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雍的妻子万妹亦是个积极分子,与老公一道,除了把农田里农活做好,全身心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种养植业中去,经常上荆蛮的各家去,与荆蛮的妇女打成一片,与她们同劳动同吃住,带领她们致富。万妹处处一马当先,吃苦耐劳,得到了荆蛮人的信任。万妹带领大家大面积的种豆种麻,待到收成后,又教大家做豆制品,打麻丝,织麻布,把副业生产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那时候的江南,野鸡、野鸭到处都是。万妹看到这情况,就教荆蛮人把这些野鸡、野鸭捉回来,关进笼子。待过了一段时间,这些野鸡、野鸭还生了好多蛋,荆蛮人一见还有蛋吃,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于是万妹就动员每家每户捉更多的野鸭、野鸡来圈养。后来发展为每家都养鸡、鸭,从此这些野鸡、野鸭都变成家鸡、家鸭,从过去狩猎野鸡鸭变成家养,后来,大家发现,这些禽粪是很好的肥料,撒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很好。这是江南社会又向文明社会迈进了一大步。

当时的梅里一带野兽很多,曾经有荆蛮人被野兽伤害过。有一次,泰伯和阿水一伙人,在白丹山看到一批野猪,大伙就设计捕获了好多只野猪。泰伯想,既然野鸡鸭可以家养,野猪捉回去也让大家驯养。捉回荆村,用石头垒成圈子,把野猪圈养起来,果然效果好,后来,经过长时间驯养繁殖,野猪驯养为家畜。再后来,捉到野羊也是放栏里圈养。再后来,在荆村旁专门造了房子,供猪、羊圈住,形成工厂化养殖,形成了江南地区的产业链。规模越来越大,取名叫“朱羊巷”,目前朱羊巷仍在。

话说在今梅村西北十里左右的地方,河水纵横,一片低洼地,当年泰伯就在这里建起了养鸭场,后来被大家称之为鸭城。史载: “鸭城在县东二十里。” 当时,为了养鸭方便,在河渠边造了一座木样,叫鸭城桥。鸭城桥旁依河而建的村落,虽然已经陈旧,但进村门框上的“鸭城桥” 门牌,仍历几千年风雨保存着这名字。

后来,泰伯他们捉到麇鹿又圈着家养,在梅里建成麇城,在今坊前镇南边。

泰伯、仲雍一系列的驯养野生禽兽的成功,使江南地区从原姓生存方式向积极的生存生活状态转变,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空间扩大,对提高江南人民生活水平,丰富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江南社会重大变革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和历史的重要价值,是一种开拓性、创新性重要的价值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