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是什么原因引起形成(茎基腐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小麦茎基腐病近几年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小麦玉米种植区,尤其秸秆还田比较多的地方快速增长。 有人说小麦茎基腐病是“绝症”,这是不对的,其实了解该病害的发病原因和规律之后,就能知道该病是可防可治的。 小麦茎基腐病爆发原因 小麦茎基腐病一般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2月-3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3月中旬发病平稳,4月上旬又开始上升进入4月中旬至5月中旬开始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但是小麦在出苗期就能感染病菌,病菌最早可通过衰败的芽鞘侵入地中茎,向上扩展到分蘖节; 小麦返青后,病菌向上扩展,在茎基节间形成茶褐色病斑,麦苗生长缓慢,严重时开始死亡; 小麦灌浆期,造成茎基部分蘖节处枯死,上部茎叶和穗得不到水分而死亡,出现枯白穗,田间拨除时极易从基部折断。重病田成穗大幅度减少,比正常田少50%以上,且穗小籽少。 因而防治该病害的最佳时期不是在发病高峰,而是在小麦出苗前。 连年施用化肥过度,导致土壤盐渍化加重以及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秸秆还田,病菌在田间大量累积。 加上目前大多数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较低,导致该病容易爆发。 另外小麦除草剂的使用不当使小麦生长受阻也给病菌侵染提供机会。 小麦茎基腐病病症根源: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刀菌和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引起的土传性病害。 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是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这种病菌属于不完全营腐生型病菌。 在还田的玉米秸秆土壤里以休眠孢子的形式来存在,但是并不侵染玉米。 小麦茎基腐防治方法 国内登记能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农药品种基本全是种衣剂,但小麦拌种包衣并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一些对镰刀菌有效的杀菌剂在病害高发前提前用药,也能对茎基腐病有效控制。 推荐防治茎基腐病手段:优质种衣剂包衣+返青期用药+扬花期管理 1、种衣剂选择:12%苯醚·咯菌清·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或同类其他含量种衣剂 包衣拌种能够在小麦生长前期有效预防茎基腐病的发生,但随着时间推移,第二年春天小麦返青、拔节后,气温升高,湿度增加,茎基腐病也逐渐会显出症状。 2、返青期用药: 推荐使用30%霜霉威·噁霉灵500倍+32%唑酮乙蒜素800倍,重点喷淋小麦根茎部,让药液被小麦根茎吸收,向上内吸传导,能有效控制病害。如果叶面喷雾的话效果不会太好。 3、扬花期管理: 结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丙硫菌唑·戊唑醇或者戊唑·咪鲜胺,唑醚·戊唑醇和30%霜霉·噁霉灵复配使用。 另外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不要偏施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增强作物抗性,培育壮苗,也能增强小麦对茎基腐病的抵抗力。
小麦茎基腐病是什么原因引起形成(茎基腐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关推荐
小麦缺苗断垄怎么办(现在有缺苗断垄的麦田补种时间) 进入11月份以来,温度一直没有明显的下降,种植的小麦长势较好,大有要旺长之势。 这两天突遇到寒潮,温度下降了不少虽然是这样,但是如果个别田里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你认为还能进行补种吗? 就现阶段来说,冬小麦有缺苗断垄现象,再进行补种,就有点不赶趟了。 因为11月份了,温度越来越低,再进行补种的话,就会有可能不出苗,即使出了苗,也有可能被冻坏、冻死,不会有收成的。这还要看具体的天气变化以及所处地区和环境。 第一,温度低,不适宜生长
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与关键措施(小麦纹枯病用什么药拌种) 小麦纹枯病属于比较典型的土传性病害,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主要危害小麦植的叶鞘和茎秆。 小麦纹枯病主要危害哪些部位 小麦染病后,距离地表较近的叶鞘上先会出现椭圆形或梭性的黄褐色的云纹状病斑。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的颜色会逐渐加深,病斑的大小会不断扩大,严重时会病斑布满叶鞘,进而导致叶鞘过早干枯。 小麦纹枯病会从叶鞘传染到秸秆上,造成小麦茎秆花纹腐烂、早枯倒伏、枯穗白穗等。在湿度加到的情况下,受害部位的病斑上会长出白色的霉状物。
小麦越冬水什么时候浇最好(冬小麦冬前浇水有什么好处) 进入冬季,温度逐渐降低,冬小麦也到了浇冻水的时候了。 小麦是我们国家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种植在秋末,生长在冬、春两季,收割在夏季,是我所知道的生长周期最长的农作物。 在我们这里,给冬小麦浇冻水是每年冰冻之前都必须进行的,也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为什么要浇冻水?这个水要什么时间浇?浇多少合适? 为什么要浇封冻水 浇封冻水有很多好处,这就是咱们浇冻水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供充足的水分,能够更好的保持地温。 在北方
小麦防治倒伏的有效措施(小麦倒伏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 1、使用抗倒伏性强的品种 选用抗倒伏性强的品种是预防小麦发生倒伏的有效措施。 在选用小麦品种时,应当选择高度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壁秆韧厚、节间较短、根系发达粗壮、耐水肥性较强且丰产性较好的抗倒伏品种。 2、深耕细耙,精细化整地 在整地播种前,小麦种植地不可连年浅旋耕。 应当每2-3年进行一次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以25-35分为佳,并在深翻耕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精整细耙,确保土壤细碎、疏松平整、上松下实、无架空暗垄等。 以此促进小麦早发根