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猪养殖户来说,每公斤生猪能卖到14元的价格已经不错了。在小哨生猪养殖基地,300多家养殖户紧锁眉头:在生猪价格连续上涨了4个月的强势反弹下,依然扭转不了养殖户们亏损的局面。近日,养殖户何为勤一直在盘算着,如果到年底自己的养殖生意还在亏损,他将卖掉自己在养殖基地的猪圈另谋生路。
养殖户的困境 刨除养殖成本后,依然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是多养多亏
“猪肉价格最近涨得很厉害。”在昆明各大农贸市场,不少市民都有普遍的共识。实际上,从今年7月以来,昆明猪肉价格就一直上涨。特别是9月份到现在,猪肉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五花肉还创下了23元/公斤的年度新高。随着天气转冷,猪肉的销售情况也越来越好,和平村农贸市场的猪肉零售商李梅告诉记者,进入11月份以来,猪肉的销量比之前上升了20%左右,价格销量双双飘红。
与猪肉零售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猪养殖场却显得异常冷清。在昆明小哨生猪养殖基地,可容纳2万头生猪的养殖场仅仅饲养了6000多头肥猪,原本拥挤的养殖棚变得空空荡荡。记者在养殖基地随机询问了几家养殖户,发现目前的生猪收购价格保持在13-14元/公斤左右。
何为勤告诉记者,生猪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4个月之久,收购价从5、6月份的8元/公斤一直上升到目前的14元/公斤,上涨的幅度甚至接近50%。按照这样的涨幅,养殖户应该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何为勤发现,尽管生猪收购价在不断上涨,但刨除养殖成本后,自己依然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是多养多亏。正因为如此,小哨养殖基地每个月的生猪存栏量都在减少。
奇怪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监测,在7月份的时候,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生猪出栏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23元,二等黄玉米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02元,猪粮比为6.05:1,重回6:1的盈亏平衡点之上。也就是说,从7月开始,全国的养殖户已开始扭亏为盈,但这显然不是在说昆明的养殖户。
何为勤琢磨着,要是自己的养殖生意再没有起色,他将会放弃从事了7年的养殖行业。在小哨养殖基地,和何为勤有着同样想法的养殖户并非少数。“今年6月份,就有8家养殖户集体退出了养殖基地,接下来的几个月也陆陆续续地有养殖户从基地撤离。”在养殖基地,随处可见出租或出售猪圈的信息,不少猪圈早已空空如也。和年初相比,养殖基地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越来越少的存栏量 即使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云南人年底同样有可能没有猪肉吃
早在今年三月份,省农业厅就有官员预测:要是猪肉价格一直下跌,年底云南人可能会没有猪肉吃。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即使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云南人同样也有可能没有猪肉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云南养殖户深陷困境?
实际上,早在上半年,就可看出养殖现状的端倪。省农业厅畜牧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受到去年年底猪肉价格上涨刺激,不少养殖户增加了生猪存栏量。结果导致今年年初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一路下跌。加上云南干旱的影响,养殖用水持续紧张以及饲料成本不断上升,云南生猪养殖户的补栏预期显著下降。记者在省农业厅生猪受旱情况快速调查结果中看到,在接受调查的65户生猪养殖户中,暂无补栏意向的养殖户有44户,占被调查户的69.2%。加之市场对春节期间出栏生猪尚未完全消化、生猪价格走低的预期,养殖户补栏意愿不足,观望气氛浓重。
随着旱情加重,省内生猪存栏量呈下降趋势,到今年4月份,云南省生猪存栏量降幅超过了20%。加上去年养殖过量的生猪未被市场消化完,云南生猪市场进入了价跌量减的黑色4月。不过何为勤告诉记者,真正导致养殖损失惨重的是干旱引起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疯涨:“当时每多养一头猪养殖户就会多亏600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何为勤几年的积蓄都被赔了进去。
按道理说,饲料的价格涨了,下游养殖企业自然也应该上涨,将成本压力传导到猪肉价格上。为什么猪肉价格没有相应提高呢?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经理袁建祥告诉记者,本该随原料成本波动的猪肉价格涨不上去,归根结底还是市场生猪供应过剩,而供应过剩的种子早在年前就埋下了。由于当时的猪肉价格极具吸引力,大量农户、企业涌入生猪养殖领域,最终导致养殖规模过分扩张。
记者在一份资料中看到,从2007年、2008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以来,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整个养殖业的恢复,母猪存栏量扩大。就全国情况来说,一季度母猪的存栏量达到4870万头,国家规定的是4100万头,过剩了700多万头,云南也不例外。
雪上加霜的疫情 一半左右养猪场出现了高热病
事实上,养殖户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在经历了黑色4月以后,云南市场上过量的生猪逐渐被消化,加上养殖户不断减少的存栏量,云南生猪市场开始从供过于求过渡为供不应求。到了7月,云南的生猪变成了抢手货,生猪价格也直线飙升,这让赔钱的养猪户们稍微松了口气。
然而好景不长,何为勤发现,自家的生猪患上了高热病,存活率从过去的90%下降到了50%不到。“按照平常的情况,14元的收购价还有盈利的空间,然而生猪的高死亡率却让养殖户血本无归。”
据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的张医生介绍,由于上半年干旱缺水,多数养殖户采取减少猪舍清洗次数来节约养殖用水,这给生猪养殖埋下了疫病隐患。加上今年气候异常,南方遭遇连续强降雨,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容易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
何为勤还透露了一个原因,春节后猪肉价格连续下跌,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价格却一路上涨。为了削减成本,不少养殖户只好在饲料上“动脑筋”。何为勤说:“今年大家都在赔钱,不得不用便宜的、霉变的玉米,猪吃不好,自然也就体弱多病。”
在小哨生猪养殖基地, 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养猪场出现了高热病,猪的死亡率达到了30%以上。“一开始只是零零散散地发病,进入9月份以后开始大规模暴发。生病的猪眼睛和皮肤都发红,不进食,死亡率很高。猪仔的死亡率更是超过了70%。”何为勤忧虑地说。
纵观今年生猪价格,呈现出了“V”字形的走势,然而对于养殖户的心情来说,却始终没有走出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