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吃的本地土猪肉喷喷香的!”这是很多人从长辈那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本地猪肉”定格在了一代人的回忆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共有地方猪种11种。如何走好这头“土猪”的复兴路,让更多安全、高质、美味的“本地猪肉”重回老百姓的餐桌?
金华“两头乌”猪
育优地方猪种品种。老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猪也不例外,之江大地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涌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肉质肥美的优质猪种,保护和开发这些地方猪种资源正是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前提。要建立完善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和体系,抓好地方猪资源采集、鉴定、监测和保护,扩大种质资源库。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3年我省完成了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消失近20年的平阳北港猪重见天日。对于像北港猪这样的濒危猪种,要加大保种的支持力度,提升保种能力。充分挖掘地方猪资源优异性,应用基因工程等育种新技术,开展杂交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扩大优质种源供给。以宁海岔路黑猪为例,近年来,当地通过高能级保种平台建设、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岔路黑猪家系由2020年仅存的4个家系壮大到7个家系,总存栏由濒危的461头倍增至9800头,杂交商品猪产能可达1.5万头,为该猪种后续的商品化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推动地方猪产业转型。长期以来,地方猪产业存在“弱、小、散”的问题,面对如今生猪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大趋势,要想实现复兴,转型刻不容缓。记者从嘉兴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市通过支持龙头企业——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嘉兴黑猪的保种、繁育和价值链深度开发,打造嘉兴黑猪全产业链。从嘉兴黑猪产业振兴的经验来看,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地方猪龙头企业,推广应用新设施新技术,推动地方猪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转型。推动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和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猪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
建强地方猪品牌矩阵。记者从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了解到,该牧场以金华两头乌为IP形象,集生态养殖、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亲子游乐、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于一体,自2021年8月开园以来,已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旅游、农产品销售等,助力村民增收超亿元。可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品牌IP已经成为扩大地方猪种产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打造类似熊猫猪猪这样的地方猪特色主题公园、产业博物馆和研学基地,形成具有当地特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IP矩阵,提升地方猪产品附加值。
日前,我省出台了《浙江土特产·地方猪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做优做大做强地方猪产业打出“组合拳”。我们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老百姓的餐桌上将看到越来越多“本地猪肉”的回归。
记者:李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