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行业持续性问题,规模化养殖将是大的发展趋势,出现二次育肥热潮。”在谈到近年来生猪行业的发展变化时,多位产业人士向记者说。
日前,记者跟随大连商品交易所生猪调研团队一行分别前往牧原股份、中粮家佳康、新希望六和进行调研。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2021年初生猪期货上市后,吸引多类资金积极参与生猪产业。同时,多家规模化养殖企业纷纷强调降本增效。随着未来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升,生猪供应有望得到保障,促使价格稳定,助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养殖企业加速降成本
“降本增效”已成为头部猪企生产经营关键词,甚至有企业祭出“成本再降600元”的大旗。
从产业链来看,一头仔猪到居民餐桌上大概要经历以下阶段:仔猪(母猪自繁自养、外购)——育肥(有的可能面临二次育肥)——分割——销售环节。多家规模化企业目前的养殖成本大概在14-16元/公斤。
“现在行业核心竞争主要在成本。”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芳芳认为,近年来生猪养殖对于防疫、环保、育种等生产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办主任、证券事务代表白旭波表示:“降本增效是行业持续性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现在猪价低才得以重视,从我们发展养猪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在争取低成本、高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作为目前国内生猪年出栏量最大的养殖企业,牧原股份还制定出“一头猪还能降600元成本”的超级目标。据悉,该600元的降成本目标是以2022年5月成本价作基准线。“现在我们已经降了100多元。”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秦军表示,这背后离不开对生猪养殖环节的健康管理。
“目前养殖企业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问题,普遍集中在没有管理好生猪的健康,导致出现较多疾病。”秦军表示,这跟我国的养猪场密度大、距离人员居住环境近、车流人流物流复杂等情况有关,疾病传播途径增多间接抬高了养殖场的成本。
规模集中度大幅提升
我国是生猪生产大国,年出栏量在7亿头,同时,我国也是肉品消费大国,猪肉消费占比超50%。虽然生猪市场庞大,但当前行业仍处于集中度低、供给端分散格局。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我国养猪行业转型升级空间还存在较大空间。
多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一直以分散化、小规模化养殖为主。不过,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集中度出现大幅提升。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豫西南地区的全国养猪龙头企业——牧原股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1幢六层的养猪大楼,以一排3幢连续7排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大楼内的各层猪舍对应着生长阶段的不同生猪,从上到下依次是怀孕舍、哺乳舍、保育舍、育肥舍,楼顶放置的则是出风灭菌除臭系统。这是国内规模化生猪养殖的一个缩影。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牧原股份出栏生猪1812万头,市场占有率3.4%,全国前十大养猪企业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经过两年发展,2022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6120万头,市场占有率达到8.7%,全国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升至20%。
尽管行业规模集中度出现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生猪养殖集中度仍处较低状态。
秦军认为,未来中国的生猪产业链会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分散化的养殖格局将迎来改变,但这需要行业中的企业共同去探索、推动。
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多家生猪养殖企业都在积极构建全产业链格局,养殖行业纷纷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积极布局产业链一体化纵向发展。比如,牧原股份在深耕生猪养殖之余,2019年开拓了屠宰业务;中粮家佳康和新希望六和甚至在肉制品深加工业务早有布局。
中粮集团行业资深总经理,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国金表示:“我们希望最终成为品牌食品公司,把优质的肉食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产业参与者结构生变
在养殖成本下徘徊良久的生猪养殖产业,终于在今年7月底迎来曙光,目前,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成功跨过养殖成本中枢16元/公斤大关。业内人士认为,此轮猪价反弹与生猪二次育肥情绪高涨入场截流,导致市场有效供给减少有关。二次育肥是指养殖户购买正常的出栏猪对其进行再次育肥。
“生猪价格在横盘近5个月后,7月底二次育肥开始入场。但因为去年下半年市场也出现过大规模二次育肥,今年二次育肥相对理性。”李芳芳表示。
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张晓君认为:“6月份以来,随着养殖户大猪陆续出栏,生猪整体存栏体重偏低,标猪与肥猪价差走阔,市场看涨情绪升温助推散户压栏以及二次育肥入场截流导致市场有效供给减少。”
“生猪期货上市后,吸引了一些其他资金更深入地参与这个产业,比如生猪运输或者贸易环节。”秦军表示,在生猪期货上市之前,这些资金可能并没有关注或者参与到这个行业。
李芳芳认为:“目前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很多资本都愿意参与生猪行业,虽然这个行业起起落落,但三年来看整体ROE还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