 | 27200 | 1400 | 18300 | |||||
1、屠宰加工6个 | 44340 | 20940 | 23200 | 200 | 14300 | |||||
31 | 宜宾市久顺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场迁建项目 | 13000 | 8000 | 5000 | 0 | 5000 | 2015 | 新增土地18792平方米,道路硬化2000米,建污水处理系统1个,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购置国内先进的屠宰设备2套。容量为1000吨的冷库1座。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农产品展示厅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厂区绿化、管网建设) | 宜宾市久顺食品有限公司 | 翠屏区农林畜牧局 |
32 | 兴文县飞龙畜禽屠宰厂定点屠宰项目 | 12000 | 6000 | 6000 | 6000 | 总投资12000万元,计划年屠宰生猪100万头、肉牛10万头、羊3万头、禽1000万羽。整个项目包括建设肉类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标准的污水处理中心,2000吨的冷库及冷链物流,8000平方米的物流批发交易中心覆盖全县的上市销售的猪牛羊禽肉,开展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 | 兴文县飞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兴文县畜牧水产局 | ||
33 | 江安德康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 | 10500 | 500 | 10000 | 1000 | 待达到30万头出栏规模 | 与意大利TWB公司合作,在生猪出栏规模达到30万头时启动生猪屠宰项目,建设全自动的屠宰加工生产线,生产达到出口欧盟标准的出口商品猪肉 | 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
34 | 宜宾县屠宰场搬迁项目 | 5040 | 4040 | 1000 | 1000 | 2016 | 对全县35个生猪定点屠场进行改造升级、搬迁,完成屠宰设施设备安装及屠宰废水治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 招商引资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35 | 珙县B级屠宰场迁(改、扩)建项目 | 2600 | 1600 | 1000 | 1000 | 2017.5 | 在珙县各乡(镇)迁(改、扩)建年屠宰量10000头的B级屠宰场9个 | 招商引资 | 珙县畜牧水产局 | |
36 | 江安镇A类屠宰场升级改造 | 1200 | 800 | 200 | 200 | 300 | 2017.6 | 升级改造江安镇屠宰场5亩 | 江安镇屠宰场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2、冷链物流2个 | 12500 | 7300 | 4000 | 1200 | 4000 | |||||
37 | 宜宾县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 4000 | 2000 | 2000 | 2000 | 2019 | 新建生鲜肉制品冷藏库1个,达到年冷藏处理生鲜肉10000吨的生产能力;新建冷鲜肉配送站3个,并完善配套冷链物流设施 | 招商引资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38 | 高县沙河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项目 | 8500 | 5300 | 2000 | 1200 | 2000 | 2018.3 | 建设集农产品加工、冷链储藏、运输配送、商贸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项目,业主自筹5300万元,财政补助1200万元,融资贷款2000万元 | 招商引资 | 高县畜牧水产局 |
四、保障类10个 | 51500 | 28500 | 15400 | 7600 | 17500 | |||||
1、饲料生产2个 | 6200 | 4000 | 2000 | 200 | 1500 | |||||
39 | 珙县绿色饲料加工项目 | 3500 | 2000 | 1500 | 1000 | 2017.6 | 新建,占地30亩,年产量30万吨 | 招商引资 | 珙县畜牧水产局 | |
40 | 江安县德康饲料加工项目 | 2700 | 2000 | 500 | 200 | 500 | 2016.3 | 建设年生产30万吨的饲料生产厂及附属生活设施 | 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
2、无害化处理2个 | 10500 | 5500 | 3800 | 1200 | 2500 | |||||
41 | 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厂项目 | 2500 | 1500 | 800 | 200 | 500 | 2018 | 建1个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占地5亩;配套附属设施、配备专门的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 | 招商引资 | |
42 | 病死畜禽收储转运站体系建设项目 | 8000 | 4000 | 3000 | 1000 | 2000 | 2018 | 在生猪、肉牛养殖重点乡(镇)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收储站点100个,配套建设病死畜禽(或病害动物产品)收储设施、配备专门的运输车辆,形成覆盖养殖、经营、加工、贮藏等各环节的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 | 招商引资 | 各县(区)畜牧水产局 |
3、粪污处理4个 | 23000 | 13500 | 5600 | 3900 | 10000 | |||||
43 | 长宁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项目 | 12000 | 6000 | 3600 | 2400 | 6000 | 2018 | 600个规模养殖厂安装干湿分离机及建设种养循环利用粪污处理设施设备 | 招商引资 | 长宁县畜牧水产局 |
44 | 宜宾县畜禽粪污循环利用项目 | 5000 | 4000 | 1000 | 2000 | 2018 | 分年度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500个,扩建沼气池50000立方米、化粪池50000立方米,配套集中供气、沼液灌溉、生态种植业等建设 | 招商引资 | 宜宾县畜牧水产局 | |
45 | 高县畜禽粪污有机肥综合利用项目 | 5000 | 3000 | 1500 | 500 | 1500 | 2018.06 | 建设县级粪污集中收集场1个,完善相关配套的设备设施,新建有机肥处理厂1个,占地150亩 | 招商引资 | 高县畜牧水产局 |
46 | 翠屏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 1000 | 500 | 500 | 0 | 500 | 2017 | 拟计划完善全区范围内10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实现资源化利用 | 规模养殖场 | 翠屏区农林畜牧局 |
4、有机肥生产2个 | 11800 | 5500 | 4000 | 2300 | 3500 | |||||
47 | 长宁县有机肥生产建设项目 | 10000 | 5000 | 3000 | 2000 | 3000 | 2019 | 用地40亩至50亩,利用养殖企业、规模养殖场、适度规模户的畜禽粪便,建设年产10万吨有机肥及有机无机复合肥项目。一期投资4000万元,建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仓储120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800平方米,年产5万吨有机肥生产线1条 | 招商引资 | 长宁县畜牧水产局 |
48 | 江安县德康有机肥加处理项目 | 1800 | 500 | 1000 | 300 | 500 | 2017 | 建设能够处理本公司4个养殖基地所产生的猪粪和家庭代养场的猪粪便 | 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 江安县畜牧水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