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规模猪场都在“平地起高楼”?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我国95%的楼房猪场于2020年后新建投产,并占到2019年以来新建产能的22%——有人说,“楼房养猪”这种新兴的养殖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猪舍的理念。不过,虽然优势很明显,但问题也存在,关于“楼房养猪”依然争议不断……
大手笔、高产出!“楼房养猪”遍地开花
其中,东瑞股份、双胞胎、唐人神等集团猪企或旗下子公司投产的楼房养猪场,投资额均上亿元。
而如果整体来看“楼房养猪”模式的快速发展过程,有两个项目“之最”不得不提:
95%的楼房猪场建于5年内,占新建产能的22%
回顾“楼房养猪”在国内的规模化发展历程,其实并不算长。
2015年左右,国内开始有猪企就楼房智能化养猪的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并在随后两年开始试行和投产。
很快,“催化剂”来了。2018年起,非洲猪瘟开始在国内肆虐,直接导致那两年的猪肉产量直线下降,从而猪价飞涨。各地因此实施稳产保供政策,快速引进和投产了不少猪场项目,也因此加速了中国养猪业向规模化转型的步伐。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楼房养猪”模式,逐渐获得更多青睐。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官方表态:“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
“我国95%的楼房猪场于2020年后新建投产”,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表示,根据课题组联合广东积牧网的调研,其中66%属于自繁自养一体化楼、14%是育肥楼、20%是母猪楼,80%集中在6层至8层之间。
“养猪一哥”牧原股份,正是从2020年起试水“楼房养猪”;温氏股份、立华股份等集团猪企也在近几年布局多个楼房养猪项目……而它们的体量,无疑影响着全国生猪产能。
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全国新建了1.3亿头出栏育肥猪产能,而楼房猪场253个共计1000多栋,涉及生猪产能152万头母猪,2857万头育肥猪,占新建产能的22%。目前全国楼房猪场母猪产能约占全国的3.8%,育肥猪出栏量约占全国的4%。
“遍地起高楼”的情况下,为了引导多层养殖科学发展,2023年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还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生猪多层养殖技术指导意见》,从选址、生物安全、生产工艺、自动化管理等方面为行业提供了一些参考。
居民不满?环保罚款?引发各种担忧
一份数据就能明显看出楼房养猪的成本利好:当牧原股份2023年三季度的平均成本为14.5元/kg时,其楼房养猪项目“内乡综合体”下的养殖成本已经下降至14元/kg以下,成为其降本增效的典型代表。
然而,就算再“高大上”,在楼房猪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生物安全防控难、粪污处理量大、建设规范和标准欠缺等问题。
并且有意思的是,“楼房养猪”的一些劣势,往往就站在其优势的背面。
比如“楼房养猪”对智能化程度以及配套设施要求较高,虽然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但首先,其建设成本投入之大,就令集团猪企以下的养殖主体难以企及。
其次,一旦出现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况,也容易引发环保等问题。比如就在今年9月,立华股份旗下的扬州市兴华牧业有限公司刚收到一个环保罚单:其“年出栏八万头一体化高标准楼房养猪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因此被被扬州市生态环境局罚款40.8万元。
同时,随着一些集团猪企把楼房养猪场建到了一线城市的市区,也存在不少居民反应能闻到猪粪臭味的情况。“在小区楼下带着孩子玩,一股猪屎味;送孩子上学路上,也是一股猪屎味……”有网友几天前还在平台上抱怨。
此外,楼房养猪 “全封闭”“每层独立”可以更好隔绝疫情发生,但反对意见则认为,正因多层养殖总量大、单位面积内养殖密度也大,一旦发生疫情,容易“全军覆没”。
总体来说,对于“楼房养猪”,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应正视可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从而综合评估其生产效应。
正如《生猪多层养殖技术指导意见》指出:生猪多层养殖在行业多方资源的积极努力推动下,近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在选址布局、建筑、智能化设施设备、生产工艺、过程管控等方面集成了生猪养殖的最新技术,是我国生猪现代化养殖的集中呈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修正完善。对于养猪企业来说,采取谨慎、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务实态度,在多层养殖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广泛调研,吸取已有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创新,确保这一模式的健康平稳发展,助力我国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
往期文章一览
长按 关注猪场动力网
猪场动力网 客服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